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立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双委制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育者应该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在生活化的实践体验中促进学生主动、健康、个性化地成长。
任何教育行为都是离不开教育理念的,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教育理念都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并无孔不入地渗透在我们的教育行为之中。教育理念的真实力量,不是停留在教育宣言上,而是体现在教育实践中。
在传统的或者说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精神王国的主宰者,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务者。课堂上的所谓理想境界就是圆满完成教育“死”的教案,成了支配和制约“活”的教师与学生的工具,课堂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是群众演员,甚至是“观众”和“听众”。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被剥夺,活生生的“人”被埋没和忽略了,而貌似主宰者的教师实际上也被课程、大纲、教科书、教参书等种种“物”的因素所规定着、制约着,使得教师只是教育指令的执行者、教学程序的操作者。与之相应的,传统班级的管理是把班级作为社会组织来看待,实行的是“控制主义的层级化管理”。它把学校的各项要求由校领导—班主任—班干部—普通学生进行层层控制、级级落实,形成了稳定的层级化管理结构。这种班级管理实际上是把集体与个人对立起来,认为集体高居上位,个人应绝对服从集体。其结果是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并人为地造成学生班级地位的差异,这样的学生显然不符合现在多彩、多变、多元的社会。
班级建设是学生学习个体和群体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班级应成为学生学习的集体,应成为学生个性充分张扬的集体。鉴于此,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育者应该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促进学生主动、健康个性化地成长。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建设,应重视班级管理的个性化,通过长期的、富有特色的班级活动,形成富有个性的班级风格和良好的班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当我们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时,我确信我们的班级可以成为每一个学生体验成长的心灵家园。如今,“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业已成为先烈东小学班级管理所倡导的核心理念,也一直激励着我校紧跟时代潮流稳步发展。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也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给学校的班级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应对这种挑战,我通过平时的考察学习以及各种书籍、信息,发现在国内外优秀中小学的班级管理发展中,大部分的学校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提出了多种多样的理念,也进行了各种模式的试探,同时也较注重各种评价系统的运用,如教育领导机构的评价、学校自身的评价、外部家长的评价,但把评价系统细化,运用到班委的管理当中的,还是比较少的。美国学者克隆巴赫认为,旨在改进工作的形成性评价作用比总结性评价重要得多。他强调:“评价能完成的最大贡献是确定过程需要改进的地方。”[1]1971年,美国学者格朗兰德认为,评价可以简单地表述为:评价=测量(量的记述)或非测量(质的记述)+价值判断。这就是说,评价是在量或质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格朗兰德的这一公式虽然粗糙了一点,但它确实抓住了评价活动的本质。由此可见,评价离不开测量,测量在评价的过程中所承担的任务是从数量上提供资料。就班级评价而言,如何在具体的评价内容上体现班级文化内涵;如何体现评价的导向性、发展性而不是简单的行为要求;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和自我评价,以更好地展示其特长和个性,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是班级管理中的重点课题。因此,我提出在学校实行“双委制”的班级管理模式实验。
(一)“双委制”革新班级管理模式
某天早上,很多语文老师外出参加区里的教研活动。想起语文老师大多是班主任,我决定到各楼层去巡视,看看没有班主任在,孩子们的状态如何。这时还没到早读时间,我从办公室所在的五楼开始逐层往下巡视,五楼高年级的学生都比较自觉:有的班级,领读员已经带着同学们开始经典诵读活动;有的班级,小组长和科代表在收作业;也有的班级,学习委员已经组织大家开始进行口算训练。我感到非常满意。然而,在快到三楼的楼梯上,我听到了一阵吵闹声。循着声音过去,原来是四年级一个班的孩子们在课室里吵闹着。有的在课室里追跑,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看书,有的在交作业……这时,有个别孩子看到了我,马上安静下来。其他孩子顺着他们的目光看到我,也慢慢安静下来了,追跑的孩子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于是,我走进课室,问他们:“怎么回事?平时这时候是要干什么呢?怎么那么多人在吵闹?”这时,一个女孩子站起来,说:“张校长,我们班主任陈老师要我们这个时候收作业和读书。平时陈老师在,他们就会认真交作业和读书。但陈老师一不在,很多同学就不交了,也不读书了。今天陈老师出去了,他们就一直在吵。”她话音刚落,一个男孩子说:“我们也想交做作业啊,但组长自己都跑去玩,我的作业都不知道交给谁。”说完还嘟着嘴。其他同学也开始附和,七嘴八舌说开了:“就是喽,组长自己都没做好。”“领读员自己在看书,都没有人管。”“我有收作业啊,但都不知道你去哪儿了,我怎么收?”看到他们又吵开了,我抬起手,示意他们安静下来,说:“刚刚的事情,我不再追究了。大家现在开始,先收作业,再开始读书,马上行动起来。”话音一落,孩子们就开始行动了。他们动作很快,不到五分钟,语、数、英三科作业都已经送到老师指定的位置上,而且开始读书。我表扬了他们,也希望他们今后能够自觉一些。在回办公室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他们的动作这么快,可以看出平时还是训练有素的。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老师在的时候,他们基本都能够按要求去完成岗位工作,但离开了老师的监督,没人提醒的时候,就容易“失职”了。这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特点有关。假如,我们能够研究出一套管理方法,既能够锻炼孩子的服务能力,又能培养孩子的服务意识,让他们能够更自觉、更主动地参与班级的管理,我想那就能解决这一问题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初步有了自己的想法:“在班上实行两套管理班子,实行学生之间的互相管理和互相评价。这样不仅起到孩子间的互相监督作用,同时也减轻了老师在班级中的监督任务。”于是,我召开了一次班主任会议,在会上,我把自己对班级管理制度的这一思考向班主任们进行了介绍,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支持。接下来的半个学期,经过思考和研究,我们终于制订了《先烈东小学“双委制”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方案》,也揭开了我们“双委制”班级管理模式研究的序幕。
所谓“双委制”,是一种为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促进班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推行的班级管理模式,它是一种常务班委与值日班委协同进行班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其中,常务班委践行评价职责,值日班委践行管理职责,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审视、自我促进。“双委制”最主要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双委并存,在班级中实行双线管理。在班级管理中,“常务班委”与“值日班委”双轨并行,各司其职。“常务班委”队伍,主要负责对相应的值日班委的当天工作做出评价与指导;“值日班委”队伍则主要负责班级日常工作的管理。二是监督与评价,在管理中实现自我提升。常务班委、值日班委均每学期选一次,按期进行考评、奖励。每学期初根据学生的竞岗意向选出常务班委、值日班委。值日班委接受常务班委的监督与评价,而常务班委接受全班同学和老师的监督与评价。
然而,在推行“双委制”的过程中,一件小事又引起了我的深思……
一天,我正在办公室看文件,听到有人敲门,随着一声“进来”,我看到了小谷老师。只见他眉头紧锁,一脸严肃,对我说:“张校长,您现在有空吗?”小谷老师是前两年刚刚竞聘成功来到我们学校的一位年轻的男老师。他性格活泼,自从担任四(5)班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以来,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看着他的样子,我心想:他应该是在工作上碰到了比较棘手的事情。于是,我放下手中的文件说:“有!来,到沙发这边来坐。”接下来,小谷老师跟我陈述了他最近遇到的问题,自从实行“双委制”以来,班上孩子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一个个都争着当班上的小主人,但问题也出现了:孩子们之间为了争夺“权力”而出现了矛盾。当常委和轮岗班委之间的能力相当时,他们之间有时会出现互不服气的现象。有时,甚至会因为之前的矛盾,而在工作中带着情绪,出现“对着干”的现象。像今天中午,他们班在清洁课室的时候,就出现了纠纷。事情是这样的:小华是班上的卫生员,每天中午都要检查同学们的课室打扫情况,而今天轮到的是小正,小正是班上的常务班委之一,他在扫地的时候,刚好有个同学过来找他要一本书,他就丢下扫把,去帮他找书,花了十多分钟的时间才找到。结果老师规定的扫地时间结束了,小正还没搞好卫生。这时,小华非常生气,指责他没有按要求认真做值日,导致没按时完成扫地任务,而小正认为自己是事出有因,而且自己是常务班委,小华没有资格对自己指手画脚,结果两人就吵了起来。当小谷老师到班上处理这件事时,两个孩子还非常激动,并且也指出了对方之前在工作中不尊重自己的管理的一些行为。小谷老师好不容易才把两个气愤的孩子安抚好。但他的心情并没有因为事情的解决而得变得轻松,因为最近这一类事情已经发生过好几次了,而且不是发生在某一两个孩子身上。因此,他觉得这个问题急需解决。但又苦于没有对策,这才找到我,希望能够得到帮助。我首先肯定了小谷老师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同时也给他做了提示:其一,班级就像是一艘船,班主任就是这艘船上的船长,船长的任务不是驾驶船前进,而是掌控着船前进的方向。其二,班主任要相信孩子的能力,问题出现在哪儿,孩子们的感受比我们还深刻,可以让他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说不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听了我的话,小谷老师若有所思地说他回去再好好研究研究。
小谷老师走后,我也陷入了沉思,并在第二天召开了“双委制”课题实验的阶段性总结会议。会上,老师们汇报了各年段的实验情况。低年段老师们发现在课题实验过程期间,由于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了岗位培训,并在实行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适时的指导,低年段的学生进步非常快;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所以效果也是明显的;正如小谷老师反映的,问题集中出现在了中年段。①常务班委过于强势:对值日班委指手画脚,监督过头,干涉过多,有的甚至凌驾于值日班委之上代管其工作,导致值日班委无法开展工作或发挥其管理效能。②值日班委我行我素:无视常务班委的监督,不利于建设民主和谐的班集体。③常务班委和值日班委互相指责,相互推诿,你争我斗,消极对抗,火药味太浓,不利于班级团结及和谐发展。④常务班委、值日班委各不理事,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负责任,出现管理上、监督上的失职或无力。
“双委制”班级管理模式实验中出现的这种“东风斗西风”的冲突,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示,那就是在中年段,如何使“常务班委”和“值日班委”这两套班级管理班子,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能起到和谐共处、监督促进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成为班级的主人。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与研讨,我做出了以下的分析和决策:第一,在学生竞岗阶段,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能力要做一个全面、大致的了解,同时在安排岗位的时候,不再如以往一样要学生投票决定,而是要在学生投票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能力的实际情况和岗位的职责要求进行相应的调配,这样,能够选出更适合该岗位的人选。第二,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在担任岗位期间,出现了学生因自身能力容易受到挫折、不懂得与他人合作、在工作期间容易产生冲突等现象。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情况,结合学校一直以来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视和研究,我们可以请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如何面对挫折”和“学会与他人合作”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在工作中克服心理上的难关,从而更好地胜任工作。第三,“双委制”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不仅是对学生能力提高的研究,更是对班主任班级管理智慧的考验,因此,学校要适时地对班主任进行培训,提高班主任的指导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以上的决策,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首先,通过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团体心理活动辅导,开展班级主题活动等形式,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及时解决学生在任职期间出现的“双委”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并达到值日班委与常务班委共同提高管理能力的效果。其次,研究、制定《先烈东小学班级常务班委管理评价表》,完善常务班委管理的评价制度。再次,通过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座谈、观摩和撰写阶段性小结,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素养。最后,将“阳光评价”体系纳入其中,使评价内容、评价手段更为丰富。所谓“阳光评价”体系,是广州市教育局实施的中小学教育质量改革工作方案,旨在构建一个包括学生品德与社会化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潜能、学业负担状况、对学校的认同等方面的评价体系,使得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阳光。这一主旨与我校“双委制”班级管理模式的理念、目标不谋而合。我校在原有的“双委制”管理模式中,纳入“阳光评价”,开发阳光评价工具和办法,完善阳光评价指标和手段,致力于打造“阳光课堂、阳光活动、阳光管理”三位一体的校园运作模式,在师生层面、生生层面倡导诊断性评价,丰富了“双委制”评价手段和评价内容,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一段时间下来,“双委制”到底进展如何呢?四(6)班班主任王老师的汇报带给了我惊喜。
前几天,我们班举行了辩论赛活动,小桐所在的小组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孩子们都高兴地祝贺他们。但是,有谁知道,他们这个胜利是多么来之不易啊!这要从两个星期前我开始布置辩论赛的任务说起。那天我宣布两周后将进行辩论赛,讲完比赛规则和指导赛前准备事项后,我就让孩子们开始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和专长进行分工,并着手查找资料。
孩子们都很积极,每天利用课间、午饭后的休息等时间,进行集体资料整理,互相检查背发言稿,讨论赛中对手会提出什么问题,如何破解等准备事项。眼看着活动在顺利地进行着,过几天就进入正式比赛了。
这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小桐和菲菲愁眉苦脸地来到办公室,说有事找我。原来,小桐是他们这个组的组长,小珽是他们这个组唯一的一个男孩子。在我宣布了比赛活动后,他们小组就在她的组织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了分工,收集材料。但第二天,小桐就发现小珽没有收集资料,问他为什么不收集,他说忘记了。小桐很生气,但也没办法。因为小珽平时就是个做事拖拖拉拉的人,上学经常没带齐东西,有时还忘了做作业。后来,他们几个人根据收集来的资料,进行了分工,并且把资料分一部分给小珽,让他回家整理发言内容并背下来。可是,过了两天,小桐一检查,发现他什么都没准备。小桐只好找了菲菲,两个人一起把他那份资料整理好,并交给他让他回家去背。结果小珽仍然没背。小桐没办法,只好在放学的时候,找到小珽的奶奶,让他奶奶晚上监督他背,因为马上就要比赛了。小珽的奶奶答应了,可是第二天早上,小桐发现他仍然背不出来,她们几个急得不行,只好找到我这里来。我听了她们的叙述后,表扬了她们懂得在活动中积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且还懂得寻求家长的帮助,这一点非常棒!但我没有直接告诉她们解决的办法,而是提醒她们:“他家里除了奶奶还有其他人啊,你可以了解一下,他在家最听谁的,再请他帮忙。另外,有时候,一个办法行不通,我们可以再找其他办法。”听了我的话,她们挤在一起的眉毛终于松开了一些,接着向我要了小珽爸爸的电话,说想请他帮忙督促小珽背发言稿。
第二天下午放学送队时,我看到小桐和菲菲在操场上把小珽拦下来。我走过去,听到她们两个一字一句地教他背,后来一问,原来小珽昨晚在爸爸的督促下,已经基本能背下来内容了,只是不够熟练。所以她们两个想利用放学的时间,再帮他一起把发言稿背熟。我赞赏地点点头,并对小珽说:“加油!”
送完队,我回到树底下,听到小桐和菲菲在夸小珽真聪明,原来小珽只花了十分钟就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听了他们的表扬,小珽有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他说看到小桐她们这么辛苦地帮助他,他也不想拖小组后腿了,晚上回去一定会好好准备。
在辩论赛上,小珽确实给了我们一个惊喜,他不仅把发言稿背了下来,还发言了好几次呢!由于他的进步非常明显,我特意给他们组加了分,而他们组因总分第一,获得了这次辩论赛的冠军。
听完王老师的汇报,我不禁想:“双委制”的实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不是单纯地听从和盲目地跟从,而是要独立思考,并汇合其他同学甚至身边人的智慧和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这在思想意识方面,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小主人翁意识的觉醒,提升了管理班级的能力;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学会了如何专注学习,如何从老师、同学身上学习,有效提升了学习的专注度;在综合能力方面,学生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自发组织策划各种活动,锻炼了组织、策划、创新、协作等方面的能力。这是一个多么可喜的现象,而这也是我们学校实行“双委制”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的初衷。因此,我更加坚信:“双委制”管理模式中的岗位设置能够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它既是学生自身锻炼的载体,又是实施班级管理、促进学生成长的具体方式。这对于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双委制”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双委制”班级建设理念的融入彻底改良了学校的班级结构——人人有岗,都是班级的主人;人人轮岗,获得不同的体验。“双委”的良性互动促使班级的管理充满活力。两班委各司其职,值日班委为获得常务班委的好评,必须主动、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为班级服务,当在管理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主动思考更好的解决方式,能力得到了提升;而常务班委在履行评价职责时,一方面指导、修正了值日班委的管理行为,另一方面,也成为值日班委认真管理班级的重要动力之一。
“双委制”班级管理操作流程
一、设置岗位
根据班级的情况,侧重对日常行为规范及学习常规的管理,我们进行了班级岗位的设置,分成两条线,一是常务班委(由五位同学承担),二是值日班委。而值日班委又有三类岗位,分别是常规管理岗位,如值日生、卫生管理员等;学习类岗位,如科代表、四人小组长等;以及特色班级管理岗位,如音乐班的声部长等。这样的岗位设置,其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点。
1.参与面广——人人有岗
“双委制”班级管理模式强调学生人人有岗位,人人讲服务。在班级管理中,把学生都看作是参与管理者而非受管理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去,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和服务意识,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流动性大——多人轮值一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