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大学生学业规划的指导
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有什么不同?如何实现中学学习向大学学习的转变?进了大学主要学什么?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和发展重点是什么?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学习?这是每一位大学生在学业生涯中都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也是教师学业规划指导的主要内容。
一、了解大学的学习特点
进入大学,变化了的是周围的环境,不变的是学生身份,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但与中学的学习相比,大学的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大学的学习,及时确立自己的学业规划。
(一)学习任务不同
中小学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的升学或就业做准备。大学生的学业是指以学习为主的一切活动,是广义的学习。它不仅包括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思想、政治、道德、业务、组织管理能力、科研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学习。大学里所学是由必修课、选修课组成,循序渐进,一环扣一环,前面任何一环没有学好都将会影响到后面课程的进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二)学习内容不同
大学的学习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学习过程,但这些课程都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就是为培养专门人才服务。大学四年需要学习的课程在40门以上,每一个学期学习的课程都不相同,内容多,学习任务远比中学重得多。而且,大学还根据培养专门人才的要求,开设大量的选修课、专题讲座和实验、实习及社会调查等课程。大学教育具有明显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特点,与中学学习内容相比,大学学习内容更加强调精深和广博。大学学习是在广博的基础上求专长,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求拓展和创新。
(三)学习方式和方法不同
中学时期,学生的学习受教师主导,因而服从性和依赖性较强。而大学学习更多地强调独立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大学生不但要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要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学科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性,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培养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在高年级阶段还要从事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这些都充分体现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提前预习,发现课程重点和难点,了解课程的内在联系,掌握听课的主动权。应该大力倡导大学生以主动探索的方式进行学习,不断探索和总结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学习目标不同
大学阶段的学习与就业挂钩,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通过考试,而且要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大学主要实行学分制,该学什么,如何安排学习时间,可根据个人特点有所侧重。大学生要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动态和就业前景,积极规划学业与职业目标,并努力去实现。人才的根本标志不在于积累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其是否具有利用知识进行创造的能力。大学生要想学有所成,将来在工作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所贡献,就必须以自身全面发展作为学习目标,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五)学习途径和学习过程不同
大学生的学习途径除了上课这一主要途径外,还有自学、参加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网络课程学习、参加课外培训班和社会实践等。因此,通过多样化的学习途径获取所需的知识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自主性学习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在学习活动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因此,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本领,也是进行终身学习的基本条件。
二、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
(一)大学文科课程的学习方法
1。注重在生活实际中观察社会现象的学习方法
文科知识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周围都不同程度地有所表现,它所揭示的普遍现象和规律都能在我们个人身上或周围找到原型或影子。因此就要求学习者充分利用自身的感觉和大脑对周围司空见惯的事物、现象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并自觉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学好文科知识。
2。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法
文科知识虽然也有逻辑论证和推理,但不像理科知识难度那么大,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来说,自学起来相对要容易一些。因此,学习文科知识不一定要经过教师系统全面的讲授。只要自己发奋努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也是能够学好的。即使在学校系统全面学习文科知识,也要把自学和预习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上。这也是学好文科知识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基本方法。
3。社会调查研究的学习方法
为了从整体上全面正确客观地反映社会现象及其规律,非常有必要对社会现象进行专题调查和研究。它不仅有助于学习者获取更多更真实的社会现象事实类知识,而且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社会调查及其研究是学习文科知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同时也是文科学生的一项基本功和基本能力。
4。注重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知识的学习方法
任何知识都必须应用,只有应用,知识才能转化为学习者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充分体现知识的社会价值和功能。文科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需要太多的中间环节和物质条件,随时随地都可应用于现实,如学了哲学知识,就可以用哲学方法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学习文科知识,不仅在知识与知识的碰撞中运用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用知识去碰撞我们周围的社会现实。只有不断地强化文科知识的应用意识,自觉地分析和解决自身和周围的社会现实问题,才能真正学好文科知识。
(二)大学理工科课程的学习方法
1。注重加强课堂学习,提高理解能力的学习方法
理工科学生一定要高度重视课堂学习,要认真听课,重视老师的讲解和演示,特别是重点内容或疑难问题的讲解,要重视老师讲课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不懂的问题或疑问,应及时向老师请教或与同学讨论,当天的学习任务当天一定要完成。
2。注重在实验中观察和研究的学习方法
这是理工科学生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和环节。因为理工科所研究的大多数现象是人们无法用感官直接观察和感受到的,必须借助于一定的仪器、设备和各种观察工具,才能捕捉和发现。通过实验课学习知识是理工科学生的一项基本功。这种方法和能力,不仅对于在校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注重严密的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理工科知识直接的内在逻辑联系更为严密,每个学科都是从几个基本概念和定理出发,严格按照逻辑推理的顺序一步步展开,组成一个完整的学科知识结构体系。这就要求理工科学生在理解和掌握这类知识时,一定要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进行严格的逻辑论证和推理。这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而且也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应具备的优秀品质。
4。在完成习题中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学习方法
理工科学习中运用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就是每次课后要完成大量习题,这是理工科知识学习的又一个重要特点。通过做习题,一是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二是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能够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方面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有针对性地予以纠正和提高。理工科学生一定要重视做习题这一学习方法,深入思考,独立完成。
5。熟练掌握实验、解题与制图的方法
实验。实验是一种实践性的学习环节,实验课的教学时间,一般占总课时的15%~20%。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所学知识、巩固新学内容、进行实验方法训练、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科学作风等。大学生在学习实验课时,要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内容,了解实验设备的性能,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善于进行观察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