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教程第二版 > 8 3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第1页)

8 3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第1页)

8。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8。3。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

在完成了教学设计、系统结构设计后,就可以按照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的要求来实现课件各个模块的功能。教学及系统设计是由整体设计开始逐步展开直到局部设计,即自上而下地进行的。而程序设计则要自下而上地进行,即从最基本的版面设计开始,然后完成一个教学单元,再完成一个独立的功能模块,直到完成整个课程。同时还要进行各功能模块间的控制连接和编辑调试。在程序设计时选择合适的软件开发工具很重要,如果选择合适的软件工具进行开发,可缩短开发周期(见多媒体课件开发工具的选择一节)。

1。多媒体素材的准备

在多媒体课件中包含了文本、图像、动画、视频图像和声音等各种媒体信息,在编制软件时要事先进行准备。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将所需要的素材通过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进行加工和处理,将其制作成计算机能接受的格式储存起来,以供需要时调用;二是收集现成可用的素材,如从一些图片文件库、声音文件库中找到合适的素材。这是一项十分繁重和细致的工作,占用了课件开发的大量时间,所以在平时就应注意相应素材的收集和分类处理。本课件中所涉及的素材通过Photoshop、Word、画笔、3DStudioMAX、Cool3D、Scam等软件进行处理,配音主要是通过录音机程序来录制完成的。有时还要根据程序的需要添加新的素材。多媒体素材基本准备好后就可以进行程序设计了,根据教学设计及学习流程的要求将各种多媒体素材编辑整理,制作成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的多媒体课件。

2。设计软件的封面与导言

在设计封面及导言时要根据前面教学设计的要求,标题要简练,封面要形象生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能自动(或通过按钮触发)进入导言部分。在导言部分要阐明教学目标与要求,介绍软件使用的方法,呈现软件的基本结构,以引起学习者的注意。该封面由动态标题、背景图片、配音及小动画组成。实现的方法是通过Word中的艺术字和Authorware软件中的显示图标、交互图标、声音图标、清除图标、数字电影图标及画面渐变切换功能配合进行实现。

3。学生登录窗口设计

在课件的设计中,为了记录每个学生进行测试时的成绩,以检查和比较教学效果,设计了如图8-3-1所示的登录窗口,学生在进入此窗口后需要输入姓名及学号,并验证密码,这样可以保证成绩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实现的方法是通过Authorware软件中的显示图标、计算图标、决策图标、交互图标、声音图标、清除图标及画面渐变切换功能实现的。

图8-3-1课件登录界面

4。设计课件的菜单界面组成与形式

根据软件的主要框架及教学功能,确定软件的菜单表达形式为动态图形菜单及文字菜单。主菜单的界面为动态图形菜单,当鼠标指针指向图标时,会出现动态提示信息或动画画面。实现的方法是通过Word中的艺术字和Authorware软件中的显示图标、交互图标、声音图标、数字电影图标及画面渐变切换功能配合实现的。教学内容的页面为文字菜单,采用超文本的结构进行设计。

5。设计各功能模块

根据前面的教学设计需要将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个知识单元,并确定每个单元所包含的知识点,进行各功能模块的设计。针对不同的知识单元,应考虑每类屏幕的基本组成要素,设计相应的屏幕类型,使相同的知识单元具有相对稳定的屏幕风格。如图8-3-2为计算机多媒体基础知识窗口。实现的方法是通过Word中的艺术字和Authorware软件中的显示图标、交互图标、声音图标、计算图标、数字电影图标及画面渐变切换功能配合进行设计实现,另外通过框架图标及导航图标的配合可实现超媒体/超文本的设计。

图8-3-2课件功能模块——基础知识

6。确定跳转关系及导航设计

在本课件中主要通过按钮导航及导航图导航。根据教学设计及教学内容的要求确定各个教学单元间的链接及跳转关系。包括:屏幕与屏幕间的跳转关系,屏幕内各要素的跳转关系,屏幕与主菜单界面间的跳转,屏幕向结束的跳转关系等。另外,为方便学习者使用软件,在运行过程中根据需要能随时结束退出。在操作时主要通过单击按钮及图标来实现跳转,通过“帮助”图标可调出导航图,从而可以了解自己的当前位置。设计时通过交互图标、显示图标、清除图标、计算图标、导航图标及框架图标的相互配合来完成。如图8-3-3为一个具有屏幕跳转按钮及图标的页面。

图8-3-3练一练

7。课件的调试

课件的基本内容编制完成后,需要试运行及调试以检查程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调试分为静态调试和动态调试两种:静态调试是检查程序的语法及逻辑流程是否正确,并校正图形、图像及文字描述的清晰度和准确性,检查程序的运行情况以及改进逻辑顺序的错误,使其与版面设计要求相符合。动态调试是实现各版面之间的正确连接,利用Authorware软件中的开始标志及结束标志对程序进行分段运行,调试每一个教学单元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再将所有的教学单元及功能模块连接起来,对课件设计进行全面的调试检查,根据发现的问题重新修改课件设计和程序设计,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8。3。2课件的评价与发行

1。课件的评价标准

课件的评价可以验证课件的教育价值和软件质量,因此评价时不仅涉及教学设计思想、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组织结构和CAI的使用方法等教学问题,而且还涉及程序设计等软件开发和软件工程等方面的问题。为了科学地评价一个课件,首先应建立课件的评价标准。一般地,课件评价的指导思想要从教育性、科学性、可用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等方面,对课件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

(1)教育性

教育性是指课件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模式要丰富,教学策略要灵活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想象力、创造力和学习的自主性;学习过程具有可逆性。

(2)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课件内容应能准确地反映客观规律,符合科学原理;术语、符号、数据、例证的使用准确,并且符合相应的规范;模拟现实准确、真实、符合常理。

(3)可用性

可用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件使用的简便性和灵活性。可用性使得课件易学易用,课件安装简单,界面友好;信息的提示与解释简单明了、易懂;输入简单方便、操作灵活并且易于掌握;有完善的帮助系统。

(4)技术性

技术性是指课件能较好地利用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资源,实现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例如,课件应有较强的兼容性,较强的人机交互能力;运行环境宽松;运行可靠;有多种信息的传播媒体,视觉、听觉质量好;容错性较高;易于维护等。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