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知名民办教育集团 > 校长角色 方寸之间自有天地(第2页)

校长角色 方寸之间自有天地(第2页)

校长的“虚”与“实”之度

管理是一门学问,把握好管理中的“度”更是一门学问中的学问。我会用当初李瑞环做全国政协主席时的那几句话要求干部们,即“补台不拆台,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

初为校长的时候,总是求全责备,总觉处处不放心,事事要过问,处处要插手,总喜欢越俎代庖,一竿子插到底,把中层撇在一边。乍一看去,好像当事的学生也罢,教师也罢,家长也好,是满意了——不满意能行吗,谁敢不给校长几分面子?但是时间一长,把中层干部弄得无所适从,丧失威信,却把自己陷入琐碎杂务的泥潭。

实践让我充分感悟到了,管理中“务虚”和“务实”的度,关键在于校长的胆略。校长要慧眼识人,品德为先,才重一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要聚能人,不苛求全才,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优势互补,优化整体。古人云:“良才美玉,宜在用。”中层干部是校长思想的贯彻者、学校管理的执行者。校长要大胆放权,必须充分信任,授予职责,赋予权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司其职、行其权、尽其责、见奇效。

所谓实,体现出校长做人做事的风格和品质。对待中层宽严相济,思想上尊重、感情上融洽、行动上一致、组织上服从,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但坚持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管理理念不能变,比如我校“优质服务、优质教育”的办学理念不能变;严于律己不会变,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采集信息,不偏听偏信,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研究发展大计,制定重大决策。平时走一走、转一转,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看一看、查一查,加以归纳整理、分析研究,然后予以引导和指导。听一听、谈一谈,收集民情,研究身边所发生的事,随时为某一举措或工作的不足补位,不断改进和完善。学一学、研一研,以读书丰富自己的内涵,提升校长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校长在学校管理中把握好了虚和实的度,其实学校的规则执行就顺畅了。校长不要怕下属比你更聪明更能干,我们应该为有聪明能干的属下感到高兴。刘邦的手下哪个不比他聪明能干?可最后谁做的皇帝呢?也不要怕别人说你太潇洒,做甩手掌柜,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胸中有数,做到万事成竹在胸,进退有度,方能不失方寸。

做个快乐校长

现在回忆以前做教师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单纯、简单、快乐,放假的日子全部属于自己,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之后,质量分析、总结一交了事。对于那时的上司——校长,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只是觉得校长是管大事的。

后来,自己做了校长,迷茫过、犹豫过、失望过,但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所得所获颇丰,并开始感悟快乐。

校长只是学校中的一员,“是教师的教师”。校长要实实在在地做人,做朋友——同甘共苦;做导师——专业引领;做榜样——身先士卒。当我“蹲下来”同老师、学生说话时我快乐了。

当我多做学问而少做行政时,我的理念、思路便会得到教师、学生认可,那时我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当由于我合理地分层授权,把大量工作分给其各级班子成员去做,以摆脱烦琐事务的纠缠,腾出时间来做真正应该由自己来做的事,充分体现“都管,都不管”这一管理者的最高境界时,看到人人都可以得到发展和满足,人人都可以享受到快乐时,我就是最快乐的人、最幸福的人。

(文章原载于:《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2012年5月9日C3版)

图9

图10

图11

【图说】

2007年4月28日至29日,以“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权利保障与发展空间”为题,由《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和河南民办教育研究会联合在河南郑州主办了“首届中原民办教育振兴论坛”。浙江大学教授吴华、时任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胡卫、时任北京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文源等参与了此次论坛,彼时,因为享受不了“两免一补”,民办学校学生大量流失,以接收留守儿童为主的河南农村民办学校濒临倒闭,校长们群情激昂。教育周刊对此问题给予了大篇幅的持续的关注。见图9,第一届中原民办教育振兴论坛的后续报道。

2008年1月1日至2日,以“农村民办学校:利益表达与政策诉求”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原民办教育振兴论坛暨第19次教育之春沙龙在河南举行。现场有人打出了“感谢《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对河南民校的持续关注”的条幅。在条幅前,一位民办学校校长拉着笔者合影(见图10,曹占武摄)

2015年11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统一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含民办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2015年11月,《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对政策的突破进行了追踪报道。(见图11)

(文贺春兰)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