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
2010年以来,在党和国家的系统设计、全面部署、积极推进和有力保障下,学前教育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学前教育的性质定位、发展方向和政府职责得以明确
性质定位不清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直接导致了政府职责不明、履责不力,影响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基于此,国家学前教育政策首先对学前教育的性质定位予以明确,在此基础上明晰了政府职责和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
为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国十条”在国家层面对学前教育的性质定位做出了明确规定。文件中,连续用三个“是”和三个“关系”深刻阐明了学前教育的性质和意义,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肯定了它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位置。[4]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十九大会议报告中将“幼有所育”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将其视为重要的民生问题,强调要“办好学前教育”。这是新时代党对学前教育性质的重申,再次肯定了学前教育作为国计民生组成部分的重要价值。
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这次被视为2018年国家各项工作“风向标”的会议上,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的要求,首次提出要着力解决五大具体的“教育”问题,其中包括解决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问题。[5]
可见,党和国家将学前教育的性质定位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石、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
在明确学前教育性质定位的基础上,“国十条”确定了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即“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这是对学前教育社会化的真正含义所做的正确诠释。[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十条”强调了政府要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承担主要职责,发挥主导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学前教育发展任务中强调要明确政府职责,从规划、投入、办园、管理等方面对政府职责做了具体规定: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同时,明确了所属各部门的具体职责,即“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国十条”也提出了“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发展方针,要求“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要求各级政府“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学前教育性质定位、发展方向及政府职责的明确为保障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和政策保障。
(二)学前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扩充,幼儿入园机会得到有效保障
“入园难”及“入园贵”问题凸显了学前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对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普及学前教育”的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国十条”提出要“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从以下四方面采取具体措施:一是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二是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三是城镇小区没有配套幼儿园的,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和居住人口规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四是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
随着各地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积极推进和有效落实,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2016年,全国幼儿园总数为23。98万所,比2010年增加8。94万所,增幅为59。44%。其中,2016年公办幼儿园有8。56万所,占全国幼儿园总数的35。70%,比2010年增加3。75万所,占比提高3。72个百分点;2016年民办幼儿园有15。42万所,占全国幼儿园总数的64。30%,比2010年增加5。19万所(见表1-9)。可见,2010年以来,全国学前教育资源增量显著,其中公办幼儿园的增幅低于民办幼儿园,说明民办幼儿园在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表1-92010—2016年全国幼儿园规模
学前教育资源的有效扩充为广大适龄幼儿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入园机会。2016年,全国在园幼儿总数为4413。86万人,比2010年增加1437。19万人,增幅几近2010年在园幼儿总数的一半。其中,公办园在园幼儿数量为1976。20万人,民办园在园幼儿数量为2437。66万人,后者约为前者的1。2倍。从公办园在园幼儿数量占全国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来看,自2010年以来呈逐年递减趋势。2016年占比为44。77%,为7年来最低,比2010年低8。22个百分点(见表1-10)。这一情况主要由民办园在园幼儿数增幅大所致,也体现了民办园在为适龄幼儿提供入园机会方面的积极贡献。
表1-102010—2016年全国在园幼儿数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在园幼儿总量增加的同时,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也得到了极大提高。2014年至2016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分别为70。5%、75。0%和77。4%,均已超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制定的2020年学前教育普及发展的目标,提前完成了学前教育普及发展任务。相比2010年,2016年的毛入园率提升了20。8个百分点(见表1-10)。
在园幼儿总量的增加和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的提高有效保障了适龄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入园难”问题得到一定缓解,学前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三)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不断增加,弱势地区及弱势群体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