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规划笔记 > 第一节 信息能力(第3页)

第一节 信息能力(第3页)

超星图书馆:是文献数量很大的中文在线数字图书馆,提供大量的电子图书阅读资料,其中包括文学、经济、计算机等五十余大类,数十万册电子图书及数百万篇论文。

(3)网络检索信息的方法

①搜索引擎使用的方法。

按专题检索信息:大多搜索引擎在其首页都提供分类范畴表,有的还分好几级类目,这种方式基本上只需要点鼠标操作,只是在最后一级可能需要输入一个关键词来限定一下检索范围,然后逐级浏览,直到找到与自己的需求有关的信息。

按关键词检索信息:索引式搜索引擎提供对关键词、主题词或自然语言的查询,检索者只需要输入与查询资料相关的词语,即可链接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按地区检索信息:按万维网()服务器的结构和它们位于世界上的物理位置进行按地区的链接和查询,链接的常常是按国家、地区继而按机构排序的超文本。

②数据库的检索步骤。

明确搜索的目的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搜索引擎;明确关键词范围;构造恰当的检索表达式;检索结果的输出。

4。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处理即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对信息检索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主要指的是根据教育教学问题或教育教学研究的问题对信息的筛选;信息的加工、整理与分类;信息的传递、运用;信息存储与管理等。

信息的处理一般可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是根据信息资料的性质、内容或特征进行分类。

第二步是进行资料汇编。汇编就是按照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对分类后的资料进行汇总和编辑,使之成为能反映研究对象客观情况的系统、完整、集中、简明的材料。

第三步就是进行资料分析。即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所占有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特定课题的现象、过程及内外各种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构成理论框架。

拓展阅读:

按教育文献的加工程度划分,文献可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文献的分级并不说明文献价值,它只是说明文献来源的不同层次。从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到三次文献,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由无序到有序、由博而精的对知识信息进行不同层次的加工过程。

1。零次文献

也被称为“第一手文献”,是比较原始的素材。这类文献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情报信息,如人们通过口头交流或参观展览、聆听报告会等获得的有价值资料;二是从未发表和大范围交流的最原始的资料,如学校的规划、工作日志、工作报告、会议记录等。这类文献充分弥补了一般的公开文献从信息的客观形成到公开传播之间费时甚多的弊病。

2。一次文献

一次文献是作者以本人的实践和科研成果为基本素材而创作出来的文献,又被称为“一级文献”。如教育专著、教育期刊中发表的学术论文、教育研究报告、学位论文等,都属于此类文献。一次文献在整个文献查阅过程中是数量最多的一种,它具有较大的创新性,是文献对比分析的主要依据。其不足在于这类文献信息量大,质量参差不齐,难以系统获得和全面掌握。

3。二次文献

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提炼和压缩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或摘录其内容要点等),并按照一定的逻辑方式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工具性文献,又被称为“二级文献”。如索引、目录、文摘、年鉴等,都属于此类文献。二次文献具有明显的汇集性、系统性和可检索性,便于利用,使查找一次文献所花费的时间大大减少。但二次文献中的信息只是对一次文献的加工和重组,并不是新的信息。

4。三次文献

三次文献是对有关的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概括而成的产物,又被称为“三级文献”。如综述、述评、进展动态报告,以及文献指南、书目指南等,都属于此类文献。因为它是选用大量相关的文献,经过综合、分析、研究而编写出来的文献,所以这类文献可以让查阅者在短时间内充分了解某一课题的研究历史、发展动态、研究水平等,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二)网络信息交流能力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活动的改革,网络交流已成为教师工作的一部分。与领导、专家、同行的交流,与家长的交流,与学生的交流等。这些工作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网络交流能力,进而提高工作的效力和效率。

1。网络信息交流的特点

与面对面交流相比较,网络交流具有以下特点。

(1)打破了时空界限:交流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自由选择交流的时间和地点。

(2)交流种类的多样性:可以是没有目的的非正式的交流;也可以是目的明确的交流,如学术交流。

(3)主动与被动、单向与多向交流的统一。网络交流打破了主动与被动的界限,克服了单向与多向交流的障碍,使信息交流更积极、高效。

2。网络信息交流的常用方式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