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规划提纲 > 第二节 教师专业标准规定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解读(第1页)

第二节 教师专业标准规定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解读(第1页)

第二节教师专业标准规定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解读

一、对四个基本理念的解读

“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既是贯穿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发展中应秉持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引领。

其中,“师德为先”和“能力为重”更多地体现了对中国教师群体长期坚持的基本追求的继承;“学生为本”和“终身学习”则更多地包含了信息社会背景下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一)师德为先

教师职业要成为专业,必须要有一套严格的职业道德守则,一方面可以规范教师的行为,保证受教育者的权益;另一方面又能以此赢得社会对教师职业的信任与尊重,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权益也得到保障。

强调“师德为先”出自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诉求:专业化的核心特质之一是专业精神,即把服务对象和社会利益放在首位。

教育活动的道德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而且,教师职业道德还是影响教育绩效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是教育对教师的必然要求。

强调师德为先,也体现了对中国传统的继承。

当今社会,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来自国内外多方面的强烈冲击,呈现多样化取向。价值观的多样性不能不影响到教师,影响到教师的职业道德。在“重金钱、轻事业、讲实惠、淡理想、求享受、畏艰苦”等不良社会风气蔓延时,师德建设至关重要,高尚师德对社会道德的引领作用尤为重要。师德应达到以下几方面要求:

第一,在对待全体学生的关系上,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尊重智力发育迟缓、学业成绩不良、被孤立和拒绝、有严重缺点和缺陷、与教师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第二,在对待“有偏差行为学生”的关系上,要坚守师德底线,不体罚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第三,从教师劳动对象特点出发,强调赞赏。作为教师,时刻不要忘记,自己面对的是成长中的、脆弱的、可塑性很大的未成年人,因此一定要做到:赞赏每个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赞赏每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愿望,赞赏每个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对教师授课知识的质疑以及对学生自己的超越。

(二)学生为本

教师专业标准高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2001年教育部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价值观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教育方面,主要通过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教育均衡发展来实现。

“学生为本”主要体现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让学生的能力持续发展”这六个方面。培养先进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创新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应当成为教育追求的目标。

学生为本的另一方面是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三件事: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如何思维,教给学生必要的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以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的能力。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全面发展,使人幸福。教育的目的是提供一个资源,使学生能以健康方式自主地提高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知识水平以及创造能力。“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应当成为教育的价值追求。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打基础教育。

(三)能力为重

“能力为重”强调中小学教师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标准突出了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教师教育教学职责的履行不能只靠一颗“红心”,更要以教育实践能力为根本保障。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更需要有将学科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不仅需要有教育理论知识,更需要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并在实践中形成个人实践理论的能力。

由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实践只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实践+反思才是教师实现专业能力水平不断提升的基本路径。为此,教师专业标准强**师要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教师专业标准要求教师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教师职业需要终身不断地学习。在现今的知识社会、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成为生存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担负培养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的现代人之职责的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终身学习”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已经使得教师的发展不再是一次性受教育而完成的,而是延伸、覆盖到教师职业生涯和实践的全过程。所谓“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需要,贯彻其一生的学习过程。199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推动下,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了“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从此终身学习在全球形成共识,并作为重要的教育概念广泛传播。

终身学习首先是中小学教师职业性质特点所决定的。中小学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文化科学知识,必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终身学习也是教师作为学生表率的要求,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教师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要求。教师终身学习也是以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增强学习需求的一种教育教学方式。教师积极进行终身学习,自然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学而不厌”的教师才会有“学而不厌”的学生。

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读书。教师应当成为学生乃至全社会读书的榜样。教师应自觉读书修身,读书济世。

终身学习要求教师要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要对一切新信息和新事物持开放心态,对其中先进和有价值的信息要有充分深入的认识、理解和运用。

二、教师专业标准各维度具体目标解读

维度一:专业理念与师德

包括: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条标准。

常见问题解析:

(一)教师应有哪些主要的职责?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