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熊伟的书法课堂 > 十五学案导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施(第3页)

十五学案导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施(第3页)

2。IP地址资源的不足,如何解决?

方法一:

方法二:

(四)学案导学优势体现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实施“学案导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探索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明确

一份好的学案,首先包括教学目标。同学们有了学案,就非常明确一节课要学习哪些知识,达到什么要求,并且贯穿课堂的始终,使学生对教学目标始终有明确清晰的认识。

2。关注学生的差异

学案,体现的是整节课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信息技术教学最明显的特点是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以前的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是让做得好、做得快的同学去帮助操作不是很熟练甚至不会操作的同学,这样,时间长了,我发现学得好的同学一节课下来,感觉没有学到更多的知识,而学得不太好的同学,则出现了明显的依赖心理。成功的课堂应该是每个同学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面对这种现状,学案教学充分发挥了它的优势,在设计学案的时候,可以设计难度不同的任务,学得好的同学可以多完成任务,或者有难度的任务,而学得不太好的同学,则可以选择完成适合自己的任务。这样,学生一堂课都感觉有事情可做,时刻都在挑战着自己,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平时不太动脑筋的同学也对照学案认认真真地做起来,整体学习能力和操作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学案导学很好地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关注了学生的差异,使信息技术课堂更具有了生机和活力。

3。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分析、加工),传递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学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在课堂中,使用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学案中要学习的内容,自主地规划学习过程以及时间的分配等,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学案的使用,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大有好处的,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4。渗透学法指导

一份好的学案,应该渗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大多是操作技能的学习,“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堂用得最多的教学方法,在学案中也能充分地体现出来。同时,对于有难度的问题,学案设计时,可以分解为很多的小任务,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小任务的同时不仅可以掌握应该掌握的技能,还可以让学生记下自己的操作过程或者发现解决问题时的心得体会,记录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己总结规律的过程。这也让每个学生都有小小的成就感,比教师的表扬更有鼓舞学生的作用,并且掌握的知识技能学生也不容易遗忘。

5。有利于课堂小结

课堂小节,是一堂好课必不可少的环节。以往,都是“请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这样的课堂小结,往往有点流于形式,没有起到梳理本节课知识的目的。有了学案,可以让学生看着学案,包括自己上课的记录,来梳理学习的知识,有了学案这个依据,学生的思路会变得顺畅,知识也变得有条理,使课堂小结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6。有利于课后的复习

学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编写的,在学生课下复习的时候,就成了学生的好助手,看着学案,学生目标明确,学习过程也重现在面前,知识点也会复习得比较全面。

7。有利于过程性评价

信息技术与其他高考科目不一样,不可能有大量的课后作业,也很少有平时的考试测验。因此,学生完成的学案可以作为学生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参考,可操作性也很强。

学案,是老师的备课思路的展现,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依据。“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也不仅仅是笔者这么寥寥数语所能表述完全的,完整的“学案导学”模式包括预习案、课堂案、练习案。这“三案”在使用上还有很多的学问。但信息技术课有其特殊性,尤其在高中,学生在课业压力已经很大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花时间来预习信息技术,也不太可能课后花大量时间来做信息技术作业。因此,笔者认为,就信息技术课而言,我们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及客观实际,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设计具有本学科特色的学案,向有限的课时要质量。如何精心设计学案,如何应用学案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值得笔者及所有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朱培志。自主学习不等于自己学习[N]。光明日报,2004。

[2]三段式学案导学教学法浅谈[EBOL]。http:ja。3edu。。

[3]丁慧玲。发挥“学案导学”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2)。

双流中学数学组合影

双流中学语文组合影

双流中学英语组合影

双流中学政治组合影

双流中学历史组合影

双流中学地理组合影

双流中学物理组合影

双流中学化学组合影

双流中学生物组合影

双流中学现代技术组合影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