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 二校本课程内容的组织(第2页)

二校本课程内容的组织(第2页)

4。能对名著中的人物形象进行简单的评价。

第二,中级阶段

1。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自觉主动地写读书心得;

2。形成对个人感兴趣的名著的阅读兴趣;

3。能理清长篇小说的故事线索,能缩写或改写部分片断;

4。能对人物进行对比性评价,能初步运用历史、政治及道德、法律、伦理等知识分析人物。

第三,高级阶段

1。巩固并发展阅读名著的兴趣,逐步博览群书;

2。能自觉地运用有关知识阅读名著,力争独立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3。能写简单的文学评论,对名著的写作技巧能进行鉴赏评价。二、课程内容

结合教材中出现的经典作品,在收集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向学生推荐一批有一定广度、侧重经典、难度不一、可读性强的文学名著。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骆驼祥子》(老舍)、《家》(巴金)、《平凡的世界》(路遥)、《穆斯林的葬礼》(霍达)、《悲惨世界》(雨果)、《基督山伯爵》(大仲马)、《爱的教育》(亚米契斯)、《安徒生童话》(安徒生)、《乱世佳人》(玛格丽特·米切尔)等。

三、课程实施方式

(一)时间安排

每周安排一个阅读课时。

(二)学习方式

“课内外结合,以课堂带动课外,以课外为主。”

(三)评价方式

1。注重欣赏阅读的全过程;

2。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相结合;

3。评价主体多元化,可采取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学生、学生评价自己等方式。一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组内互评、组间互评。

(四)实施条件

1。在班级内部建立图书角,人均一册以上,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的组织单位,便于图书借阅、学生讨论和教师集中指导;

2。完善学校文学社、晚报小记者团等文学社团建设,积极撰写读后感,编辑“名著欣赏”手抄报等,提供学生争鸣的阵地。

拓展

补充读物

1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本书介绍的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在课程论的形成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对课程设计、评价等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参考启示作用。

2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名篇。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本书较全面地收录了杜威的主要研究成果,对当前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启示。

3Johon,S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inBritaiioudies,LeandKeganPaul,1980。

本书案例较丰富,可以更好地理解课程开发的原理。

4Jenniferhworth,PenelopCampbell,WholeSchoolCurriculumDevelopmentInThePrimarySewYeFalmer,1992。

这本书主要探讨了学校层面的课程开发。

在线学习资源

1。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edu。中国最权威的教育门户网站,是了解中国教育的对内、对外窗口。网站提供关于中国教育、科研发展、教育信息化、ET等新信息。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专题网站。pep。。dex。htm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全面系统反映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成果。

3。新世纪课程网。xsj21。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创办,集研究、管理、开发与服务职能于一体的专业化网站。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