月光走,
我也走,
我跟月光提花篓,
一提提到园门口。
摘把苋菜摘把葱,
摘些茄子满篓红,
摘把韭菜塞篓角,
摘个葫芦毛茸茸。
这首儿歌描写“我”在月夜里以月当灯,提篓到菜园子里摘菜的情景,表现了月光下劳动的惬意和摘菜的喜悦,是一首田园劳动的抒情曲,语言流畅,韵脚和谐,适合孩子在月光下游戏吟唱。
反映节俗生活的,如这首四川儿歌《五月初五过端午》:
五月初五过端阳,
龙船下河喜洋洋,
吃粽子,
滚白糖。
两斤肉,
办桌席。
儿舅母,
坐上席,
碗碗都有肉片片,
肉片和着黄瓜皮。
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的端午节,又叫端五节。“端五”就是五月的第一个“五日”。“端阳”是古人取其阳始盛之意。这天人们都要吃粽子,这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形成的一个民俗。据说这天屈原投入汨罗江,楚国人因屈原投江,非常悲哀,就用竹筒装米,投至江里,喂水里的蛟龙,以防它伤害屈原的遗体,这就是过端阳吃粽子的由来。端午节我国南方要举行龙舟大赛,非常热闹。古人云“端阳竞渡,吊屈原之溺水”。这首儿歌表现了过端阳节的喜庆气氛。
表现时序的。这类儿歌借助歌谣的优美韵律,引导幼儿根据时序的变化去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
请看下面这首《什么花春天最早开》:
什么花春天最早开?
什么鸟春天最早飞到我家来?
迎春花春天最早开;
小燕子春天飞到我家来。
什么鸟夏天水中住?
什么花夏天开满树?
水翠鸟夏天水中住;
石榴花夏天开满树。
什么花秋天第一香?
什么鸟秋天排成一字长?
桂花秋天第一香;
大雁秋天排成一字长。
什么花冬天满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