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范畴就是使用教学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者学习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从事利用教学过程和资源的人有责任为学习者配备和设计特定的材料和活动,使学习者与所选材料进行交互,并在参与过程中提供指导,对结果进行评价,并将这种使用结合到后续的组织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范畴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媒体的利用。就是对学习资源系统的使用。媒体利用过程就是依据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例如,如何在教学中引入一部电视教学片?利用的原则与学习者特征有关。学习者为了从教学实践或资源中受益,可能需要视觉或语言技能的帮助。
②革新与推广。就是为了使教学改革成果能被采纳而通过有计划的策略进行传播的过程。革新推广过程的第一阶段就是通过信息的传播引起人们的注意。该过程包括意识、兴趣、尝试和采纳等阶段。
③实施和制度化。实施是在实际(非模拟)的环境中使用教学材料或策略。制度化是一个组织的结构和文化对教学革新成果持续常规的使用。实施的目的是要确保组织中的个人对革新成果的合理使用。制度化的目的是将革新成果整合到组织的结构和生活中。
④政策和法规。即影响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和使用的社团(或其他组织)的规则和行为。政策和法规通常受道德和经济问题的限制。它们的产生是领域中个人或团体的行为以及领域外行为的结果。他们对实践的影响比对理论的影响更大。
(3)设计范畴
“设计”一词有宏观和微观两层含义,它既指系统方法又指系统方法的一个步骤。设计是详细说明学习条件的过程,其目的是生成策略或产品。现代教育技术的设计范畴就是从学习资源或教学系统的个别组成部分扩展到整个教学环境。设计的范畴具体包括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和对学习者特征的设计。
①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ISD)是一个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教学各步骤的有组织的过程”。分析是确定要学什么的过程;设计是阐述如何学的过程;开发是编写和制作材料的过程;实施是在情景中实际使用材料和策略的过程;评价是确定教学质量的过程。
②信息设计。即通过一些小的教学单元,如单一的视觉资料、序列、页面和屏幕来处理最微观的信息。信息设计必须将媒体和学习任务都明确指出。
③教学策略的设计。就是对选择并安排一堂课中的事件和活动的详细阐述。教学策略与学习情景相互作用,教学策略理论涵盖了学习情景(如情景学习、归纳学习)以及教与学过程的组成部分。
④学习者特征。即指影响学习过程有效性的学习者的经验背景等方面。学习者特征方面用动机研究成果来确定需要考虑的变量,并指出如何考虑它们。
(4)管理范畴
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来控制教学的过程。管理范畴是现代教育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许多现代教育技术人员应尽的职责。现代教育技术领域中的人员可能参与教学开发项目管理或学校媒体中心管理等工作。管理活动的真正目的可能会因不同环境而异,但基本的管理技能是相对不变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范畴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项目管理。是指计划、监督和控制教学设计和开发项目。项目管理者负有计划、安排和控制教学设计或其他类型的项目的责任。
②资源管理。是指计划、监督和控制资源支持系统和服务。包括人员、预算、供应、时间、设施以及教学资源的管理。学习的成本效益和有效性的论证是资源管理的两个重要特征。
③传送系统管理。包括计划、监督和控制组织教学材料的分发和方法。它是用于向学习者呈现教学信息的媒体和使用方法的组合。
④信息管理。包括计划、监督和控制信息的存储、转换或处理,其目的是为学习提供资源。
(5)评价范畴
评价就是对一个事物价值的确定。在教育中,评价就是确定教学和学习是否合格的过程。具体来说,教育评价就是对教学计划、产品、项目、过程、目标或课程的质量或价值的正式确定。评价使用调查法和判断法。现代教育技术的评价范畴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问题分析。指使用信息收集和决策来确定问题的本质和范围。
②标准参照测量。是确定学习者对预定内容掌握程度的技术。也称内容参照测量、目标参照测量或范畴参照测量,有时是测验。标准参照测量提供了关于个人对目标的有关知识、态度或技能的掌握程度方面的信息。在整个教学中使用标准参照试题来测量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先决条件。
③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一个计划或产品(或人员)的开发或改进过程中进行的,它是方案执行人员进行的评价,并且通常在内部进行。总结性评价是在计划完成后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使用的方法是不同的,形成性评价依赖技术(内容)的检查和个别指导、小组或大组的试用。而且收集数据的方法通常是不正规的,如观察、询问和小测验;而总结性评价要求正规的程序和收集数据的方法。常常在准实验设计中使用比较组对比研究。在计划、产品的开发中,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使用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重要性。在产品开发阶段,形成性评价使用范围广泛,在产品最终形成后,主要使用总结性评价。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来说,既要注重对教育、教学系统的总结性评价,更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并以此作为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措施。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的五个范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其中设计、开发、利用是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中相对独立的内容和阶段,管理和评价始终贯穿于上述内容和阶段。
1。1。2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性质
1。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科学领域的分支学科
现代教育技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理论指导,它关注的焦点不是科学技术本身,而是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产品在教育教学和学习中的具体应用规律,研究如何应用科技产品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是连接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桥梁学科。
2。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存在三种不同的研究层次:教育哲学层次、教育科学层次和教育的技术学层次。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科学、教育哲学研究的主要区别在于研究问题的层次和目的的差异(见表1-1-1)。
表1-1-1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哲学、教育科学的比较
3。现代教育技术是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特点在于为了达到学习者既定的学习目标而采用的方法——系统方法,着重研究的是运用“系统方法”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具体操作过程、操作方法及方法论。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体系的核心思想就是“系统方法”。
4。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专业
教育技术专业是培养面向21世纪的具有综合素质的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的现代教育类人才,而不是培养设备维护和操作的人才。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已形成了具有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完整的现代教育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1。1。3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与作用
1。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功能
(1)再现功能
在特定的条件下,它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将所要讲授的教育内容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零与整、虚与实之间相互转化,可使教学信息以各种不同的信息符号进行传播,从而使教学过程中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等灵活地再现于课堂,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这种再现功能适应了学生逐渐领会、重温记忆的需要,也适应了扩大受益面的需要。
(2)集成功能
能够把教学信息以声音、图像、文字等形式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向学生提供多重刺激,使学生获得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通道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