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锚理论的内涵
职业锚理论,又称“职业系留点”理论,产生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施恩教授领导的专门研究小组,是对该学院44名MBA毕业生长达12年的职业生涯研究演绎而成的。职业锚(chor)是指当一个人面临职业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正如“职业锚”这一名词中“锚”的含义一样,职业锚实际上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时所围绕的中心,是企业和个人进行职业生涯决策时的核心因素。
【案例】
“锚”准你的生涯——摇摆不定的贾金斯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贾金斯。
在很多年前,当有人正要将一块木板钉在树上当隔板时,贾金斯便走过去管闲事,说要帮他一把。
贾金斯说:“你应该先把木板头子锯掉再钉上去。”于是,他找来锯子,但才锯两三下就撒手了,说要把锯子磨快些。
于是他又去找锉刀。接着又发现必须先在锉刀上安一个顺手的手柄。于是,他又去灌木丛中寻找小树,可砍树又得先磨快斧头。
磨快斧头需将磨石固定好,这又免不了要制作支撑磨石的木条。制作木条少不了木匠用的长凳,可这没有一套齐全的工具是不行的。于是,贾金斯到村里去找他所需要的工具,然而这一走,就再也没见他回来……
贾金斯无论学什么都是半途而废。他曾经废寝忘食地攻读法语,但要想真正掌握法语,必须对古法语有透彻的了解,而没有对拉丁语的全面掌握和理解,学好古法语是绝不可能的。贾金斯进而发现,掌握拉丁语的唯一途径是学习梵文,便又一头扑进梵文的学习之中。
贾金斯从未获得什么学位,他所受的教育也始终没有用武之地,但他的先辈为他留下了一些本钱。他拿出十万美元投资办了一家煤气厂,可是煤气所需的煤炭价钱昂贵,这使他亏了很多钱。于是,他以九万美元的价格把煤气厂转让了出去,开办起煤矿厂来。可他又不走运,采矿机械的耗资大得吓人。因此,贾金斯把在矿里拥有的股份变卖成八万美元,转入了煤矿机器制造业。从那以后,他便像一个内行的滑冰者,在有关的各种工业部门中滑进滑出,没完没了。
贾金斯就在这样的摇摆中每况愈下,越来越穷。他卖掉了最后一项营生的最后一份股份后,用这笔钱买了一份逐年支取的终身年金,可是这样一来,支取的金额将会逐年减少,因此他要是活的时间长了,早晚得挨饿。
资料来源:王大庆,《35岁以前成功的12条黄金法则》,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分析:贾金斯缺乏稳定的职业生涯价值观,没有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锚,所以最终一事无成。个体的择业和从业应该围绕自己的职业锚展开。个体进入新的行业时,原有的积累最好能够得到借鉴。围绕着职业锚进行的职业积累是通往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1978年,施恩教授提出了技术职能型、管理型、自主独立型、安全稳定型和创业型五种类型的职业锚,随后大量的学者对职业锚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在20世纪90年代增加了服务型、挑战型和生活型三种职业锚。
1。技术职能型(teipetenchor)
这一类型的个体追求在技术职能领域的成长和技能的不断提高,以及应用这种技术职能的机会,这些领域包括财务分析、工程技术、营销和系统分析等。个体对自己的认可来自他们的专业水平,他们喜欢面对专业领域的挑战,通常不喜欢从事一般的管理工作,因为这意味着他们不得不放弃在技术职能领域的成就。
2。管理型(generalmanagerialpetenchor)
这一类型的个体追求并致力于工作晋升,独立负责一个部分,可以跨部门整合其他人的努力成果。与不喜欢甚至惧怕全面管理的技术职能型的人不同,他们倾心于全面管理,掌握更大权力,肩负起更大责任。具体的技术职能工作仅仅被他们看作通向更高、更全面管理层的必经之路。他们认为自己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分析能力(在信息不完全以及不确定的情况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在各种层次上影响、监督、领导、操纵以及控制他人的能力),情感能力(在情感和人际危机面前只会受到激励而不会受其困扰和削弱的能力,以及在较高的责任压力下不会变得无所作为的能力)。
3。自主独立型(autonomyindependenchor)
自主独立型的人追求的主要目标是随心所欲地安排自己的工作方式、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追求能施展个人能力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摆脱组织的限制和制约。他们宁愿放弃提升或工作发展机会,也不愿意放弃自由与独立。
4。安全稳定型(securitystabilityanchor)
安全稳定型的个体追求工作中的安全与稳定感,例如安全的工作环境、体面的收入、满意的退休方案和津贴等。他们因为能够预测到稳定的将来而感到放松。安全型的人依赖组织对其能力和需要的识别和安排。为此他们会冒险,也愿意以高度服从组织的价值观和准则作为交换。他们的安全取向主要为两类:一种是追求职业安全,稳定源和安全源主要是一个给定组织中的稳定的成员资格,例如大公司组织安全性高,其成员稳定系数高;另一种是注重情感的安全稳定,包括使家庭稳定和使自己融入团队的感情。
5。创业型(entrepreneurialcreativityanchor)
创业型的人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去创建属于自己的公司或创建完全属于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且愿意去冒风险,并克服困难。在某种程度上,创业型锚同其他类型的职业锚有重叠。追求创造型的人要求有自主权、管理能力,能施展自己的才干。但是,这些不是他们的主要动机或价值观,创造性才是他们的主要动机和价值观。他们可能正在别人的公司里工作,但同时他们在学习并寻找机会。一旦时机成熟,他们便会走出去创立自己的事业。
服务型的人一直追求他们认可的核心价值,例如帮助他人,保障人们的安全,通过新的产品消除疾病等。他们一直在追寻这种机会,这意味着即使变换公司,他们也不会接受不允许他们实现这种价值的变动或工作提升。
7。挑战型(purege)
挑战型的人喜欢解决看上去无法解决的问题,战胜强硬的对手,克服难以克服的困难、障碍等。对他们而言,参加工作的原因是工作给予他们战胜各种不可能的机会,例如攀登科学高峰、侦破重大案件、参与南极考察等。他们需要新奇、变化和困难,如果事情非常容易,他们会马上对工作厌烦。
8。生活型(lifestyle)
生活型个体把享受生活看得非常重要,职业对他们而言只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只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他们希望将生活的各个主要方面整合为一个整体,寻求个人、家庭和职业三者间的平衡和结合。生活型的人需要一个能够提供“足够弹性”的工作环境来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将成功定义得比职业成功更广泛。相对于具体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来说,生活型的人更关注自己如何生活、在哪里居住、如何处理家庭事务等。
经过近30年的发展,职业锚已经成为职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必选工具。职业锚实际上是一个人内心中能力、动机、需要、价值观和态度等相互作用和逐步整合的结果。在实际工作中,人们通过不断审视自我,逐步明确个人的需要与价值观,明确自己擅长所在及今后发展的重点,最终在潜意识里找到自己长期稳定的职业定位,即职业锚。
【案例】
职业锚的稳定性
顾江华毕业于上海一所知名大学,本科所学的专业是信息技术,毕业后在一家中型电脑公司任职。在前几年IT业火爆的时间里,他迅速成长为一名高级白领,月薪7000元,与身边其他同学相比要高出一截,这让他感到很满足。
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IT业不如过去那般火爆了,顾江华的身价自然也不如从前了。此时,他已在上海购买了住房,每月需还近3000元的按揭贷款,面对不断缩水的薪水,他想到了跳槽。
有从事医疗器材的同学建议他做销售,他也看到了这位同学在短短几年内取得的成就:买房、买车,而且银行里还有一笔数目不菲的存款,这些都是推销医疗器材得到的回报。于是他毅然辞去了原有的工作,并在同学的帮助下很快进入一家医疗器材公司,底薪2000元,提成非常丰厚,如果一个月的销售额达到10万元,收入便可过万元。
但是现实并非顾江华想象得那么简单,当他拿到那些医疗器材的资料时,他才发现自己对这些一窍不通,虽然靠死记硬背记住了其中一些功能,但是与客户面对面交流时,还是无法回答客户的问题,更谈不上说服别人购买他的产品了。3个月下来,顾江华无法完成规定的任务,收入当然也很少,还不够支付银行按揭贷款,他只好举“白旗”投降。
资料来源:《四年薪水翻五番,达人讲述加薪和升职秘诀》,华讯财经,201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