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相忘于江湖原句 > 访康有为梁启超故居(第1页)

访康有为梁启超故居(第1页)

访康有为梁启超故居

上篇

多年来,心存一念,去朝拜康有为、梁启超的故居。对于这两位在近代现代之交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命运的人物,我一直心存仰慕。他们在我心中,是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需仰望之。

中国封建社会之长,在世界上绝无仅有,这紫禁城的夕阳为什么老不下山呢?

晨钟暮鼓,风雨飘摇,秋风萧瑟,蓑草萋萋。

古老的中华,江山残破,仓皇四顾,何处可是前程?

从中国南部南海之滨来了两个年轻的举子,他们来到了北京,一声喊:变法维新,顿时应者如潮,石破天惊,中华昏暗的天空震裂了,开出了一道绚丽的曙光!

一场震惊中外的伟大变革——戊戌变法开始了。中国自古来就有变法,但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所有变法其意义都不能与之相比。因为这次变法直接导致了一场伟大的革命,这场革命,导致了中国长达三千年的封建社会的彻底终结。

从南海之滨来的两个年轻人就是康有为、梁启超。

5月21日,应中山市香山讲坛之邀,我来到广州。潘智彪、聂春华在车站接着我。这次来是应中山市的邀请来讲学的,讲学日期安排在22日晚,我提前一天到,自然是有想法的,故智彪问:老师,您说怎么安排?我就说,想去瞻仰康有为、梁启超的故居。

车子直向佛山开,康有为有故居在佛山市的南海区。说是区,实是委屈了南海,清代,南海可是县啊,而佛山只是隶属于它的一个镇。

车子进入了乡间大道。远远地看到马路边上有一块伸出的指示牌——康有为故居。转弯,进入村庄。到了。

前面是一面水塘,水塘对面是新砌的青灰色的建筑,屋脊有雕龙,侧身对着我们。那是康有为的故居吗?我们右手边靠水塘处有一道门,门楣上有两个大字“大同”——康有为的手迹。原来是要从这道门进入的。

首先来到一座青灰色的建筑前,这是康有为纪念馆。馆内陈列着康有为的事迹。材料似不够翔实,唯康有为的雕塑做得很不错。

我感兴趣的不是这纪念馆,而是故居。于是,工作人员就领我们去参观故居。进入一道巷子,不远,就到了。工作人员指着左手边的一座门说,这就是。看来,康有为不是大户人家,这屋宇不甚高大,也不宽敞,普通的广东民居。

进门是一个小小的门庭,不足两平方米,再进,就是天井。天井也不大,宽度不过两三米,长也就五六米了。天井一面是白墙,墙上有画,正对着这面墙的,就是堂屋了。堂屋两侧是卧室,右侧是康有为的,卧室中有楼梯,那张老式的床就在楼梯旁边。我不知那张床是不是康有为睡过的床,但这屋是康有为的卧室,则是无可怀疑的。康有为进京前就睡在这里,他的那些改造中国的伟大思想就是在这里、在这张**想出来的。

参观这间卧室时,忽然想起卧室外的天井,这天井是不是康有为灵感的源泉呢?我的头脑顿时出现了画面:刚刚起床的康有为来到这天井,他站在天井的台阶上,凝神打量那四四方方的一角天空。天微启,青灰色的天空闪出一丝霞光。此时,他在想什么呢?也许他会想:那远方的世界是怎样的呢?思想是不受禁锢的,透过这一方天空,康有为的思想飞向了九州万国……我干脆走出卧室,来到天井,效当年康有为,仰望着那一角空蒙的天,正巧,有一只小鸟从天空掠过,心中一喜。我几乎可以认定,康有为就是在这天井前立下走向世界改造中国的宏愿的。

康有为不是那种一味在故纸堆找出路的学者,他是中国最早的有世界眼光的人,他考察过欧洲诸多国家,也访问过日本,他深深知道,中国强大的唯一之路,就是向西方学习,实现现代化。他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都是借古人来做他的那篇改造中国的大文章。在中国传统学问上,康有为属于今文经学,今文经学较之古文经学,是具有较多的变革意识的。汉代的董仲舒借对经典的阐述,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又精致的思想体系——天人感应,为汉帝国稳定的统治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董仲舒是中国古代第一位思想革命家。聂春华是跟我读的博士,我让他做的博士论文是研究董仲舒的,这会儿,我对他说,春华,我给你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从董仲舒到康有为。春华一听,顿时振奋,说,太好了!

说实在的,我对康有为没有研究,只是景仰。不过,我是打算研究一下康有为的。我让我的博士生伍永忠去做康有为研究方面的博士论文,就是想借此探探路。此番来此参观,意外之喜就是在康有为纪念馆获得了一大批康有为的研究资料,说是“获得”,因为它不是我花钱买的,而是纪念馆馆长送的。馆长为何送我这么多书?当然不是因为我,而是因为他是智彪的学生,智彪一直在中山大学工作,不敢说桃李遍天下,但敢说桃李遍广东。

资料中,最珍贵的是《康有为手迹》,厚厚的,定价六百八啊。这也送给我了。这书,我是想以后转送一位也许更值得拥有它的朋友。那是2005年,我访问韩国,一天下午去参观世界书法展览。临闭馆,人不多。我在一幅字前停下,注目一阵,喃喃地说,这是学康有为的。不想,我身后即转出一人,年约五六十模样,高兴地说:这幅字是我写的,先生怎么知道是学康体的?敢情先生对康有为书法有研究?我笑道:哪里有研究,不过见过几幅康有为书法的印刷品和摩崖石刻罢了。那人神色变得尊敬起来,说:先生了不起。我这字还没有人看出学了康有为,因为我学的是康体之神,不是康体之形。实说吧,我是韩国书法协会主席。看来,先生也善书法,请留下墨宝。于是将我引到一张书案前,工作人员将宣纸铺开,我略一沉吟,想了一首诗,当即挥毫写了。诗,我现在记不清了,内容是赞颂中华文化的。书毕,大家欢呼起来,有人说,先生带图章了吗?我说,没有。韩国书协主席将印泥挪过来,说,教授你就将手掌沾印泥盖上。好主意,我伸开手掌压上印泥在落款下盖了上去,一个清晰的手掌印出现了。大家又欢呼起来。韩国书协主席非常高兴,也撸袖挥毫起来,写了一幅字,我们相互交换了书法作品,将字幅张开,拍照留念……时间过去五年了,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我一直想念这位韩国书法家,不久前还在想着如何寻找他,将他请到中国来办书展。这《康有为手书迹》作为礼品送给他应是最合适的了。

欢欢喜喜地从康有为故居走出来,在门前的那面池塘中的小亭坐了一会儿,我又注意到池塘对面的那座新盖的青灰色建筑了,我问那是什么,亭子上恰有当地人,答,那是康家祠堂。看来,还没有开放,我们也就没有去参观。

南海康家的确也是值得骄傲的。出了康有为,还出了戊戌政变六君子之一的康同仁,他是康有为的弟弟。康同仁与谭嗣同等一起喋血北京菜市口。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次喋血。正是这鲜血点亮了中国近代革命的火炬。

我知道的康家的人,还有康有为的女儿康同璧,20世纪50年代当过政协委员,毛泽东对她很是客气,她与当时的诸多大名人有来往,故事很多的。这些康家祠堂该有介绍吧!不知康家还有哪些后人在逐浪,在弄潮。

我是敬仰康有为的,他的学问,他的思想。康有为的君主立宪主张,他的保皇立场,我认为,无碍于他对近代科学、民主、进步的向往。保皇不保皇,不是实质,甚至留不留下一个君主,也不是实质,实质是国家的根本的制度。日本、欧洲诸多国家都留下一个王室。未见得他们国家的社会制度就落后。每个国家国情不一样,中国当时是不是有可能、有必要实行君主立宪,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反正已成为历史,怎么说也成,不会影响现实。不过,康有为想建立一个崭新的社会制度,应是可以肯定的吧。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