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案例呈现
案例7-1:清除“都市牛皮癣”
一、活动背景
一段时期以来,非法小广告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泛滥成灾,被人们形容为“都市牛皮癣”。它的存在既破坏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又有损于北京作为世界大都市的城市形象,人们非常憎恨它。小广告之所以被称为“都市牛皮癣”,就在于它的顽固:一方面,难以找到理想的清除方法。不仅水洗难以清除,即使用去污粉、洗涤剂乃至刀刮的方法,依然会留下顽固、难看的黑斑。另一方面,在于它的屡禁不止。尽管人们想了很多方法清除小广告,可是很快就有新的小广告出现。
此时,我学区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正在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教育资源开发的研究,我们决定以此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口,整合社区资源开展一系列的清除“都市牛皮癣”的主题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关心市容市貌、维护社区环境的公民意识;通过参与社会公益劳动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在与“非法小广告”的不懈斗争中锻炼学生的耐心与毅力;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的责任感。
(2)通过调查、实验、对比、实地清除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组织、策划能力,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表达能力和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美化环境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并能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为美化环境做贡献。
三、活动特色
本次系列实践活动综合了自然、数学、品德、劳动、社会等课程的内容,将多学科融合在了一起;整合任课教师、少先队、劲松街道办事处团工委、社区辅导员的指导和组织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从课前的实地调查,到课堂上的实验研究,再到课下的亲自实践,撰写体验日记,在学校的广播、电视中宣传,拓展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开发了新的社区教育基地,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整合在一起。活动包含了调查、实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社会实践、出墙报、写日记、办展览、做广播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
四、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1)热点问题、课堂教学、社区教育基地的实践、校内宣传等资源的整合;
(2)参加此次活动的人员有:
活动策划:劲松四小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庄重老师
劲松街道团工委:张卫红主任
劲松四小德育处:罗利君主任
“癣克星”的发明人:阎连生经理
活动参与者:劲松四小学生、教师、家长、社区居民
活动报道者:《北京晚报》、《劳动午报》等。
五、活动过程
1。紧跟热点,构思方案
近些年,非法小广告在我市的大街小巷逐渐泛滥成灾,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2003年暑期结束后不久,市政府号召全体市民开展了擦亮北京城,清除小广告的环保行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契机!如果能带领学生、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这样的社会公益活动,教育效果肯定要比在课堂上说那些大道理强多了。可是作为一名普通的科任教师,我们目前还缺乏组织学生参与校外实践活动的各种保障,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力量独立组织和实施这样大型的社会公益活动。于是我想到了整合其他教育资源,利用其他教育力量。恰巧劲松街道团工委张卫红主任找到学校,她们打算开展一次“小手拉大手美化社区”的活动,主要就是联合学校、家长、社区居民以及小广告清除材料“癣克星”的发明人、晚报媒体等一起清除劲松社区的小广告,而她们的苦衷是拥有可供清除小广告的社区基地而缺少参加的人员。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通过协商,双方(学校与街道办事处)决定共同开展这次活动。学校与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互相弥补了对方的缺憾,从而达到了双赢的目的,这正是我们学区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思路优势的良好体现。
2。开展调查,课堂实验
学生利用假日小队活动的时间对劲松地区小广告张贴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进行了汇报。通过调查同学们认为:经过一段时期的治理整顿后,非法小广告泛滥的情况有所改观(我们与城管队员提供的最早期小广告的张贴情况做了对比),但要彻底杜绝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同学们意识到清除小广告是一场艰苦的、长期的“斗争”。面对摆在眼前的数字同学们的反应是惊讶,而更多的同学则是愤怒与指责。在随后的课堂活动中,同学们将清除小广告的最佳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并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在最后的汇报中,大多数学生发现“癣克星”这一专业清除材料的效果是最好的;我们把“癣克星”的发明人也请到了课堂,他就像活的教材一样为同学们树立了学好文化服务于社会的榜样,不少同学纷纷表示长大以后要像他那样做一个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人。
3。参加实践,服务社区
在一个周六的上午,我校部分师生参加了由北京晚报发起的、劲松街道团工委与学校共同组织的“擦亮北京、擦亮社区”的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劲松街道把劲松西口过街天桥命名为劲松四小的红领巾环保桥,同时这也意味着我校第一个社区教育基地由此诞生。在随后的活动中,广大同学与家长、教师、社区居民一起用“癣克星”把过街天桥擦得干干净净,恢复了它的本来面目,为劲松地区、为首都北京的环境美化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4。交流反馈,加大宣传
回到学校后,同学们纷纷撰写了体验日记并送交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及校电视台进行播报;各班同学还以此次活动为主线,召开了主题中队会,制作了手抄报、电脑小报、展板等宣传材料。在学校的支持下,全校师生利用校会的时间,集体观看了各班的展板,并做了评比;就这样,新一轮的环保教育活动在我校生机勃勃地开展了起来。
5。活动延伸,不断深入
在此次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京城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在天安门广场以及其他重要公共场所遭到口香糖污迹污染的消息。我校的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又投身到这一问题的调查、实验、研究当中,而学校也正在积极和街道、社区等部门进行联系、策划这一主题的活动,我们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将会更加蓬勃地开展下去。
六、活动体会
同学们在此次活动中不仅接受了环保教育,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调查分析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公民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以前,我很难想象自己这样的一个科任教师能成为这样一次大型活动的策划和实施者,当然,这依赖着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在活动中我深深体会到:一个现代教师,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不能仅仅发挥自身有限的教育功能。我们周围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其实很多,如果把它们利用起来,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如果我们不去利用,就是一种严重的浪费。
案例7-2:寻找春天[1]
(一)活动主题:寻找春天
(二)活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