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只有通过素质教育把学生教育好,让他们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才能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后续力量,从而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3。着眼于全体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学校必须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把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目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21世纪新经济时代的需要以及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学生只有德才兼备,综合发展,才能适应这种多元化的需求。
4。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创新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缺乏创新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创新教育对我国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素质教育必须把创新教育和基础知识教育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5。着重于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素质教育不但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要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学科专业知识,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实现人人都能尽其才。
(二)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素质教育的途径
素质教育的途径,包括德、智、体、美等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及各种类型教育活动的基本实现方式——课程与教学、学校管理活动及课程外的教育活动等。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
新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素质教育的途径还包括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
2。素质教育的方法
(1)通过高素质的教育来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2)教学以学生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重视对各种能力的培养。
(4)正确运用(发展性、多元)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沉重的课业负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障碍
素质教育从提出之日起就把矛头指向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推行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问题,要切实认真加以解决。各级政府都要建立健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监督检查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成为教育的“顽疾”,久治不愈,其原因还是在于不能正确地理解和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
有人认为有课业总会有“负担”,学习成绩与课业是相关的。有学习,就会有课业。这一点没有疑问。但是,课业成为“负担”,就是教育的问题。当课业成为“负担”时,学生的学业成绩,就可能是以牺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为代价的。如果教育使得一代人失去了健康,那么教育就是对一代人的伤害。那种所说的学业成绩,对于学习者个人,对于整个社会还有什么意义呢?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校和教师是大有可为的: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观,不搞应试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加强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4)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考试频次、家庭作业量。
(5)严格禁止办各类辅导班、各种学科类竞赛,严禁给学生成绩排名。
(6)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和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时间。
(7)开齐开足学校各类课程,坚定地推进新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