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 第一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第1页)

第一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第1页)

第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

一、课程内容开发的三大方向

(一)人与自然方向

大自然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气象变化等是孩子们最喜爱和好奇的对象,亲近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也是课程的基本目标之一。“人与自然”方向就是把各种和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自然现象或问题,开发为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课题研究、实践活动,初步形成对人与自然的正确认识,关注个人行为对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初步形成关注社会进步的意识。由此激发学生研究身边自然事物的兴趣和爱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开发的一大方向。在与大自然亲近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观察能力,培养其热爱生活的积极个性品质。同时通过初步了解和运用课题探究的基本操作方法,使学生能够模仿这些研究方法的基本程序,展开研究过程。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自然事物,增强学生崇尚真理,尊重科学的意识,逐步形成对待自然事物的科学态度和实践探究的科学道理,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

对于小学生来说,人与自然方向的课程内容,从反映人与自然的角度可以分为这样三个由浅入深的方向,即从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到利用自然三类。具体实践目标可以从三个维度来把握: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形形色色的动物、植物,知道动物、植物的名称、形态、特点、生长规律等。

②走近动植物,特别是校园内及周边的植物。增进对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动植物的内在联系。

③掌握制作植物叶书签、标本和保存植物叶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会查找、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与方法。

②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③掌握制作植物叶书签、标本,保存植物叶等基本技能方法。

3。情感态度

①通过课题研究、实践活动等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②通过对动植物的认识与研究,激发学生爱护动植物的情感,培养其环保意识。

③在成果汇报、展示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实践出成果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培养其自信心。

④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具体实施过程可以按照如下要点进行开发:

1。选择学生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的自然内容

由于年龄因素,小学生对自然类课题相对陌生,而其本身的科学性决定了开发和选择的课题内容应该是他们一听见就喜欢,然后乐于参与的,还要有一定研究价值并由此产生研究的动力的内容,如,“呼吸探秘”“雾都成因”“拥抱春天”“饮食与健康——蔬菜的营养”等这些课题就比较受学生欢迎。

2。创造一定悬念性的课题研究背景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就需要提供一定的悬念性的课题研究背景。例如在重庆北碚梅花山小学的“特色农业土壤研究”中,老师就特别设置了这几个问题背景:知道北碚有哪些特产吗?其分别产于哪些地方?北碚最具特色的农业有哪些?农作物的生长与土壤有什么关系等?

3。做好广泛收集资料等准备工作

人与自然方向类的课题更多是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有许多学生没有掌握过的技术性的知识,这需要老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系统地收集各方资料,尤其是要专访相关的科普工作者,学习相关的技术。例如在“特色农业土壤研究”中,梅花山小学就利用了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图书馆查阅资料,还聘请了西南大学赖守悌教授做相关技术指导。

4。制定相关的表格,做好课题研究的资料整合

人与自然方向类的课题中有许多是属于需要有观察笔记或者调查笔记的课题,这需要学生制作相应的表格。开始时,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完成表格的制作,待学生熟悉之后,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对应的表格,例如各种动植物观察记录表。不同的设计,体现出不同学生的个人或小组创作意识和行为,这实际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5。在自然实践研究过程中,注意个人人身安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