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邱泽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2。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陈向明。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陈瑶。课堂观察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丁钢。声音与经验:教育叙事探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6。丁钢,王枬。教学与研究的叙事探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耿涓涓。教育信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8。华国栋。教育研究方法。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9。胡咏梅。教育统计学与SPSS软件应用。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郝德元,周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11。鞠玉翠。走进教师的生活世界——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12。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13。[美]马克斯维尔。质性研究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14。[美]哈奇。如何作质的研究。朱光明,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15。[美]克雷斯威尔。研究设计与写作指导。崔延强,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16。[美]罗伯特·C·波格丹等。教育研究方法:定性研究的视角。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
17。李方。现代教育研究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8。[美]劳伦斯·纽曼。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
19。[美]洛夫兰德。分析社会情境:质性观察与分析方法。林小英,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20。卢纹岱。SPSSforWindows统计分析。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21。[美]高尔等。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第六版)。许庆豫,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2。潘慧玲。教育研究的取径概念与应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3。潘海燕。教师的教育科研与专业发展。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4。瞿堡奎。教育学文集·教育学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5。陶保平。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6。[美]威廉·维尔斯曼。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袁振国,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27。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28。王枬等。教师印迹:课堂生活的叙事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9。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0。杨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1。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2。[美]约瑟夫·A·马克斯威尔。质的研究设计:一种互动的取向。朱光明,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33。张敏强。教育测量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