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期(45~65岁):维持既有的成就与地位;
衰退期(65岁以上):减速、解脱、退休。
萨柏认为,一个人在各阶段完成相应的任务,表明是一个职业成熟的人。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探索期和建立期的转换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探索发现自己的职业偏好。
资料来源: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就业指导实务技术[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07~108。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
(一)结合个人特点规划职业生涯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与自己的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及个人能力特长等方面相结合。个性倾向包括需求、兴趣、动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与性格。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测评,认清自己,明确自身特点,准确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结合自身特点才能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要求。
(二)结合社会需求规划职业生涯
大学生学习的现实目标之一就是就业。就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定受到一定的社会需求制约,如果自身的知识与个人的观念、能力脱离社会需要,则将很难被社会接纳。我们强调大学生求职时实现社会需求与个人能力的统一,社会需要与个人愿望有机结合。因此,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看清现实社会与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关注人才需求的动向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
(三)结合学生大学特定阶段规划职业生涯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同于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具动态性,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会根据自身所处的年级的不同,大一更多的是模糊的、多样的职业理想预期,自身可塑性最大;大二、大三具有比较明确的职业理想与实现路径;大四主要集中在具体职业目标和具体实现技能方面,自身可塑性最低,但未来职业的轮廓最明晰。有人将大学四年分为一年级为试探期、二年级为定向期、三年级为冲刺期、四年级为分化期。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一定要结合特定阶段,在每个阶段进行合理适度的规划,不断调整、改进、完善。
(四)结合所学专业规划职业生涯
大学四年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每个专业都有一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与就业领域,这就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依据。求职过程中如果不能实现专业与职业的匹配,势必付出转换成本。因此,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尽量结合自己的专业,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专业特色和能力要求为导向,规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四、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步骤
理论上讲,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从高考结束后选择专业、填报志愿开始的,选择某一专业是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源头与开端,为大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设定了界限与区域,专业的选择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关调查发现学生选择专业具有普遍的盲目性,专业选择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很强的约束性,有高达41%的同学不了解报考的专业,报考志愿时只有8%左右的同学进行了职业倾向测试。
当然,进入大学之后再开始职业规划也并不晚。要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按照一定的流程,认真地做好一系列的工作,缺少任何一个步骤,规划的内容都是不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步骤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概念,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先进理念。大学生想用它,就必须认识它,了解它。在认识概念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思考,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领悟其中的道理,并积极与职业规划专家进行沟通,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固化为自己的观念,积极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成为指导学习、生活的规范。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包括网络、书籍、报刊,还可以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以及各种职业讲座中获得。
(二)自我评估
自我评估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环节,是学生运用相应的测评体系对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以及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进行了解和分析的过程。通过这些,弄清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业面前选择什么等问题。只有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才能扬长避短,准确定位。
弗兰克·帕尔森(FrankParsons)的人职匹配理论[2]认为形成职业选择时的三大要素包括:
(1)清楚地了解个人的兴趣、能力、资源、优势、劣势等。
(2)清楚地了解职业对人的要求,获取职业相关信息,了解职业的能力素质要求、知识经验、工作环境、薪酬、晋升机会及发展前途等。
(3)上述两个条件的平衡,人职匹配——个人在了解自己的特点和职业要求的基础上,选择一项既适合自己特点又有可能获得的职业。
目前比较科学的自我评估方法包括:①人格测试:常用的有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卡特尔人格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霍兰德职业人格测验等;②智力测试:常用的有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瑞文推理量表以及威斯曼人员分类测验等;③能力测验:常用的有明尼苏达办事员测验、简短雇佣测验等;④职业倾向测验:常用的有爱丁堡职业倾向问卷、职业锚问卷、明尼苏达职业兴趣问卷等。
图10-1自我评估的内容
(三)环境评估
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离开了这个环境,个人便无法生存与成长。而环境在给个人提供支持的同时,也会对个人的超额需求提出约束。所以,只有对各种环境因素进行充分了解,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使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实际意义。因此,除了客观地认识和评估自我,大学生还要了解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状况、热门职业、所学专业的现实与未来需求状况、所选职业的能力要求等。通过分析与了解专业的地位以及发展趋势,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等,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确定最佳职业目标。由于生涯机会评估对大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难度,所以高等院校也有义务加强对大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断信息方面的能力训练,帮助大学生收集相关信息,鼓励大学生对周边的环境因素进行短期的分析实践,不断提高个人的分析判断能力。
(四)确定职业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