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 > 7 2 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过程02(第1页)

7 2 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过程02(第1页)

7。2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过程02

4。教学策略的设计

(1)教学策略的定义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解决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也就是说,在可达到教学目标的诸方法和方案中,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况,选择和确定被认为是相对合适的教学途径。教学策略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是教学系统设计研究的重点。

教学策略具有指示性和灵活性,它指向具体的教学目标,不同的学习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策略。制定教学策略要从教学目标出发,以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依据,综合考虑学习内容、教学对象、教师本身的素养、教学条件等因素。

(2)教学策略的分类

由于教学策略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存在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运用不同的标准,以不同的角度,可划分出许多不同的类型。但从广义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教学策略进行整体把握。按照教学策略的性质划分,可以分为生成型教学策略和替代型教学策略;按照教学策略的工作对象划分,可以分为组织策略、传递策略和管理策略。

①生成型教学策略和替代型教学策略。

生成型教学策略:是指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要安排者,学生自己形成教学目标,自己对学习内容进行组织和加工,安排学习活动的顺序,并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此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支持,将管理和控制学习的责任转移给学生,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责任承担者。学生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使原来的知识能力与新知识产生联系,发生相互作用,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学习。

替代型教学策略:替代型教学策略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它主要是强**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倾向于替学生处理信息,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以及设计教学活动等。

在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替代型教学策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社会对学生提出了新要求,学生不仅应掌握基本知识,而且还应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教师应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观,教师应重视对生成型教学策略的开发和利用,要把两种策略结合起来使用,取长补短,从而用最适当的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

②组织策略、传递策略和管理策略。

组织策略:是指如何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顺序,以及如何呈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具体就是对教学顺序和教学活动的安排。

传递策略:涉及要使用的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分组,具体说就是教学媒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合理选用。

管理策略:是将组织策略和传递策略协调起来的策略。包括时间安排与组织、教学时数的资源分配等。

5。教学顺序的确定

教学顺序是指教学内容的各组成部分的排列次序,就是决定“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先学什么、后学什么”。由于存在不同类型的学习目标,对教学顺序的要求也不相同,加涅一般把学习目标划分为智慧技能、言语信息、态度、动作技能等类型,下面就分别讨论这四种类型学习目标的教学顺序的确定。

(1)智慧技能的教学顺序智慧技能的教学顺序,主要指导方法有:布鲁纳的螺旋式课程观及发现教学法、奥苏贝尔的渐进分化理论及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加涅的分层方法及序列化教学。布鲁纳提出,儿童的认知是由三个阶段构成的:动作把握阶段、印象把握阶段、符号把握阶段。如果认为一个概念对于学习者来说十分重要必须把握,那么这个概念可以在儿童认知的三个阶段尽可能地介绍给学习者。而这个概念随着认知的发展也逐渐深化,从而使学习者对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布鲁纳认为每门学科都具有一个由基本的概念构成的学科结构。这些学科的基本概念要在儿童认知的每一阶段反复讲授,复杂水平也逐渐提高。随着每个概念复杂性的增加,同一个概念在周期循环就构成一个螺旋的序列。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式学习策略的做法是:教师不把教学的内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向他们提供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并由学生自己收集证据,让学生从中有所发现。布鲁纳认为:“发现并不限于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发现问题的策略,实际上就是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顺序。它的一般步骤如下。

①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这个情景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的问题;②学生利用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某些材料,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③从理论上或从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假说,学生有不同观点可以展开讨论和辩论;对争论做出总结,得出结论。

(2)言语信息的教学顺序言语信息的学习目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项言语信息与另一项之间几乎不存在学习迁移的联系。另一类是有意义的言语信息的学习,需要一定的逻辑联系安排教学顺序。一般认为,在言语信息的教学中,需要使用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即首先简明扼要、高度概括地向学生提示课本内容的基本结构。这样学生在接受新知识之前就不仅仅是被动地听、看、读,而是主动地把所学的具体知识与引申的概念加以联系,使用他原有的知识结构来组织教材,还可以使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产生有机联系,使新知识的学习具有意义。言语信息的教学顺序设计要点可以归纳为如下。

①提供先行组织者;

②使用逻辑或者根据有意义的上下文组织语言信息。

(3)态度的教学顺序

加涅认为,建立和改变态度的主要方法是运用人的榜样,态度的教学步骤由此确定如下。

①学习者观察榜样人物在做合理的选择动作。即让学习者了解与相信榜样人物。例如,教师帮助一个儿童;一个杰出的运动员拒绝有害的药物等。

②看到榜样人物从自己的行动中或从获得的成功中得到快乐。例如,看到垒球运动员在球场上保持警觉和经历,因而胜了两局;画家捐赠建立的希望小学使失学儿童得到了复学。

③通过观看这类表演,使学习者的态度产生“共鸣”,并从中得到强化。这就增加了他会选择与他所见过的榜样人物采用过的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加涅认为,态度改变的过程受到学习者外部环境的强烈影响,这就为媒体的选择提供了前提。建立一种期望是态度学习的重要特征,必须创设条件,激发学习者的期望。从行动选择产生的执行操作是态度学习的重要部分,这就需要展示或描述这样选择的榜样行为。学习反应反馈的强化对建立或改变态度是极其重要的,这就必须使学习者看到榜样人物受奖,或达到自己满意的目标。

(4)动作技能的教学顺序加涅和布里格斯提出的主要原则是先教局部技能,通过大量练习,掌握关键要领后,再进行全套程序的学习。根据这一原则,动作技能的教学顺序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①认知阶段。认知的内容包括知识和动作两个方面。应先呈现学生需要了解的与某种技能有关的知识、性质、功用;动作的难度、要领、注意事项及动作进程,包括讲解和示范两个环节。②分解阶段。把整套动作分解成若干局部孤立动作呈现给学生,以便逐个学习。分解后的动作比较简单、容易掌握。③定位阶段。在完成对分解动作呈现的基础上,将整套动作按顺序呈现给学生。在呈现顺序的指导下,学生再通过一定的练习,就能达到技能动作学习的最高境界——自动化。

6。教学活动程序的建立

学习的发生和学习的结果,是由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决定的。内因就是学习者的内部条件,即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外因就是学习的外部条件,即学校的教学活动。当教学活动的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时,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以学生的学习规律为出发点,为学生创造一个理想的外部条件,促使学生向教学目标规定的方向产生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教师在考虑为学生安排外部条件时,必须以学生的学习规律为出发点。学生学习的内部过程由接受、期望、工作记忆检索、选择性知觉、语义编码、反应、强化、检索与强化、检索与归纳九个步骤组成。对应于学生学习的内部过程的每个步骤,可以设计出促进学习的教学活动过程的九个环节,即教学活动程序,该程序如表7-2-5所示。

表7-2-5教学活动与学习的内部过程之间的关系

划分九类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使教师的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以更好地指导学生,从而使学习活动更加有效。这九类教学活动对各类学习均有促进作用,可以作为教学活动的一般指导,教师可根据这九类教学活动,确定教学活动的一般过程。

7。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

(1)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教学策略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可谓种类繁多,而且随着教学理论和媒体技术的发展,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实践证明,教师只有按照一定的科学依据,综合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能合理地加以组合,才能得到最优的教学效果。下面介绍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法。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