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规划笔记 > 第二节 教师专业标准规定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解读(第3页)

第二节 教师专业标准规定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解读(第3页)

通过论证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最能区分学科专家与教学专家、高成效教师与低成效教师间的不同。

图2。1教师专业知识框架图

PCK包括:学科中最核心的内容及其教育价值;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学会的教学策略。

维度三:专业能力

常见问题解析:

(一)教学设计操作要点

按照教师不同发展阶段应达到不同的要求,具体如下(以理科为例)。

【举例说明】

确立教学目标的三原则:具体、集中、恰当

具体:指目标的内涵明确,不空泛。比如“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之类的教学目标,就未免空泛,这不是某节课或某几节课的教学目标,而是需要长期培养的课程目标。又如,有教师把《晏子使楚》的教学目标定为“学习晏子的说话艺术”。但教师没有明确“类比譬喻”“避实就虚”等论辩策略。目标不具体、不明确,导致教学内容的实际缺失,以致教学效果空落。学生学完这一课,对于“晏子的说话艺术”,到底领会了什么?

集中:是指一节课(或一篇课文、一个单元)的目标不能过多,能真正做到“一课一得”已很不易。

恰当:恰当的依据是:①课程体系与单元结构中的位置;②文本自身的特点(特别注意文体特点);③学生情况。

例如:初三课文《雨说》(郑愁予的诗),把教学目标之一定为“学习拟人手法”,是否契合了本诗最重要的特点?在拟人知识的学习上,又怎样体现初三学生发展的梯度?“拟人手法”,是学生解读这首诗的重点和难点吗?

要基于文本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特别是要和学情分析相匹配。比如学情分析谈道:学生很难体会某些含义深刻的语句;那么教学目标中就应该有:“理解一些含义深刻语句的内涵”。

教学目标的表述原则:

(1)主语应是学生。不能写成“使学生……”“培养学生的……”

(2)加强逻辑性,各条目标之间不能重复、交叉。

(3)不能把教学目标混同于教学过程或教学策略。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朗读和讨论”等字样,就不宜写在目标里。

(4)恰当选择目标的行为动词。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的主题。

(5)注意兼顾“三维目标”,尤其是对“情感态度”和“方法”目标的单独表述,可以提醒老师们摒弃“知识点本位”的教学思想,思考这节课要教学生什么具体方法、渗透什么情感态度。关于三维目标的理解和操作,我们将在下节展开说明。

(6)目标应该可观察、可操作。

行为主义的教学目标论,认为一条目标应该包括四个要素(对象、行为、条件、程度),例如:

复述课文内容学生的口述要具体涉及事情的时间、经过、结果。

老师们平时写教案,不必这么烦琐,但也一定要考虑目标的具体、可观测。比如“理解课文的主旨”,什么是理解?理解到什么程度?如何判断学生是否理解了?因此,我们可补充一句:“理解文章主旨,为这种思想举出生活实例”。比如《风筝》(鲁迅)一文要理解“专制文化”,可让学生列举自己生活中看到的专制现象。

当然,教学目标有两类:行为的、体验的,不是所有的目标都可以行为化、外显化。但是从目前教师表述教学目标的普遍问题来看,我们还是要提倡加强目标的可观察、可操作性。

这里还要说明的是:怎样把握教学重点、难点?

许多老师的教案中,所谓“重点”“难点”,只不过是从教学目标中摘出一条做“重点”,再摘一条做“难点”,而“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又没有真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致使“重难点”形同虚设。

(二)教学实施与评价操作要点

1。教学语言精练、生动

语速适宜、抑扬顿挫。

运用表情、手势等体态语和副语言加强信息传达的效果。

根据学情灵活地进行讲解、阐释、举例。

2。熟练运用板书

板书字体端正,大小合宜,有一定书写速度。

板书设计巧妙,突出重难点和知识间的联系,有一定结构性。板书的呈现随着课堂进程有生成性。

3。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演示符合特定学科的教学要求(如语文学科,不能让影像对语言文字喧宾夺主;数学学科,不能代替演算过程)。必要时会使用交互式课件。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