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相忘于江湖风约湘裙全文 > 魅力西湖(第2页)

魅力西湖(第2页)

我十倍地喜爱西湖,百倍地喜爱并赞美湖畔之山。

第四乐章湖与岛

西湖的佳处还在湖中有岛。岛其实也是山。如果说,湖畔之山与湖的关系是山包裹湖,烘托湖,珍爱湖,那么,湖与湖中之山——岛的关系则是湖包裹岛,烘托岛,珍爱岛。这样,反过来,不是湖而是湖中之岛成为湖的明珠。

西湖真好福气,不仅湖周围有佳山,而且湖中有美岛。西湖最大的湖中岛为孤山。《咸淳临安志》云:“一屿耸立,旁无联附,为湖山胜绝处。”孤山并不高,面积却不小。山上林木葱蔚,风景秀丽,被人视为瀛洲仙境,因此又称之为瀛屿。宋代隐士林和靖筑庐于孤山,以栽梅养鹤自娱,人称“梅妻鹤子”。林和靖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深得梅之神韵,历代传诵不衰。孤山上有林和靖的墓,还有纪念他的放鹤亭。明代大作家张岱《林和靖墓柱铭》云:“云出无心,谁放林间双鹤;月明有意,即思冢上孤梅。”除林和靖的遗踪外,还有清代皇家藏书楼文澜堂,有著名的西泠印社,有馆藏极丰富的浙江省博物馆。孤山何其清雅!然也就在孤山,鉴湖女侠秋瑾雕像赫然在目,一股英豪之气,回**在湖山之间。

湖中还有一些小岛,最有名的是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这三座小岛不与陆地相通,须坐船才得上去,岛上有各种建筑、花卉,营造出蓬莱仙岛的气氛。这样,孤山的红尘情怀与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的化外之念恰好构成耐人寻味的一对。这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两翼。

湖面有三座瓶状的石塔,人称“三潭印月”。《西湖志》云:“月光映潭,分塔为三,故有三潭印月之目。”这三座瓶状的石塔,堪称西湖湖面之绝景。它是三个实在的小岛——人工的小岛,借助于月光,它又造出三座倒映在湖中的小岛——虚幻的小岛。于是,西湖不仅有自然之岛,也有人工之岛,不仅有实在的小岛,还有虚幻的小岛。

这是一种怎样优美的构思:湖周有山,层峦叠嶂,远至东海;湖内有山,或大或小,或实或虚。于是,山裹湖,湖裹山。唐代刘禹锡有咏洞庭君山的诗,其中有句:“白银盘里一青螺。”用在这里,就不只一青螺,而是三青螺了。

第五乐章湖与堤

西湖有两道堤。一为白堤,又名白沙堤;一为苏堤,又称苏公堤。两堤均是名堤,谈说西湖的美不能忽略这两道堤。

人天生有亲水的本能。看到湖,就想走入湖中,当然,坐上划子或船,**入水中,是非常惬意的。然如果有一道堤,将你引入湖中并径直穿过湖,那又是别有一番惊喜。

白堤堤岸较低,从喧闹的街道上堤,走入湖中,顿时进入另一境界。两岸波光潋滟,湖水吻着堤岸,或耳语呢喃,或铿锵有声。水风拂面,真有凌波之感。

苏堤堤岸略高些。它一头连着“花港观鱼”,游完花港观鱼,不经意就上堤了。苏堤有六座不同风格的虹桥,堤岸密植柳树,在苏堤上走,犹如穿过一道长长的轩廊,两旁佳景美不胜收。苏堤分隔里西湖与外西湖。外西湖宏阔如海,湖的对岸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分外壮观;里西湖袖珍如池,湖的对岸是烟柳隐逸的著名园林——刘庄,神秘而又温馨。

两堤比较,白堤适合亲水,苏堤适合观景。

白堤将孤山与湖岸连起来,苏堤则将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作为对景对起来。因为有了白堤,孤山不孤,而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则似在虚无缥缈之中了。

白堤与苏堤是西湖文化精神的一种象征。虽然白堤是否为白居易所修尚有争论,但白堤的美却与白居易的诗有密切关系。白居易有《钱塘湖春行》一诗,诗云:“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首诗将西湖早春之美写绝了。苏堤是苏轼在杭州做知州时奏请朝廷修建的,工程的主体是清除湖底淤泥,堤是副产品了。然苏轼将它做成了景观堤,将功能与审美融为一体,却是了不得的创造,苏堤堪为景观工程的不朽典范。

中国历史上两大文豪白居易、苏轼都到杭州来做过官,这真乃杭州之幸、世人之幸、今人之幸!

尾声

游西湖,犹如畅饮一壶绍兴老酒,微醺,飘逸。

游西湖,犹如夜听一曲古筝琵琶,清雅,悠远。

不消说,白蛇故事的凄美、岳武鄂王的悲愤,以及灵隐、天竺的暮鼓晨钟,给西湖这壶老酒参进些许醇厚与苦涩,也给西湖这首乐曲增添几分悲怆与忧伤,但西湖本色是青春的,美丽的,快乐的,亦如活泼可爱的少女。西湖有一副对联写得好: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这就是西湖!

20世纪的著名诗人汪静之先生算是得西湖美之真谛了。他在诗中写道:

山是亲昵地抚着水,

水也亲昵地拍着山。

山充满热烈的爱,

把湖水抱在胸前;

湖水**漾着笑的波浪,

不息地吻着山。

“亲昵”二字用得真好!

西湖的山水就这样充满着爱,也让人感受到爱。爱是神圣的、伟大的。美的灵魂其实不是别的,就是爱。

美在西湖!爱在西湖!

拥抱西湖!亲吻西湖!

原载《风景名胜》2005年第3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