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小学教育研究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 二撰写研究论文的基本步骤(第1页)

二撰写研究论文的基本步骤(第1页)

二、撰写研究论文的基本步骤

一篇论文从构思到修改完成,最终定稿,其撰写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步骤。

1。确定题目

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题目。一般说来,在开始研究之时已经确定了课题研究题目,但课题题目和论文题目并不是完全等同的,尤其是一些周期较长、内容较广的教育科研课题,其研究成果往往需要通过几篇论文才能表示出来的。它可以和课题研究题目相一致,也可以不一致。不论是否一致,一个好的论文题目都应符合新颖、准确、简短等特点。

2。理论准备

所谓理论,就是有目的、有条理、有系统地反映了某种立场、观点和方法,即知识的系统化。从根本上说,一个人做研究、写文章,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都离不开特定的理念和方法,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基础。换句话说,总是有一定理论背景的。有意识地应用理论,可以使思维和表达更清晰、更有条理,因而也更能达到研究和表达的目的。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每一项研究、每一篇文章,其实都是在他人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因此科研写作离不开对前人思想成果的学习和借鉴。理论准备是论文写作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教育科研论文作者来说,首先应该熟悉与论题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的一般原理。这需要研究者平时认真阅读,打好基本功,提高理论修养,使自己拥有宽广的知识面,这样才能在论文写作中旁征博引、得心应手。

3。收集资料

整篇论文的主干——论据是否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取决于收集的资料。因此,详尽地占有资料是论文写作前的一项实实在在又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收集资料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手资料。这方面材料包括与论题直接有关的文字材料、教学材料,如统计资料、典型案例以及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和切身体会。这是论文提出论点、形成论据的基础。第一手资料要尽可能及早收集,研究者在平时工作中要养成勤观察、勤记录、勤思考的好习惯。当然也应该注意到第一手资料的典型性、新颖性和准确性,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案例】

今天听了初一的地理课,课上学生都不回答问题,除非被老师点名。下课后有些女同学在扎堆,我加入到她们当中,然后问了几个女同学,为什么不举手回答问题,以了解其原因。

笔者:你们上课为什么不回答问题?

女学生们:我们感到害羞。

笔者:为什么会感到害羞呢?

女学生们:因为答不出来。

笔者:为什么答不出来?

——引自欧群慧。害羞与偏见——一项教育人类学分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5)。

他人的研究成果。即使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爱因斯坦也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脱颖而出的。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国内外教育教学最新动态,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作者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得到借鉴,不必花太多的时间、精力进行重复研究,能提高研究效率。特别要注意那些研究中留下来的论述不圆满的问题,并试图通过新的角度、新的方法加以探索,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

【案例】

我国著名的傣族研究专家郑晓云教授曾撰文专门探讨傣族的民族心理。他指出民族性格是一个民族心理素质最显著的特征,它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民族性格一经形成,就比较稳定,它作为一个民族的心理风格和面貌,稳定性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是其本质特征。只有那些经常的、习惯的表现才能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那种一时性的偶然表现不能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一个民族的心理形成,都与其长期的历史、社会、生存环境等因素影响有关。

——引自欧群慧。害羞与偏见——一项教育人类学分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5)。

名人关于教育问题的论述及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律与法规。名人的论述极具权威性,高瞻远瞩,能点拨思想,具有能准确地有力地佐证论点之功效。至于《教育法》《教师法》等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既体现了国家关于教育的的大政方针,也从中反映了当前教育工作面临的多种问题,尤其是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这些都是作者必须耳熟能详的资料,否则,在论文中出现严重有违国家教育大政方针的言论,就会很被动,造成遗憾。

背景资料。搜集和研究背景资料有助于作者开阔视野,开拓思路,从而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研究。如关于素质教育的讨论,就应该深究应试教育的成因,追溯应试教育的渊源,分析应试教育造成的后果;在研究相应对策时,要客观分析社会背景,避免重蹈覆辙。这样的研究才能更深入、更有说服力。

4。选择资料

对整理归类的大堆材料,如何去粗存精为写作服务,这需要作者在选择材料时考虑以下几个特征。

材料的适用性根据确定的论题中心选择材料,哪些可用,哪些不能用,都必须紧紧围绕中心取舍。凡是能有力地说明、突出、烘托材料就加以选用,说服力不强,烘托作用不太大的尽可能舍弃,这是选材的基本原则。千万不要以为长篇大论就是好论文。如果对手头收集的大堆材料不忍割爱,统统塞进文章,或者把一些不能表现和论证中心的材料搬来做牵强附会的解释,材料与中心关系不大甚至脱节,势必影响论文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科研论文作者要学会写短而精、主题中心突出的教育论文。

材料的全面性任何事物发展都是一分为二的,对许多教育教学问题的研讨也应该持这种态度。所以,在选取材料过程中,我们应该对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如果选取的材料不全面,缺少某一个重要方面的材料,论述可能不全面,结论常常不圆满,甚至会出现偏颇、漏洞,经不起推敲,也经不起反驳,从而大大影响论文的质量。

材料的真实性唯有真实,才令人可行,才有说服力,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观察不细、调查不实会造成第一手资料的失真,而选择材料过程中,作者的个人好恶、主观偏见及先入为主的思想,也常常歪曲所选材料的客观性、真实性,从而影响论文的可信度。因此,作者在选取材料时应该注意这样两个方面:一方面,采用第一手材料一定要真实可信;另一方面,引用他人成果等一定要与原始文献认真核实,以求最大限度的准确,切不可人云亦云,道听途说。

材料的新颖性材料新颖与否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前所未有,近期才出现的新事物、新观念、新发现;二是某些事物早已存在,但人们却一直未能发现其价值,能对此加以证明的材料同样是新颖的。新颖不仅仅是对材料产生的时间有所要求,更重要的是应该从普遍、常见的资料中发掘别人容易忽视的却可能被赋予新的涵义的那一部分。

材料的典型性典型材料是指那些最有特征、最具代表性、能有力地揭示事物本质的材料。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与中心有关的材料都写进文章里,因此,必须选取那些典型的材料。一些作者在获取第一手材料时,观察细致,调查深入,对第二手材料也能认真核实,但由于看问题的过于片面,常常把一些真实可信的个案视作普遍现象,并将之当做典型材料进行论证,以偏概全。

5。拟定提纲

题目确定之后,就要根据题意,拟定写作提纲,对论文的基本框架和总体布局进行设计、安排。因此,提纲实际上是一篇论文的写作设计蓝图。提纲一般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的特点是比较概括,只列出论文各部分的大小标题,对如何具体展开论述则不涉及。一般说来,有一定论文写作经验的研究者,往往只列简单提纲。详细提纲除了列出论文各部分的标题外,还在每一个标题下较为详细地写出所要阐述的内容的要点。因此,详细提纲实际上已近似于一篇论文的摘要。初写论文者,可尽可能地把提纲列得详细些,以便写作时较为顺手。

一份好的论文写作提纲,一般要求能做到三点:①安排好全文的布局。如主要论点与次要论点的排列,论证的逻辑展开等,使论文各部分结构严密,条理清晰,推论合乎逻辑。②安排好材料的使用。如基本材料和辅助材料的排列,各部分、各个论点下需要枚举的材料等。使研究过程中搜集和积累下来的大量材料组成一个层次清楚的有机结合的整体,提供具有充分说服力的论据和事实。③安排好论文的篇幅。如全文大约多少字,各部分大约多少字。有了这个安排,写作时就可以更有计划,避免东拉西扯,离题太远。至于一篇论文到底以多长篇幅为好,这并无规定。评价一篇论文的水平优劣和质量高低并不是看字数的多少,而是根据论文的科学性、学术性、理论与应用价值等等。因此,论文的篇幅应该根据题目的大小,掌握资料的多少而定。一般说来,篇幅过短,难以把问题分析得深刻、透彻。同样,洋洋数万言的论文也不容易写好,很容易变成资料的堆砌,杂乱无章。从当前教育科研的实际情况来看,一篇论文的篇幅一般以4000~8000字为好,这也比较符合阅读者的心理。从以下所附的写作提纲中,我们可以发现该提纲紧紧地围绕学生审题习惯这一个主题来设计论文的框架。

【写作提纲】

论文题目:从数学作业看学生审题习惯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