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电子书 > 第一节 目标的制定(第2页)

第一节 目标的制定(第2页)

(一)Specific——明确性

所谓明确就是要用具体的语言清楚地说明要达成的行为标准。一个长期目标的用词必须仔细推敲,因为这才有可能将它进一步分解为一系列的环节或短期目标。有时要表达一个目标非常困难,因为那需要你把抽象的感觉变为具体、清晰的陈述。

示例:目标——“学业进步”。这种对目标的描述就很不明确,因为学业进步有许多具体方法。这个原则要求目标设置要有项目、衡量标准、达成措施、完成期限以及资源要求,使人能够很清晰地看到计划要做哪些事情,计划完成到什么程度。再比如你可以说你的目标是装修房间。目标似乎很明确,但是“装修”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刷漆、修缮、重新布局、买新家具、换墙纸、打扫卫生?是所有的一切,还是只是其中的一项或是别的什么事情呢?在一段时间内不能集中于一个目标的危险在于:你同时有了别的目标,结果在接近最后期限的时候,你发现自己一个也没有完成。

(二)Measurable——可度量性

可度量性就是指目标应该是明确的,而不是模糊的。应该有一组明确的数据,作为衡量是否达成目标的依据。如果制定的目标没有办法衡量,就无法判断这个目标是否实现。但并不是所有的目标都可以衡量,有时也会有例外,比如说大方向性质的目标就难以衡量。

只是说“我会更加努力地打好网球比赛”或是“我的目标是更好地利用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你怎么样衡量“更加努力”和“更好”呢?你需要用一种可以衡量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目标,例如,“我的目标是在下个星期二晚上11点之前完成11页实验报告”。当下个星期二到来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你是否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因为在设立目标的时候你使用了可以测量的单位。你要有一个可以衡量成功或者失败的标准,以此来准确评价自己的目标。然后你可以把当前的目标保持下去,或是对部分目标进行调整,如果你认为有必要,也可以把它彻底放弃。

再比方说,“为自己的考研目标安排进一步的培训”。进一步是一个既不明确也不容易衡量的概念,到底指什么?是不是只要安排个培训,不管谁讲,也不管效果好坏都叫“进一步”?改进一下:准确地说,在什么时间完成关于某个考研主题的培训,并且在这个课程结束后,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且效果能用数值衡量的,比如单词掌握的数量、练习完成的数量、模拟测试的成绩等。

目标的衡量标准遵循“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质化”。使制定人与考核人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清晰的、可度量的标尺,杜绝在目标设置中使用形容词等概念模糊、无法衡量的描述。对于目标的可度量性应该首先从数量、质量、时间、效果等方面来进行,如果仍不能进行衡量,其次可考虑将目标细化,细化成分目标后再次衡量,如果仍不能衡量,还可以将完成目标的工作进行流程化,通过流程化使目标可衡量。

(三)Achievable&g——可达成性但是又具有挑战性

制定的目标应该是就你的能力和特点而言的,实现这个目标是现实的、可能的,虽然具有挑战性但又是可以达成的,不然热情还没点燃就先被畏惧给打消念头了。目标可以制定出跳起来“摘桃”的目标,不能制定出跳起来“摘星星”的目标。如果你是一位50多岁、200磅重、正过着安定生活的老人,但却试图实现一个正在两周之内用四分钟跑完一英里的计划,那么这个目标就是不可行的。

&——价值性和相关性

目标的价值性和相关性是指实现此目标与其他目标是有关联的,有实际价值的。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但对其他的目标完全不相关,或者相关度很低,那这个目标即使被达到了,意义也不是很大。因为毕竟作目标的设定,与职业生涯规划是相关联的,不能跑题。比如你想成为一名外贸人员,学习英语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自如应对,这时候提升英语水平和职业目标达成是有直接关联。但是如果让你学习工程测量,与目标的关联性很低,即使达到意义也不大。目标还应该是对自己和他人均无伤害性或破坏性的。

(五)Time-bound——时限性

目标的时限性是指目标是有时间限制的。例如,我将在2014年5月31日之前完成某事。5月31日就是一个确定的时间限制。没有时间限制的目标没有办法考核,所以目标设置要具有时间限制,根据任务的权重、事情的轻重缓急,拟定出完成目标项目的时间要求,定期检查项目的完成进度,及时掌握项目进展的变化情况,以方便根据工作计划的异常情况变化及时地调整工作计划。

【课堂练习】

对比以下两组目标,依照**ART原则分析不同点。

第一组:

目标A:我要努力学习,扩大交往,尽快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和管理能力,争取将来换个好工作。

目标B:我计划在三年内完成北大光华管理学院MBA课程的学习,和班上至少一半的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拿到学位之后换工作。

第二组:

目标A:我要努力学习英语,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尽快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使自己的英语水平得到提高。

目标B:我计划在这个学期,使自己的英语词汇量超过4000,完成课外短文阅读60篇,每两周做一份历年真题,掌握考试重点和应试技巧,在学期末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四、职业发展路径

设定职业生涯发展路线需要明确个人现在所处位置与总体目标的距离。运用目标分解方法分解总体目标,形成职业发展途径。不同的总体目标形成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跨国公司人才培养体系中,常常提供员工职业发展的路径。如果自己所在组织中没有现成的路径,就需要自己进行设计。例如,向管理方向发展,还是向专业技术方向发展;是先走技术,再转向管理途径……由于发展路径不同,对于职业发展中采用的步骤不相同。因此,在职业规划中,必须设计路径和选择路径。

(一)职业发展路径的类型

职业发展路径一般分为以下五种类型:学术路线、行政路线、技术路线、管理路线、创业路线。不同的路线适合不同类型的人不同的选择,也影响了职业目标的分解。学术路线,如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行政路线,如科员——副科——正科——副处——正处;技术路线,如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管理路线,如助理——主管——经理——总监——副总经理——总经理等。创业路线,如先打工再创业。

(二)大学生典型职业生涯路径

对于大学生而言,典型的职业生涯路线图是一个“V”形图(图5-4)。

以一位24岁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为例,即V形图的起点是24岁。以起点向上发展,V形图的左侧是行政管理路线,右侧是专业技术路线。将路线分成若干等分,每等分表示一个年龄段,并将专业技术的等级、行政职务的等级分别标在路线图上,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

选择了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后,可以具体细化路径。充分认识自我,分析环境,确定目标根据职业路径,细化职业阶段性目标,并且明确目标完成时间。

图5-4职业生涯路线V形图

【案例分享】

某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路线图(图5-5)

图5-5某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路线图

【课堂练习】

根据上一章学习的决策方法(SWOT分析法和职业平衡单),结合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分解方法、制定目标的方法,为自己制定一个职业发展路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