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熊伟的书法课堂 > 三基本技能的导与学(第1页)

三基本技能的导与学(第1页)

三、基本技能的导与学

(一)什么是基本技能

1。基本技能的定义

基本技能指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个体通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精确、流畅、娴熟的活动方式。根据活动中的主要成分,又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在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的结合中,往往由智力技能占主导,调控动作技能,使行为活动方式更趋于理性。

这里的动作技能是指中学学科中的技能,而不是指日常生活中的技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动作技能即操作技能,是一种外部表现,包含语言学科的听、说、读、写,体育学科的运动技能,科学学科的实验操作技能,计算机操作能力等。智力技能也称认知技能,指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实现的认知活动方式。这种认知活动借助内部言语按合理的、完善的程序组织起来,并且一环扣一环,仿佛自动化地进行着,包括观察技能、思维技能、记忆技能、想象技能等。

对于基本技能,不同教师的理解是有差异的。中学教师往往从事的是学科教学,对本学科专业的基本技能了如指掌,对其他学科专业的基本技能的理解就不一定清楚。比如,《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英语打下基础。”据此确定教师的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技能。

《新体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则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基本技能;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等;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2。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的关系

基本技能的形成是以掌握知识为基础的,不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不可能形成某种技能。然而,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形成了技能。反过来,已经形成的技能又是掌握新知识的基础。所以,知识与技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它们共同推动学习水平的提高。

3。基本技能与能力的关系

基本技能的掌握有助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形成和提高某种能力,必须掌握与之相应的基本技能。只有在基本技能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力才能更顺利地形成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各种知识不能直接转化为能力,只有把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经过技能形成这个环节,才可能形成某种能力。所以,技能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而智力的高低不仅和知识多少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技能有关。技能对智力活动起调节作用,技能一旦形成,可促进有关问题的解决,可压缩和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和进程。但是技能并不等于能力,技能是就动作方式而言的,而能力是针对个性而言的。一人具有某种技能,并不一定具备相应的能力,要把技能发展成能力,还需要进行更高层次的反复训练。

(二)基本技能的形成规律

对于基本技能的形成心理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和认知心理学家提出的认知论。他们将基本技能的形成分解为三个阶段。

1。认知阶段

认知阶段主要是理解学习任务,领会基本要求,获得正确的表象,明确自己能做得如何。

2。联系形成阶段

练习者经过认知、记忆和一定的练习之后,建立起调节动作执行的定向映象。在从一个环节过渡到另一个环节时,常出现短暂的停顿。在这个阶段,练习者要通过进一步的练习使各个技能之间建立起联系。通过技能的交替练习,形成一个完整的协调的技能体系。

3。自动化阶段

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是一系列技能已联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已巩固下来,各个技能相互协调似乎是自动流出来的。

(三)基本技能的培养策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