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9-3-15“您学校一般以什么方式来表彰师德高尚的教师?(可多选)”(教师问卷)在各选项上的频数分布和百分比(%)
调查结果显示,根据教师的选择频度,使用较为频繁的奖励形式依次分别是:精神上的奖励,比例为58。3%;物质奖励的比例42。7%;与职务晋升挂钩,比例为37。5%;提供进修机会,比例为24。3%。
(2)不同地区间经常使用的师德奖励形式存在差异,这与地区经济水平高度相关
表9-3-16“您学校一般以什么方式来表彰师德高尚的教师?(可多选)”(教师问卷)各选项与地区的相关分析(%)
表9-3-16是对各种师德表彰方式进行的地区差异分析,由具体数据可看到,不同的方式存在不同的地区差异。①像物质奖励、提供进修机会两种方式,发达地区和中等发达地区的采用程度相当,而欠发达地区对这两种方式的采用程度明显下降。②像精神上的奖励这种方式,发达地区采用度高一些,中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略低,这与发达地区更为重视师德建设工作有关。③而像与职务晋升挂钩,三个地区则没有明显地区差异,采用程度相当。④对于“不表扬”的方式,三地区存在明显差异。在这一选项的统计结果中,发达地区的选择率最低,而欠发达地区的选择率最高。
(3)物质奖励是教师最希望采用的奖励形式
下面是一项关于教师希望的奖励形式的调查。
表9-3-17“如果您来当校长,您会用什么方式来表彰师德高尚的教师?(可多选)”(教师问卷)在各选项上的频数分布和百分比(%)
调查结果显示(结合上一道题),与学校实际采用的奖励形式的调查结果相比,有66。6%的教师希望得到物质奖励。可见,教师希望学校加大物质奖励的力度。此外,在“提供进修机会”和“与职务晋升挂钩”的选项上,教师的希望值也大大攀升,分别有56。1%和54。1%。相比之下,希望在精神上得到奖励的教师略有下降,为49。8%。由此可见,现在的教师更加需要有形的、对个人发展有实际帮助的奖励形式。
(4)相对而言,发达地区教师对精神奖励的需要强烈一些,中等发达地区对提供进修机会有着最为迫切的需要,欠发达地区更希望得到物质奖励和与职务晋升的奖励
在接下来的具体分析中,我们对各项进行了地区间的相关分析,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地区差异。从表9-3-18中我们可以看到,发达地区希望得到精神上的奖励的比例相对最高(52%),对物质奖励的需要仅次于欠发达地区的(69。9%)。欠发达地区希望得到物质奖励和与职务晋升挂钩的比例均居最高,分别为74。7%和61。4%,欠发达地区对提供进修机会的奖励形式需求最低(44。6%)。中等发达地区对提供进修机会有着最为迫切的需要,统计数据为61。6%,对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需要均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后。我们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除了经济上的,还有不同地区教育改革和自身发展情况的限制。
表9-3-18“如果您来当校长,您会用什么方式来表彰师德高尚的教师?”(教师问卷)各选项与地区的相关分析(%)
(5)男教师对职务晋升这一奖励形式的需求更大一些
在几种奖励形式中,我们又做了“与职务晋升挂钩”与性别的相关分析。因为,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男性社会成员对职务晋升的兴趣更大一些,而且仕途上的性别比始终是男性占绝对优势。从表9-3-19来看,男教师对“与职务晋升挂钩”的需求大于女教师,比例分别为60。1%与48%。虽然在数据上男教师仍是最高的需求者,但48%的需求量也反映出女教师对职务晋升的较大需求。可见,当前在学校教育中,一些传统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表9-3-19“如果你来当校长,希望用与职务晋升挂钩来表彰师德高尚的教师”(教师问卷)选择情况与性别的相关分析(%)
(6)家长更为提倡精神奖励的形式
从家长问卷的调查结果来看,家长较为注重精神上的奖励,有55。9%的家长希望采取表扬宣传的方式奖励师德高尚的教师,还有13。2%的家长认为,不应该给予任何形式的奖励。他们认为,师德高尚是教师应有的品质。但也有25。7%的家长认为应当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表9-3-20“您觉得对于师德高尚的教师应当给予什么样的奖励?”(家长问卷)在各选项上的频数分布和百分比(%)
7。师德考评方式
从教育发展进程来看,教师职业道德的考评方式有多种方式,诸如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同事评价、领导评价、教师自评等等,但现实中哪种方法较有成效需要我们进行一些具体的调查和研究。
(1)学生评价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师德考评方式
表9-3-21“您觉得哪种师德考评方法最有效?”(教师问卷)在各选项上的频数分布和百分比(%)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64。4%的教师认为学生的评价相对而言最为有效。其他几种评价方式的有效度未能得到教师的最大认可,有16。2%的教师认可同事互评,有10。6%的教师认可自评的方式,还有7%的教师认可家长评价的方式,仅有1。8%的教师认可领导评价的方式。其中,领导评价方式极低的认可率值得我们注意。如今,教育教学改革一再呼吁校长要关注教师、关注教学,但从教师的评价来看,校长拥有最低的知情度和被信任度,甚至比家长还要低很多。此外,还有一点需要我们注意,在教师访谈中,有一些教师表示,学生评价也有很多弊端,因为学生很难公正、客观地评价一个教师的水平,他们通常根据自己的好恶做出判断。
(2)男教师相对更倾向于同事互评,女教师相对更倾向于自评的方式
从表9-3-22可以观察到,男教师和女教师主要是在同事互评和自评两种方式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男教师相对女教师而言更倾向于同事互评(男教师:18。5%;女教师:13。2%),而女教师相对男教师而言更倾向于自评的方式(女教师:13。2%;男教师8。2%:)。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与男女人格特质上存在的差异有关。
表9-3-22“您觉得哪种师德考评方法最有效?”(教师问卷)各选项与性别的相关分析(%)
(3)教师不确定是否应该在考核教师道德时将学生成绩包括进去
在具体考核教师的师德时,是否应当将所教学生的成绩也包括在评价指标内,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持两种观点的教师势均力敌,表示应该的教师有38。4%,表示“不应该”的教师有36。4%。
表9-3-23“您觉得考核教师道德时应将学生成绩包括进去吗?”(教师问卷)在各选项上的频数分布和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