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魏书生教育思想简介 > 一哲学思想特色(第2页)

一哲学思想特色(第2页)

哲学思想最具体的表现,就是现实人生中的姿态。现实人生的姿态主要表现为人的言行和事功。魏书生的成就世所公认,魏书生的言行启迪教育了多少颗迷茫的心灵。但正如一切伟大人物所经历的那样,名高谤亦高,誉至毁亦至。有的人把魏书生育人和教学的方式方法拆开来一项一项单独地看,觉得并没有玄妙神奇的地方,还有的人站在某个局部以偏概全、断章取义地去审视、去挑刺,竟然还真“找”出了好多的“不足”之处来。其实,评价永远不会和评价对象等同,无论是赞赏崇拜还是批判反对,都对魏书生本人是怎样一个人毫无影响。魏书生为什么成为我们看到的魏书生?他成功的背后还有些什么样的秘密?人们还特别困惑的一点是,有人虔诚地学习魏书生,按魏书生的做法去实践,结果却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这又是为什么?答案非常明显,在魏书生的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和校长、局长的管理工作背后,有支撑这一切取得成功的“自强不息”的人生进取观。

“自强不息”是魏书生人生哲学的主题词,主要体现在“惜时实干”和“持之以恒”两个方面。

1。惜时实干

魏书生经常要求学生计算“三闲”的数量。所谓“三闲”,即闲话、闲事、闲思。控制“三闲”能够避免浪费时间,提高效率。魏书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三位”理论:自强第一位、育人第二位、教学第三位。可以说,他要求学生做的,他和学生沟通交流的,都是他自己认同并且身体力行的。凡是接触过魏书生的人对他珍惜时间的表现都有深刻的印象。他手里时常拿着一块没有带子的手表,随时关注完成一件事花了多少时间。作报告讲课,说开始,就准时开始,时间一到,刚好结束。在他的报告和著述中,对惜时的论述也是相当多的。

“时间在犹豫中溜走,时间在拖拉中溜走,时间在自我原谅中溜走,时间在不知应做什么中溜走。用果断抓住它,用雷厉风行抓住它,用自我折磨抓住它,用严格的计划抓住它。抓住它,制服它,它就向你进贡,给你知识,给你物质,给你财富。放过它,屈服它,它就向你进攻,给你愚昧,给你贫困,给你痛苦,给你失望。”

“一个人,经常在固定的时间内做同类事,做得多了,就形成了习惯。而习惯了的事情,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去做,想停止都很难。巧妙地利用惯性,是提高效率的好办法。”

“浪费时间是很容易的,稍松一口气,时间的水就会哗哗哗地白流许多吨。”

“在一个人七八十年的生命史上,无效劳动占有较大的比重。即使最深谋远虑的、豪放豁达的人,当他晚年回首平生的时候,也不免对一部分劳动的无效、多余而遗憾,区别在于有的累计无效劳动时间只有一两年,有的则有五六年,甚至二三十年。为了不至于在告别人世、算总账时追悔莫及,最好在度过每一天时,都细心地分辨哪些是无效劳动和有害劳动,即时就别做了。”

“人忙,总觉得日月短。人忙,闲事、闲思、闲话才少。应想方设法使学生忙起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忙的乐趣,诱使学生感到忙是一种幸福,一种需要,一种生理上和心理上都离不开的需要,使学生的大脑皮层上产生这种需要的兴奋中心,然后不断加以强化。这是变懒惰的人为勤奋的人、变无用的人为有用的人、变寄生的人为劳动的人的有效办法。”

“浪费时间是最容易的,浪费时间也是最痛苦的。犹豫,拖拉,明日复明日,暂时似乎产生一丝可怜的轻松感,但过后的心理负疚却是沉重的。”

“如果让人去买生气,买牢骚发,买忧虑,买精神负担,准没有一个人肯付钱。可现实生活中,人们支付大段大段比黄金还宝贵的时间用来生气,发牢骚,用来忧虑,背思想包袱的例子却比比皆是。”

“我们常常有犹豫的时间,有愁闷的时间,有气愤的时间,有牢骚的时间,而没有工作的时间,没有为他人服务的时间,没有总结工作或订计划的时间。”

“如果一个民族的大部分人都任意挥霍时间,空耗时间,那这个民族势必愚昧落后。”

“一个民族只有真正树立了‘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观念,才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充满活力的民族。”

“单提珍惜时间就是延长生命还不够,还应该说,讲究效率才是延长生命的最好办法,也是赶超别人的最好方法。”

“犹豫是时间的窃贼。如果认真计算一下,许多人的一生中,会有五六年的时间是被犹豫偷去的。”

“效率感是人人都有的,区别在于有目的地培养的效率感要强一些,而自发产生、自然成长的要差一些。”

“从长远的观点看,一个有效率感的人和一个没效率感的人,在事业上差距是极大的,特别是在当前知识陈旧率增长迅速、知识爆炸的形势下,没有敏锐的效率感是不可能搞好自学的。”

“谁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临近考试的时候,个人的学习效率是往常的几倍;在运动会的赛场上,在热火朝天的工地上,人们的劳动量也是往常的几倍。如果总能保持这样一种学习、工作、锻炼乃至娱乐效率,那么谁都会做出双倍甚至几倍于平常人的贡献。”

“大脑这部机器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即使对学生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因热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人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

……

2。持之以恒

魏书生数十年如一日坚持长跑,坚持写日记,坚持读书,坚持写书,坚持讲学,坚持带班授课,坚持控制“三闲”……在他自己而言,总觉得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平凡中度过,可这些“平凡”的积累,是多么难得的毅力?试问有几人能够做到?这,就是自强不息的人生进取观。

“人的责任在哪里?人的责任就在你坚守住内心深处追真、向善、求美、积极、乐观、进取、勤劳的阵地,坚守再坚守,绝不放弃。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啊。”

“地球上这点儿事,明摆着,努力发展自己,干好自己的实事儿,少说点儿空话,少喊点儿口号……”

“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我。人应学会自我更新,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的我有新的认识、新的发现、新的能力。只有自己不断更新了,世界在我眼里就总是新的。”

“人是构成社会的因素,不能脱离社会。于是,必须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服务社会……我们有施展才华的机遇,‘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们要把生活的摄像机,对准社会的光明面。人要经常看到大明,才容易上进,有奔头、有希望、有成绩;人一旦做出成绩,他才容易理解与其成绩密切相关的环境,才容易抓住机遇,提高情绪,努力进取。‘要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多抢挑重提,少推卸责任”,“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注目国外科技动态”“了解国外学生怎样学习”“五千万年后的地球上”“三十五年后的班会”“站在月球上想到的”……魏书生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开阔胸怀,积极生活,目光长远,畅想未来,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魏书生还以未来学家的眼光说:“人类还处在青年时代,人类将来要走的路,比起已经走过的路来不知道要长远多少倍。”他还说:“人既要看到自己的渺小,也要认识自己的潜力无穷。”魏书生在教育实践中把自己的历史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宗教学等知识,渗透到教育和教学中去,因此,创造了远远超出语文教改的奇迹,凝聚着哲学家的头脑、科学家的求实精神。他把自己放在高远的时空中思考,又融入教育王国中去。“世界是我,我是世界”,这位具有诗人气质的教育家,无疑是在和宇宙、历史、时代进行心灵对话,无限地向“天人合一”境界攀升,这真是一种可贵的精神,一种自强不息的人生进取观。

以哲学思想为背景,豁达自尊、自强不息的魏书生产生的教育影响已逼近永恒!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