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学校管理学是专门揭示学校这一组织体的什么工作规律的 > 一学校战略管理的模式选择(第2页)

一学校战略管理的模式选择(第2页)

2。分析外部环境,发现机会和威胁。

学校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一样,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与社会大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不断发生和保持各种物质、能量的交换和互动。也就是说,学校组织的持续发展必须要跟学校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保持协调、统一,以获取其发展所需的各种能量。这些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正是由于学校组织受到上述诸多环境的影响,学校在制定发展战略时,首先就要分析学校外部环境,以发现和评估外部环境对学校发展的机会和威胁,从而做到趋利避害。

当然,由于机会和威胁并不是绝对的,即使处于同样的环境中,由于学校控制的资源不同,可能对某个学校来说是机会,而对另一些学校却是威胁。这就要求学校领导者要动态分析学校外部环境变化,要依据学校组织所控制的资源,对学校外部环境变化因素做出机会与威胁的判断。

3。分析学校内部资源,识别优势和劣势。

学校内部资源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对于学校内部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有清晰的了解,对于学校战略的制定必定会大有裨益。学校内部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的财务状况。包括经费水平、资金结构的合理性、办学经费的潜力、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程度、主管财务的校长和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2)学校的设施、设备和仪器状况。包括教学和生活用房的水平和管理分配合理性、利用率,学校设备水平、完好率,教育教学仪器的配置水平和利用率。

(3)人力资源状况。包括领导班子状况;师资队伍状况;职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人力资源的发展潜力。

(4)学校的信息系统状况。包括汇报的及时性,决策所需信息获得的可能性,信息渠道是否通畅,各种资料库的建设,工作常规资料管理的条理化程度;信息系统的技术化水平,沟通速度;政策出台后的扩散速度;下情上达的速度等。

(5)学校规范化程度。包括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分配制度的全面性和合理性,各种职责、办事程序的明确性和合理性,重大问题的决策制度等。

对于学校内部资源分析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了解学校资源的一般状况,更重要的是要使学校领导者知道学校的优势和劣势所在,在学校战略制定时,把学校的战略重点放在学校现有的优势上,集聚和拓展学校的办学优势,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于学校劣势的认识,也可以使学校战略朝向劣势的方面做出针对性的部署。当然,在战略实施阶段,对学校资源配置时也可以进行有倾向性的调整。

4。重新评估学校的使命和目标。

战略过程的第一步所确定的学校使命和目标只是初步的,需要在战略制定过程中,对学校的优势、劣势与环境的机会、威胁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后,对使命和目标进行评估。如果需要修改组织使命和目标,则战略管理过程可能要从头开始。如果不需要改变组织的大方向,学校领导者就可以进一步制定比较具体的战略了。

5。选择战略。

在对环境和学校资源分析的基础上,学校领导者可根据学校的优势、劣势和环境的机会、威胁,对现有的各种战略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来选择适切的发展战略。

6。战略的实施。

在学校战略的实施阶段,学校的具体工作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分解

学校发展战略中的目标往往是组织的长远目标和总体目标。长远目标和总目标往往是笼统而抽象的,不便于测量与操作,这就需要把长远目标逐年加以落实,把总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小目标,并逐层落实下去,力求做到目标和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

(2)行动计划

目标是战略工作所要实现的结果,其特点是方向性和概括性的。只有将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才能够实现预期的结果。因此,学校组织各部门及其成员还要根据各自的目标制定出行动计划,根据各项具体计划开展各项工作。当然,还要尽量保证行动计划的具体性和明确性,因为行动计划通常是按照时间顺序给出具体的工作和活动安排,以便指导人们的日常工作。

(3)评估和控制

学校战略的评估环节包括对战略实施的活动进行评估和控制,这一环节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了解战略的效果,明确需要做哪些调整;二是控制好战略的执行过程,确保执行过程不走样。虽然这是战略管理的最后环节,但却仍然能够向战略管理的初始部分输送信息,以便及时调整。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