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箱庭疗法的理论基础 > 第二节 箱庭疗法在监狱背景下的应用(第1页)

第二节 箱庭疗法在监狱背景下的应用(第1页)

第二节箱庭疗法在监狱背景下的应用

近些年来,我国各地区监狱系统普遍开始重视对各类服刑人员的心理状况测查、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有研究者对近10年发表的涉及我国服刑人员SCL-90测查数据的文献进行了统计再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男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女性,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监狱服刑人员。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的地理差异,除了在“躯体化”和“强迫症状”两个因子上表现出轻微恶化的迹象外,近10年来总体而言较为平稳(王首道,吕川,2015)。王玉学等(2008)选取420名泰安市某监狱男性服刑人员,采用SCL-90评价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发现服刑人员各项因子得分均高于普通群体,有心理问题的人数占55。08%,其中44。39%的服刑人员达到了严重心理异常的程度。

我们在监狱、强制戒毒所等开展志愿者活动的时候发现,较多服刑人员是由于爱的缺失、贪欲、被抛弃、缺少安全感等原因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有相当一部分服刑人员入狱后对监狱、干警、社会乃至心理辅导有着非常强的抵触心。有研究者指出,服刑人员可能在犯罪前就存在心理问题,犯罪行为作为负性心理刺激,也可能导致其心理状况的异常。处于监狱环境,服刑人员如果采取消极的认识和应对方式来应对当下的处境,就可能导致更多的心理卫生问题(史梁,唐茂芹,2011)。

所以,我们认为将箱庭疗法引入监狱、强制戒毒所等场所,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疏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心理咨询在监狱中的开展

长期以来,我国对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关注与干预相对较少,通常采用教育改造的形式来管理、影响服刑人员,如集体教育、个别教育、社会教育和监区文化教育等(孙文立,2015)。其中,集体教育是最普遍且常用的教育形式,主要表现为把监狱中的一个监区或整个监区的服刑人员集中组织起来,进行统一的思想教育,其形式有集中报告、讨论、学习某些材料。个别教育是指监狱针对个别服刑人员的思想与行为问题等而开展的面对面教育。社会教育是监狱利用社会力量,如学校、社会团体、党政机关、知名人士等对服刑人员进行的思想教育。监区文化教育是指在监区开展各种生产活动、文艺活动、学习活动等对服刑人员进行的文化熏陶教育。传统的教育改造多以管理、改造为目的,以服刑人员的改造积极性、思想觉悟、认识水平(如对自己罪过的认知与反省)等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近年来,各监狱也逐渐重视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健康教育在监狱中的运用,很多地区的监狱以及强制戒毒系统都已经导入了箱庭疗法并开展着心理辅导工作。一些研究者也在探讨绘画治疗、音乐治疗、团体辅导等对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效果(丛玉明,等,2015)。同时,很多监狱都在加大软硬件的投入,来对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进行预防与干预,如男犯宣泄室、女犯倾诉间、服刑人员情感宣导中心等,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和良好的社会效应(李洪吉,2003)。

但从整体上看,由于各方对服刑人员心理治疗与矫治工作的作用认识不足,定位不清,机构设置不规范,程序标准不规范,缺乏高素质的专业队伍、系统的专业训练、社会专业人员的参与,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等,也使得目前针对服刑人员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尚未制度化、系统化和体系化,缺乏有效的干预模式和可供监狱人员快速学习与借鉴的方式方法。

二、箱庭疗法在监狱矫治中的可行性

箱庭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其有效性已经得到国内外临床实践的广泛验证。限于各种原因,我国在监狱对服刑人员进行箱庭疗法干预的研究工作才刚刚起步。但是,我们仍然欣慰地看到了许多工作在监狱、强制隔离戒毒系统的广大干警以及心理治疗者的努力。

福建省闽西监狱罗健榕(2014)从箱庭疗法是新入监服刑人员沟通家庭与监狱的情感中介,是新入监罪犯认罪悔罪的重要工具等方面,探讨了箱庭疗法对新入监罪犯的作用。太湖强制隔离戒毒所柳毅、王桢元(2012)以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为研究对象,创新箱庭疗法的步骤,简化周期,开展短程箱庭治疗,采用案例治疗、实验对比、心理测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尝试探索短程箱庭疗法对强戒人员的实际效果。3个月的治疗结束后,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入所满一年时再次进行心理测试。相比较于另外6名未参与短程箱庭治疗的强戒人员,从描述性统计指标来看,干预组强戒学员所有的因子在1个多月的干预后得分都有所降低。在T检验中,总分、阳性项目数、抑郁和焦虑因子的前后测显著差异(p<0。01),而阳性项目均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敌对、偏执因子的前后测也有差异(p<0。05)。箱庭主题从“创伤”到“治愈”的变化显著。创伤主题的数量逐渐减少,其在初始箱庭中的数量与在最终箱庭中的数量有显著的差异(p<0。01);治愈主题的数量逐渐增多,其在初始箱庭中的数量与在最终箱庭中的数量也有显著差异(p<0。01)。此外,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分管民警的评价,也说明了强戒人员在箱庭中获得的进步顺利迁移到了矫治生活中并存在正向积极的效果。

李辉军等(2013)也认为,箱庭疗法作为游戏疗法的一种,既能在短期内消除服刑人员的抵触心理,又能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服刑人员可以在游戏中表达其真实的内心世界,不断探寻自我并改善不良的心理特征。箱庭疗法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矫治有以下几个作用:①为监狱服刑人员提供了表达内心世界的新途径;②有助于监狱服刑人员进行自我调适;③有助于对阻抗性强的服刑人员进行治疗;④采用团体箱庭疗法可以让服刑人员深刻感受到集体的关怀与力量。

刘栋梁等(2015)认为,采用箱庭疗法对监狱服刑人员进行心理矫治具有以下几点优势:①可以为罪犯表露内心真实想法提供途径;②可以消除罪犯的心理防御机制;③针对那些内向、自我表露性差的服刑人员有良好的效果。这两位研究者主要从理论层面探讨箱庭疗法对监狱服刑人员的适用性及效果,而具体的实证研究则涉及较少。

在笔者的督导下,本研究室近年来多名学生在监狱或强制戒毒所中对箱庭疗法的可行性开展了系列研究,其中有邵剑波的《箱庭疗法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成瘾性的干预效果研究》,王一州的《女性临出监人员的自尊及污名应对方式的箱庭疗法效果研究》,张琪萱的《箱庭疗法改善初入监女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研究》,吴思语的《基于监狱开展的心理援助工作—临出监人员的箱庭疗法实践》。限于各种原因,本章只将吴思语对一位女性临出监人员的箱庭治疗过程以案例的形式予以报告。

三、在监狱环境中开展的特殊性

监狱作为关押服刑人员的场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出于安全考虑,在监狱中开展心理咨询时需要有干警在心理咨询室内陪同,这与传统的心理咨询设置不同。干警在监狱环境中对服刑人员有着无形的拘束力,同时也给服刑人员带来了压力,干警作为第三方出现在咨询室中,影响了“一个场,两个人”的心理咨询场面的设定。这也就直接导致服刑人员往往会因此而有所顾虑,无法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欲。箱庭疗法的治疗者或咨询者需要深刻领会这一咨询场面设定的局限性和有限性,也需要通过言语以及非言语手段,配合物理空间的限定而营造一个安全与受保护的心理环境。

心理咨询室一般不宜过大,由于有第三方在场,物理距离的增加也能减轻来访者的无形压力,咨询室的设置可以略大于普通的咨询室。请陪同干警坐在服刑人员直视区域之外,在条件允许以及安全的情况下,与来访者拉开一定的距离,这样可以促进来访者对自己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达到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案例最后一次的箱庭治疗是在笔者、学生吴思语和干警的陪同下完成的。尽管咨询室里除治疗者之外还有其他人在场,但是我们仍然看到了来访者的放松以及与干警的真诚交流。这或许就是治疗者与咨询室给来访者创造的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这一心理场的作用吧。

在咨询的导入阶段,治疗者为来访者介绍箱庭疗法时,应该鼓励来访者自由地表达自己,引导来访者摸沙,降低来访者的自我防御。咨询过程中也需要格外注意来访者的紧张状态。在监狱中进行心理咨询,可以有效地配合家庭作业布置的技术,帮助来访者能更深入体验心理咨询中的成长。

服刑人员作为特殊的来访者,他们在心理咨询中的自我暴露值得我们格外注意。自我暴露不仅反映着来访者与治疗者之间关系的建立情况,也代表着来访者对自己过去的面对和接纳。由于其身份特殊性,在咨询关系建立到一定程度时,来访者可能会提出下次咨询要带自己与家人的书信来给治疗者看,此时治疗者不可贸然拒绝,否则会引起来访者的阻抗,降低治疗效果,但也不可过分卷入来访者的私人事务中。箱庭治疗者的职责应当自始至终定位在陪伴上,而非来访者的问题解答。同时,服刑人员的很多压力也表现为对家人的愧疚之情,这也是我们在治疗时需要格外关注的。

四、个案:历练自己,整装出发

治疗者:吴思语

督导:张日昇

治疗者在某女子监狱对临出监的服刑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使用肖计划等人(1992)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以及自尊问卷,来调查临出监女性服刑人员当前的心理状况和对出监生活中可能遇到问题的应对方式。希望对应对方式不成熟型的服刑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她们更好地适应出监后的生活。

本案例的来访者在初期问卷调查中,量表分数显示她的应对方式为不成熟型。对箱庭疗法有简单了解,愿意参加箱庭形式的心理健康辅导。结合问卷呈现的情况、来访者的意愿和干警的反馈与配合,对该来访者开展了为期12次的箱庭治疗。以下是治疗者对这名临出监女性服刑人员进行箱庭治疗的记录。

(一)个案介绍

1。基本情况

第一次见到来访者时,冬日的阳光照射在来访者的侧脸上,再次想到导师张日昇教授曾经在某女子监狱,看到服刑人员在床头或墙壁上插着各式各样的花时感叹道:“这就是高墙里的光。”受此启发,我们将来访者化名为冬霞,也希望她在今后的生活中,始终如同冬日阳光一般温暖。

来访者冬霞为33岁女性,入狱前是公司职员,家中有母亲、父亲、哥哥。冬霞自小由奶奶抚养长大。小的时候感到自卑时,非常希望得到父亲的关注,为此而叛逆。与哥哥关系一般,曾怨恨哥哥没有及时关注并帮助自己。入狱时家人很信任冬霞,但是她一直感到非常歉疚,害怕父母受到他人非议。入狱期间,陪伴来访者长大的奶奶去世,母亲也查出患有癌症。冬霞原判刑期13年,由于她认真努力并积极配合接受服刑而获得减刑,减刑后刑期6年半。第一次来咨询时距出监还有70天。

2。临床表现

该来访者自尊得分27分,应对方式在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六个维度上,得分最高的为退避(0。7分),其次是幻想(0。6分),表现为应对方式不成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