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春风词客相忘于江湖 > 陶渊明的幽默(第3页)

陶渊明的幽默(第3页)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死亡的情景全是想象的,想象得很真切,像那么回事。但有一个重要处,那就是,陶渊明只说亲友们是如何伤心的,就不说作为死者的他是不是也伤心。

这是为什么呢?仔细品味,字里行间,应该说有伤心,但更多的是豁达。如果仅仅是豁达,像庄子那样,妻子死了鼓盆而歌,那没有幽默。豁达不是幽默。

陶渊明这首挽歌的妙处是:将死这样的大事与喝酒这样的生活小事联系在一起。他说,死没什么,唯一遗憾的是生前酒没有喝够。

幽默,真正的幽默!

《拟挽歌辞三首》之二也很幽默,诗云:

在昔无酒钦,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肴案盈我前,亲泪哭我傍。

欲语口无言,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荒草无人眠,极视正茫茫。

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此诗说,生前总是没有酒喝,现在死了,在我的灵前摆着酒,可是我却不能喝。看着那酒面上泛着酒糟泡沫,将我馋死了。我想说话,不能说;我想看,眼无光。白天没有我活动的天地,只有晚上活动了。

似是有些悲伤,却难得有着高雅的幽默。写死,没有通常有的悲惧,却有着难得的世情温馨。幽默一般以笑为特征,但是至高的幽默,却不是笑,至高的幽默,它让人回味,它让人感到温馨,哪怕它说到死这样可怕的事!此诗就是。

陶渊明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诗:《饮酒》之五,诗云: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诗多处构成幽默情境:在人境却无车马来;东篱采菊望的却是南山;大阳落山原是风景甚佳,此中有真意却无言表达。没有谜语,自然不需人猜。它平淡,但淡而有致;它悠然,悠然而有味。这就是幽默!它真个让人心“默”了,静了,然而思想却“幽”了,深了。

幽默从本质来说是高雅,它与低俗是对立的。现在名之曰幽默的诸多电视节目却与高雅绝缘,这不能不说是最大的遗憾。在这种背景下,读读陶渊明,也许是不乏启迪。

2011年3月10日

[1]参见拙作《当代美学原理》,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72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