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学业生涯特点与实施策略
大学二年级下学期阶段的大学生对于自我的认知和社会的认知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对大学环境已经熟悉和适应了,由于专业知识、社会知识的进一步深化,普遍存在着一种适应感和自信感,自我独立和自我表现的倾向开始突出,其爱好开始向广度发展,思想更为活跃,对未来充满了憧憬,除课业学习以外,开始渴求通过多种渠道开拓新的知识领域和业余文化生活阵地。这一时期多数学生开始完成自我期望的价值定向,世界观、人生观基本形成。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逐渐找到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点,积极探求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各种实践及成长训练,综合能力快速提升,为即将到来的职业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时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开始清晰,有的学生希望大学本科毕业后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有的学生则希望继续在某一领域深造。该阶段学业生涯目标的特点是: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和个人价值开始清晰,学业规划在长远规划的基础上更加具体和现实,更具有可操作性。
规划实施的策略: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发现自身职业竞争力的不足之处,制订职业竞争力提升计划;增强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考试,并选择一些对自己未来发展有意义的选修课,以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面;可以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或社团组织,锻炼自己的组织、领导和沟通能力。注意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可以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尽可能多地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进一步了解职业和社会。
三、大学三年级学业生涯特点与实施策略
(一)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学业生涯特点与实施策略
大学三年级上学期是大学生全面拓展自身素质的重要阶段,是由基础课学习向专业课学习的过渡时期,也是大学生思想观念更趋成熟、职业理想进一步明确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思维能力明显增强,进入研究性的学习阶段,学习的范围由以前的书本知识变成了与就业、深造相关的广泛知识摄取,专业课程的深度和系统性得到加强,学习重点由知识性学习转变为创造性学习。学生喜欢参加社会活动,希望通过实际锻炼增长自己的才干,并且许多人已成为学校各类社团和学生组织的骨干。由于志向的不同出现了不同的生涯发展方向,这种不同使大学生活以后阶段的发展道路不同,继续深造的学生开始为考研备战,将志向确定为找工作的大学生则更加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有些学生会到相关的单位进行职业实习。该阶段学业生涯目标的特点是:长远目标逐渐明确和坚定,近期目标更加具体。
规划实施的策略:这一阶段是专业知识学习的强化期和专业技能的入门期,学生要积极实现阶段性学业目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参加实习、兼职、暑期工作、志愿者活动,获得工作经验,进行针对性能力训练。积极参加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各种资格认证的考试,对于一些重要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根据自己的职业定向努力去获取,以增强自己在未来职业选择中的竞争力。这一阶段还应该尝试做一些科研创新工作。
(二)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学业生涯特点与实施策略
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大学生通过相应的职业实习,发现了自己的能力与职位之间的差距;发现了自己原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发现自身职业竞争力的不足之处。在学业方面,更加注重专业的发展、职业的定向,注重实践环节和实用技能的掌握,看重职业竞争力的提升。职业目标更加具体化,并努力在校内外的实践中使自身的职业能力进一步得到强化和提高。该阶段学业生涯目标的特点是:这时的大学生开始进行全面的反思,重新建立更加切合实际的学业目标,参加各种活动更具目的性。职业生涯目标得到有效修正,修正后的目标进一步反映了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结合。
规划实施的策略: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工作信息,确定是否考研、出国深造。希望考研的同学,要考虑到自身的实力选择适合的学校和专业,合理制订考研计划;希望出国深造的同学,可多参与留学系列活动,向相关教育部门索取简章,并跨过外语这道门槛;准备直接工作的同学,应积极参加和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积累实践经验,参加相关职业培训,学习写简历、求职信,加强同已毕业校友的联系,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有计划地接触招聘市场。
四、大学四年级学业生涯特点与实施策略
(一)大学四年级上学期学业生涯特点与实施策略
大学四年级上学期,这一阶段的大学生通过前三年的专业理论学习和相关训练,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人际交往能力、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都得到了相应提高。到了大四,该找工作的找工作、该考研的考研、该出国的出国,不能再犹豫不决。大部分学生的目标应该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这时,可先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个抉择。经过几年大学的专业学习和各种活动的锻炼,大学毕业生基本具备了服务社会的知识能力。但很多毕业生对自己的知识能力估计过高,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存在差距;也有的毕业生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存在畏难心理,渴望成功的同时,又不愿去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磨炼,缺乏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意志和勇气。经过自我全方位的探索,有意识地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理想职业目标的选择,逐渐发现适合自己的工作。该阶段学业生涯目标的特点是:目标更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规划实施的策略:结合自己的职业实践和职业发展理想,发现现实自我与理想职业之间的差距,参加快速提升训练,进一步了解社会及职位的发展变化,了解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及相关程序。参加职业生涯相关的活动,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单位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准备比较充分的情况下进行实践演练。学生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做好求职择业的各项准备,在“双向选择”中实现成功就业。要积极参加各种就业培训,进行自我包装和推荐,广泛收集招聘信息,主动出击,抓紧时间即时择业、就业。
(二)大学四年级下学期学业生涯特点与实施策略
大学四年级下学期,这一阶段是大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转折阶段,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开始新生活的全面准备时期。处于大四阶段的毕业生,其总体状况可以概括为“思想活跃、独立性强、跃跃欲试、心绪不定”。毕业班的大学生独立性明显增强,职业定向已处于完成阶段。大学生即将走入社会,开始进入自己的职业生涯,能否真正适应将来的工作及工作环境,尽快走向成功,成为每一位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关心的问题。大学生希望通过最后的大学生活使自己更加完善。该阶段学业生涯目标体现为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训练。
规划实施的策略:通过各门课程的考试和学位论文答辩;了解就业及创业相关信息;通过网络、招聘会等参加各类人才招聘活动;通过各种就业渠道推荐自己;参加有关简历撰写、面谈技术、企业寻访等辅导或研习活动;根据签约单位的组织文化与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的补充训练。
案例:
一名大学生的学业规划
这是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一名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活的规划个案,希望能对大家起到参考作用。
关于我
●我是2006级软件开发专业学生,本科。
●我来自城镇,在家乡的中学里我的成绩算是挺好的,来到大学发现自己不算个啥。
●我十分喜爱电脑,选择来软件学院读书,希望能够跟“高人”学习、切磋。
为什么读大学
●我家里就我一个大学生,能读大学是全家人的希望。
●我希望在大学里学到软件编程知识,大学毕业后能做一个合格的软件工程师。
●希望通过大学的环境,认识更多的同学,他们将是以后同行业中的人才,能为我以后的事业发展积累人脉关系。
●在大学的独立生活中,学会与人沟通、与人相处,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照顾自己、管理自己。
●通过大学的锻炼,形成自学的能力,培养思考的意识和习惯。
大学学业规划
●我的大学不应该像众多的大学生一样“简简单单”地度过,四年大学之后就只收获人人都有的证书。
●每门课程的考试成绩保持在班上的前10名,平均分在85分以上。
●争取起码在一个学年里拿到夏洛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