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专业概述
名人名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唐)韩愈
案例
小顾从初中起就想成为电视工作者,高考如愿以偿考入某传媒学院。在大学的专业课学习中,她发现理论转化为动手能力还是需要亲身实践。于是,从大一寒假开始她就去当地电视台实习,做新闻节目的出镜主持,大二暑假到卫视的综艺节目实习。在这些实习经历中,她发现自己真正的爱好是做电视节目,并下定决心要努力争取留在电视台工作。在近两年的实习中,她吃苦耐劳,熟练掌握了从前期到后期的工作。在学习与实习的空余时间,成为一名校园记者,并发表了多篇文稿。大三下学期为了提高英语能力,为了锻炼文笔,她加入了《大学生》杂志,用周末的时间学习雅思,锻炼口语,为观看外国节目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3年5月,她成功考取省广电集团,成为了一名导演,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兴趣与所学专业的一致,为小顾日后职业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坚持努力不放弃”是追梦者应该遵守的万古不变的定律,第一缕阳光只会留给睁着眼睛熬过漫漫长夜的人。
对“专业”这个词的理解,同学们可能是既清晰又模糊。大学新生都非常清楚自己就读的是什么专业,大学的专业也就是你的第一学历,在你一生的教育履历里都是不可磨灭的一个印记。但部分新同学可能对自己就读的专业感到有些迷茫,对专业的内涵与外延不甚了解。认识、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并在此基础上激发专业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可以说是同学们大学生活的第一步。
一、专业的含义与形成
大学的专业是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分门别类进行专门知识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设置专业是大学培养人才的需要,按专业设置组织教学,进行专业训练,培养专门人才,这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
专业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必然规律,它与社会分工的发展、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分化与综合以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人类的知识最初是混沌一体、彼此不分的,自然也不存在所谓专业的问题。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知识不断地扩张,最终产生了知识的分化。自中世纪起,欧洲的大学开始分专业教学,培养专门人才,专业开始进入高等教育领域。中国专业化的高等教育肇始于近代,戊戌变法过程中维新派创办的各种专门学堂,被视为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端。新中国成立以后,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借鉴苏联经验对高等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专业化色彩颇为浓厚。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专业分化日益细密,专业化程度显著提高。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并借鉴国际通行惯例的基础上,一方面相继颁行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及《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另一方面又在部分高校进行自主设置本科及研究生专业的试点。可以说,一个原则性与灵活性并存的高校专业设置体系正在我国逐步确立。
每个专业都有一个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了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将要开设的课程和军训、实习等各教学环节,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体育等公共课程之外,还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专业拓展课程。
二、传媒类高校及其相关专业介绍
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其办学背景关系非常密切,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它是一所广电特色非常鲜明的传媒类专门院校。该校前身是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当时与北京广播学院(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同属原广电部部属院校,在广播电视界素有“北有北广,南有浙广”之称。其后与浙江广播电视学校合并,并于2004年升本,成为今天的浙江传媒学院。建校30余年以来,已经为中央和地方各省、市、自治区电视台、电台及社会影视制作单位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成为全国培养传媒艺术类人才的两个主要基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所覆盖的专业由传统的广电扩大到了包括纸质媒体和新媒体在内的所有媒体形态,并延伸到了媒体产业链的下游环节,如出版发行和经营管理的环节。还有一部分支撑传媒类专业的基础学科专业,如汉语言文学、英语等。目前一共开设了43个本科和专业方向,这些专业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内容生产类、内容传播类、技术保障及传输类、媒介经营管理类、衍生产品开发类、基础学科类。
(一)内容生产类
内容生产类指直接从事媒体传播内容的生产、加工的相关专业群,主要包括以下专业。
1。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是学校办学历史最长的专业,主要为全国各级各类电台、电视台及各级宣传部门、电教部门培养从事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编辑制作广播电视节目、选题策划、宣传、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2。新闻学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主要为全国各级各类媒体、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新闻采编、宣传管理、创意策划、文化传播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3。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主要为编辑出版部门、大众传播机构及相关行业培养具有宽广的文化和科学知识,系统掌握现代编辑出版理论与技术,熟悉我国编辑出版、宣传政策法规,有市场经营能力,具有创新与创业精神,能从事编辑加工、选题策划、出版营销、媒介经营管理、音像与电子出版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4。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含戏剧影视文学与影视剧编剧和策划2个方向,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主要为全国各级各类电台、电视台、文化事业单位、影视制作公司、理论研究机构及各类专业报刊、音像出版单位培养具备戏剧影视文学理论知识又熟悉戏剧影视文学创作市场规律,能从事影视剧、广播影视文学、文艺、文化类专题节目创作、评论及相关的专业理论研究、编辑出版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其中影视剧编剧与策划方向主要培养熟悉戏剧影视文学市场规律,能从事广播影视剧剧本创作、宣传策划、理论研究及教学、编辑出版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内容传播类
内容传播类指从事传播内容的传送的专业群,主要指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专业还开设了三个方向。
1。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主要为各级各类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影视制作公司及相关单位培养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科高级专业人才。
2。英汉双播、法汉双播、日汉双播方向(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主要为各级电台、电视台、相关文化事业单位从事英汉、法汉、日汉新闻采编,英汉、法汉、日汉双语播音、主持、采访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3。礼仪文化方向(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主要为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培养公共关系人员、新闻发言人、非媒体主持人、社交礼仪人员、导游、模特、解说、影视广告演播、企业形象代表等从事礼仪文化职业的高级专业人才。
4。影视配音方向(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面向21世纪文化艺术事业产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艺术学、播音学、表演学、中国语言文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广播电台、电视台、各类影视制作机构、新媒体和其他传媒机构、大专院校及相关单位从事影视配音工作、影视配音教育教学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三)技术保障及传输类
技术保障及传输类指为内容策划、编排、制作和信号传输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的专业,主要包括以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