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规划笔记 > 第二节 教师观(第2页)

第二节 教师观(第2页)

2。授业解惑者

教师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便于年青一代学习掌握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人类几百年、几千年积累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

3。管理者

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4。示范者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夸美纽斯曾很好地解释了这种角色特点,他认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动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5。父母与朋友

教师往往被学生视为自己的父母或朋友。低年级的学生倾向于把教师看作父母的化身,对教师的态度类似于对父母的态度;高年级的学生则往往视教师为朋友,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同时又希望教师是分担自己的快乐与痛苦、幸福与忧愁的朋友。

6。研究者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教育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师不能以千篇一律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而是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观点、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各种教育活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不断发现新的特点和问题,以使自己的工作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并且有所创新。

教师职业的这些角色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重要意义和重大责任。

二、传统教师观

关于教师的作用,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历史上来看,经历了以长者为师,到有文化知识者为师,再到教师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者的演变过程。在很长一段时间,教师职业角色的核心内涵就是:教师是社会上传播文化知识的人。

教师是社会上传播文化知识的人这一观念形成以后,教师角色被用各种比喻性的说法来加以描述、概括和定位。较为流行的话语是:教师是照亮学生的蜡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园丁;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等等。这些观点被概括为“蜡烛论”“工程师论”“园丁论”和“桶水论”等。

关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教师中心论”曾经一度是比较盛行的观点,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这种观点强**师在教育中的权威作用,认为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的学习围绕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来进行。“教师中心论”最大的一个弊端就是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

三、课程改革背景下新的教师观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更新理念,转变职业角色,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现代教师观既强**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21世纪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扮演多重角色。具体来讲,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和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一)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

教师在理解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的基础上,要针对学生的特点、特定的学习内容,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在课程改革中,尤其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来为之设计更为有效的学习活动。

(二)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一定的教学秩序是开展教学的前提。尤其在今天大力提倡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就更为突出,教师要帮助学生组织学习小组,引导和指挥学生参与讨论并开展其他各种合作学习活动,使各项学习活动得以深入,进而通过组织好的群体互动来促进个体的发展。

(三)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当前形势下,由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教师必须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新课程不断地促进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转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不断地促进教师从训导者、管理者转向引导者、激励者。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学生的检查、激发、指导方面,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四)教师是学生的引领示范者

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为他们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新课程要求教师从过去的“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等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心理健康、品德优良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教师本身也是示范者。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所以,从古至今,都强**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教师在学生面前要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五)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课程不再全部由国家统一制定,而是有10%~12%的课时量给了地方和学校来开发和实施。与此同时增设了6%~8%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所采取的实施策略是,由国家制定实施指南,由学校和教师根据实际来选择和确定。教学过程便成了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教师不再孤立于课程之外,教师的教育实践本身就是一种课程开发的过程。如此一来,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

(六)教师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教师不仅能传播知识,而且能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来创新知识,成为知识的发展与创造者。教师不再仅仅是静态知识的占有者,而应该成为动态教育活动的行动研究者、教学问题的探索者、新的教学思想的实践者。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研究和改进,达到教师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摆脱“教书匠”的角色,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提高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提出改进方案。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