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21世纪是人才与科学技术竞争激烈的时代,当前教育领域正发生着一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改革,这场改革具体表现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基础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培养21世纪人才,首先要进行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为此,设计这节课的指导思想是“重视信息反馈、教给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找出各种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教给学生们通过观察、实验,自觉发现规律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
3。激发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车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1。观察找特点
课一开始,即提出本节课的学习要求,“认真观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接着计算机创设情境“涓涓溪流随山而转,满山的枫叶映在清灵的水中,那一片片火红的枫叶随风飘零,在绿茵草地的映衬下显得妖艳似火。”柔美的音乐舒缓而流畅,声、光、色一体将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展现在学生面前,当这片枫叶逐渐放大、定格时,让学生观察“这片枫叶,除了颜色美,它的形状有什么特点?”把学生思维的注意力从观察事物的形象引向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不要求学生急于回答,而是让同学们静静地思考。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去观察蜻蜓、天平。当学生充分接受信息后,组织讨论,同学们不难发现三幅图形的特点,那就是“沿中线对折,两侧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接着让学生列举出周围具有这种特点的物体图形。这一反馈措施,既使学生获得了完整的信息,又实现了信息反馈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2。操作实验、形成概念
在第一阶段学习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利用计算机演示把一张长方形纸沿中线对折,画上图案,用剪刀剪开,展开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通过想象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让学生模仿,自己现手制作一幅雪松图,然后给枫叶、蜻蜓、天平、雪松这样的物体图形取名叫轴对称图形。那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让学生们自己阅读材料,得出结论:“沿直线对折,两侧图形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作轴对称图形。”那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关键是什么?这时候继续用计算机演示出不同位置放置的雪松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自己发现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不是看它位置的变化,而是要看沿一条直线对折后,两侧图形能否完全重合。由于抓住了信息反馈的真实性和发展性,学生独立正确地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就水到渠成,最后用计算机辅助进行判断练习。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找出对称轴,在大量形象生动的演示、观察后,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学课本,相互讨论,同学们能弄清“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那么是不是所学过的平面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是不是所有轴对称图形都只有一条对称轴?从而诱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进入第三阶段的学习。
3。大胆尝试、寻找规律
概念形成后,让学生大胆尝试,用八个平面几何图形自己做对折实验,去发现规律。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画出这八个图形的对称轴,并完成自学练习卡。通过这一活动,同学们创造性地发现平行四边形或非等腰梯形,无论怎么折,两侧图形都不能完全重合,它们没有对称轴,所以它们不是轴对称图形,与此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仅只有一条,有的两条,有的三条,有的四条。还有的有无数条。难点突破,活跃思维,发展个性,使信息反馈的创造性和深刻性达到新的境界。
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结合计算机声、光、色一体的动画演示,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不同场景、不同时间的生活画面糅合在一起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并领悟到数学知识的美就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生活中的你、我、他要做一个会观察、会思考、会学习、会创造的有心人。
评价(特级教师普明贵):
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年会说课大赛上,最后登台的是昆明市五华区教育科研中心副主任古晓华老师。她以一节《轴对称图形》的说课折服了与会一千多位观摩教师。来自祖国各地的小学数学教学专家和评委们交口称赞:“说得太好了!简直把说课艺术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那么,古老师《轴对称图形》说课艺术的成功之处在什么地方呢?笔者认为,是先进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融合,二者相得益彰。
古老师《轴对称图形》的说课设计,把教学目标定格在“发现——创新”上。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第一,古老师充分、恰当地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第二,古老师把教学过程细化为三个环节,而贯穿三个环节的先进教育思想是——重视信息反馈,教给学习方法。
1。重视信息反馈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把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信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或媒体,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各种感官接受了这些信息,又通过大脑进行感知觉的分析,形成记忆,从而初步获得“知识”。获得的“知识”是否是真知,再通过“知识”信息输出的讨论、回答、操作、练习等途径,从师生中吸取反馈信息进行调节,获取真知,发展思维,由此可见,信息反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轴对称图形》说课的设计,从“教学目标”始,就把信息反馈摆到了显著位置。“找出”“发现”“操作”等目标要求,充分反映出反馈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信息反馈的全面性、系统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改变了一问一答的传统教学模式,注意留给学生接受信息的时间和空间。首先教师运用电脑演示枫叶图形、蜻蜓图形、天平图形,通过对折比较的动作演示,不要求学生急于回答。让学生重复地接受信息之后,全班讨论,发现三幅图形的共同特征:折痕两侧图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接着,让学生列举有该特征的物体图形。这一反馈措施,既使学生获得了完整的信息,又实现了信息反馈的全面和系统性。
(2)重视信息反馈的真实性、发展性。在教学过程的第二环节中,教师用电脑演示,让学生模仿自己动手制作一棵雪松的图形。学生制作出就说明接收了正确的信息,这样的信息真实可靠,值得提倡。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作品,沿折痕画条直线对折,两侧图形完全重合,这就是轴对称图形,与图形摆放位置无关。由于抓住信息反馈的真实性和发展性,学生独立正确地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就水到渠成。
(3)重视信息反馈的创造性、深刻性。教学过程的第三个环节,教师用电脑演示学生熟悉的八个平面几何图形,让学生自己去做对折实验,引导学生通过找对称轴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创造性地发现了平行四边形、非等腰三角形和非等腰梯形无论怎么折,两侧图形都不能完全重合,它们没有对称轴,所以不是轴对称图形。与此同时,学生也深刻认识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仅只有一条,准确地找出了常见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最后,学生自己设计、制作轴对称图形,使信息反馈的创造性和深刻性达到新的境界。
2。教给学习方法
学习是学生现在和将来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的手段和途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教育落实“三个面向”、培育“四有”新人的要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交相辉映的双边教育活动,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积极思索,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科不同,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数学科应教给学生什么学习方法,《轴对称图形》的说课做了很好的示范。
(1)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轴对称图形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首先,观察目的要明确。教师通过电脑显示枫叶、蜻蜓、天平的平面图形。指明学生观察两侧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同时抽象出学生学过的近似几何图形。教师创设安静的学习气氛,不问不答,让学生静静地观察思考,观察结束才组织学生讨论。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在电脑演示剪雪松图的终了,教师让学生闭上眼,想象展开后的形象,这正是培养空间想象力的极好的学习方法。
(2)教给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通过观察,学生初步形成了轴对称图形的观念。怎样强化这一观念呢?找出各图形特征后,教师以给图形命名为由,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学生观察之余,认真读书,既强化了形成的观念,又使认识深化。“愤悱”之时通过读书,知道这就叫轴对称图形,完成了抽象的思维过程,豁然开朗,充分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关键之时读教材这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3)教给动手操作探索知识和规律的方法。《轴对称图形》的说课设计,安排了三次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第一次是依照动画在对折的纸上画了自己的图画,剪一幅雪松图;第二次是学生用事先剪好的8种几何图形,对折找对称轴;第三次是学生用纸对折设计一幅轴对称图形。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就是轴对称图形的抽象概念在头脑中形成的过程,也就是获取知识、认识规律的学习过程。
总之,从说课可以看出,学生是在观察、阅读、动手操作等这些学习方法的交替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思考,达到学习目标的。
(资料来源:摘自方贤忠编著《教师专业发展的4项基本技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36~2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