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女性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ppt > 第二节 女大学生的学涯规划(第2页)

第二节 女大学生的学涯规划(第2页)

3。生活空间虚实兼重,文化追求古今交融

现代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往往具有现实与虚拟交融对话的特点。一方面,他们注重现实感,讲求实用,不接受过于理想化的宣传教育,同时他们往往过于功利化,对成功感到焦虑,缺少耐力和耐心,从而错失某些重要的机会。另一方面,他们对虚拟世界比较依赖,虚拟空间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优秀的学习能力使他们能迅速学会使用各种新网络工具,网购、网游、网聊是他们重要的生活内容。虚拟的网络生活可以提供丰富的资讯,降低生活成本,释放压力情绪,提高交际的效率。但是,由于网络的非真实性和监管问题,大量反社会的、不道德的、欺诈性的、无用的信息侵蚀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虚拟空间在给大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成为色情暴力宣传、商业欺骗的工具。一些学生痴迷于网络游戏与交际生活而失去了在现实中生活的能力,一些学生由于相信了网络虚假信息被骗财、骗色。因此,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是当今社会亟待重视的问题。

大学生既要学习丰富多彩的现代科学知识,也要探究内涵深厚的经典优秀理论,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接受各种现代文明的洗礼,也要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这种学习方式造就了他们独特的文化品格。现代大学生既追求时尚,对新潮流、新风尚有着极强的敏感性,又尊重优秀理论文化,使他们身上体现出良好的文化底蕴,形成谦虚中和、豁达包容的处世态度。当然,对于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大学生需要有较强的自我和谐能力。在缺少价值观指导的情况下,不少大学生承受着自我价值观内在矛盾与冲突的痛苦,使他们在现实中表现出竞争意识不足、角色转换迟缓、跨文化偏见等问题。因此,加强大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教会大学生处理文化冲突、提高大学生跨文化能力是更为现实的命题。

4。经济差异明显存在,理财能力有待提高

现实生活中,城乡之间、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势必造成这些地区的家庭收入存在差异。大学生家庭收入的差距决定了大学生校园消费方式的不同。有的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他们与最时尚的电子消费品为伴;而另一些学生家庭比较贫困,学费要依靠贷款,日常生活消费要靠家庭成员举债和平时打工的微薄收入支撑,生活相对拮据,身体健康和营养状况相对较差。这些经济条件和消费行为差异使得大学生群体产生一定的分化,同时也使得贫困学生群体在心理和社会能力方面产生分化。一些学生因贫产生攀比、自卑、社会退缩、荒废学业等问题,而另一些学生却因贫励志,学会合理利用个人财富,通过诚实劳动和勤奋学习获取奖学金,成为自食其力、自强不息的表率,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整体而言,由于大学中普遍存在财商教育的缺失,大学生理财意识不足、理财能力不够的问题比较突出。大学生应当意识到并不是拥有大笔的资金之后才需要提高个人理财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不但应学会对个人财务进行合理地计划和恰当地分配,还应学会合法地赚钱和合理地消费,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进行合理的教育投资。

5。人际网络趋密,交际困惑增多

上大学以前,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集中在家庭和同学中,与同学交往的动机比较单纯,所谓“朋友”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学习上的“同盟军”,甚至是“玩伴”。而在大学校园中,人际关系远比中学复杂。当人际关系越来越成为评价一个人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时,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认识开始发生根本性转变,不再以个人好恶来确定与他人相处的标准,力图使自己的人际圈更广、更牢固,对异己给予更大的宽容。

开放的校园环境、多彩的社交活动与强烈的交往需求使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获得极大地丰富。而且,进入大学后,学习压力相对减小,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各种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真实的人际交往环境大大刺激了大学生的社会交际活动,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和能力成长需求迫使大学生走出大学校门,通过打工、求职和课外学术活动等形式与校外人群发生频繁的交往。这些交往经验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生的人际社会阅历,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对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产生了自信心。

尽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人际交往的意愿,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人际交往的苦恼是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有的表现为交往技能的不足,有的表现为交往动机的不足,有的表现为交往过频、疲于奔命,有的表现为人际关系紧张,有的表现为同伴之间的信任危机,有的则表现为师生之间的威权恐惧。要想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大学生需要训练和提高自己的社会化能力。

二、女大学生学涯发展的总体目标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对于大学生而言,如何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呢?我们可以从社会化、学术化、职业化三个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来进一步理解这一问题。

【小资料】

社会化概念通解

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是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的。用弗洛伊德的话说,社会化就是个人学习控制天性的冲动,就是“把野兽关到笼子里”。有关报道中的狼孩、猪孩等就是没有经过社会化的结果。

(一)社会化

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泛指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发展和参与社会生活的必然结果。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提出:社会化就是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对大学生而言,大学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将在大学阶段初步完成从生物机体意义上的“自然人”向承担一定社会责任、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的转变。大学生的社会化,是大学生掌握经济独立的各种条件,在心理上脱离对父母的依赖而获得人格独立,拥有比较稳定的价值观念,形成自己的社会角色,从而最终成为经济和精神双重独立的社会人的过程。

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关键的方面有三个:一个是经济与人格独立,一个是将社会价值规范内化为社会人格,还有一个是社会角色的认同与承担责任。这是从发展的角度做的分类,而更多的人则是从社会化的内容出发进行讨论。我们综合各方面专家的意见把其归纳为性别社会化、经济社会化、人格社会化、价值社会化四个方面。

1。性别社会化

性别社会化的过程是高中阶段性别社会化的延续与成熟过程。在中学阶段,学生的性别角色认同基本完成,但性别社会角色认同却是模糊的,他们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爱恋的感觉,并努力在异性面前展示自己的魅力。由于学校和家庭生活环境约束和学业的压力,性行为受到一定的抑制,他们把一些事定义为男人或女人应做的事,在专业的选择和职业认知上有了一点体验,而这种体验大多来自社会的舆论而非自己的经验。比如,社会上普遍认为正骨师是男性职业角色,而护士是女性职业角色,若是女性从事正骨治疗工作或男性从事护理工作则难以得到广泛认同。

进入大学以后,学生对性别的认识更加深入。随着异**往的加深与恋爱经历的发生,他们对异性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有了更多的了解,从以前自恋式的自我表达转向关注异性的需要,这种转变提高了恋爱的成功率。同时,他们对于钟爱领域的同性佼佼者有了更多的崇拜和认同,异性佼佼者容易唤起他们的偶像情结。与中学时期不同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偶像才能和思想的认同优于相貌和举止,这说明大学生对同性和异性角色认同由形象、声音等外在特征转向内在的人格品质。

大学阶段的性别社会化仍是不完备的。大学生在性别社会化中存在着性道德认知模糊、性责任意识不够和**往自我中心化等问题,产生不少性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均与大学生性别社会化程度不高有关。因此,大学生性别社会化是重要的社会化任务之一。

2。经济社会化

经济社会化是指大学生对现代经济社会知识与技能具备合理的认知,掌握一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行为规范,树立符合现实要求的竞争意识、规划意识和风险意识,拥有正确的消费观、现实的择业观和较强的理财能力。

严格意义上讲,大学生不是完全的经济人,大部分学生还需要父母和亲友提供学习生活的给养,没有经济自主权,但大学生的经济社会化的任务却是现实的需要。大学生经济社会化水平不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如学校财商教育的不足,独生子女家庭的包办,最主要的方面则是社会功利思想对大学生的影响。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大学生完全以自我的价值实现作为其社会行为的核心,注重个人需要和利益的满足,忽视集体和他人的需要;另一些大学生把金钱作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求职就业时过分追求高薪、高福利;还有一些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缺乏自律,甚至不惜为了个人利益铤而走险。当然,也有一些大学生经济社会化水平较高,这些大学生能够合理地使用金钱,运用储蓄和投资手段理财,通过合法手段改善经济状况或实现目标,懂得奉献,重视个人信用,了解如何在网络商务中减少支出和控制财务风险等。这些观念、能力和行为是大学生经济社会化成熟的标志性特征,也是大学生经济社会化的具体目标。

【小资料】

中外对“社会化”一词的不同理解

关于“社会化”一词,中外有不同的理解:(1)以美国S。柯尼格为代表的学者,从社会规范的角度来解释社会化,认为社会化是一种过程,个人由此成为他所出身的那个社会的一分子,他的一举一动都符合该社会的民俗民德。(2)以美国E。A。罗斯为代表的学者,从社会意识(群属之感)的角度来解释社会化,认为它是在团体中与同伴产生共同行动的能力和意志时的一种群属之感的发展。(3)以中国孙本文为代表的学者,从行为改变的角度来解释社会化,认为社会化有无数的刺激约束个人的反应,使之成为社会所规定的行为,这种作用也被称为个人社会化。

3。人格社会化

人格社会化是指大学生通过社会互动和学习,形成个人内在稳定的动机、习惯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稳定的态度等动力特征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模式的过程。

当前,大学生群体的人格发展并不是很完备,加上生活和学习压力的影响,人格障碍导致的人际矛盾和自我烦恼时有发生,表现为过度依赖、内在冲突或自我强迫,如:一些人的人格偏离常态,出现社会行为和功能异常,不但自身难以适应学习生活,还会对他人造成负面影响;一些人表现得非常的“冷静”,我行我素,常常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影响他人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一些人表现得过分“热情”,他的帮助会成为别人强烈的心理负担;一些人表现得过分“敏锐”,常常怀疑别人攻击自己,搞得人人自危;而另一些人则表现得特别“认真”,被大家评为毫无幽默感的人;还有的人表现得特别“天真”,喜怒由性,可以轻信任何人的话……这些现象均是社会性人格不成熟的表现。这些人的智力并无异常,但从社会成熟的角度看,他们的知、情、意、行与社会环境却是不协调的。

人格的社会化是个成熟的过程。现代大学生健康的社会人格包括个性的独立、为人处事的客观现实、社会关系的平等利他及人格内在结构的自我和谐等核心特征。这些社会化人格的获得仅依靠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难以实现的,还要依靠大学生主动的自我塑造和积极的自我实践,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积累经验。

4。价值社会化

价值社会化主要指政治意识、道德观念以及生活价值的社会化。价值社会化,就是学生通过学习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生活经验,接触某种政治文化、道德体系和人生哲理,形成国家和社会所倡导和要求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内化价值,培养政治立场、参政议政能力、伦理道德情操和个人生活方式的过程。

在政治意识社会化过程中,大学生通过了解时势政治和参与政治活动,逐渐形成政治观点、政治规范和政治情绪。因此,良好的政治社会化目标,既包括大学生形成符合政治社会主流和历史潮流的政治价值观,又包括大学生能合理地调适政治情绪,按照政治规范去参与各种政治活动和表达政治观点。现实中,一些大学生在政治方面表现得很不成熟,一些学生对政治漠不关心,对社会事件麻木不仁,缺少社会理想与政治视野;而另一些学生则对政治过于热情,面对各种政治事件和社会问题时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爆发过**绪,产生冲动行为,这些均是政治社会化不足的表现。

在道德社会化过程中,大学生虽已具备较为稳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取向,但社会化的过程仍然艰难,充满矛盾与冲突。一方面,理性的、纯洁的和超现实的道德感支配着大学生的道德生活;另一方面,现实中种种功利化的道德观念冲击着他们道德体系的大坝。在两方面相互激**的作用下,大学生们道德体系发生分化,有的人完全成为功利化的社会价值的“俘虏”,极少数人仍保持着理想化的超现实道德的“贞节”,而多数人在道德社会化中学会了妥协与适应,他们学会固守自我道德与社会道德的底线,了解不同群体的道德原则之间的差异,能够按照社会情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道德行为,从而形成更灵活的行为方式,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成熟的道德践行者。

在生活价值社会化的过程中,大学生通过学习并接纳多元的生活价值观,学会坚持自己的生活价值观,学会宽容和接纳不同的文化价值。但价值多元化也给他们带来烦恼,由于选择能力的不足和受情绪波动的影响,在生活价值的选择上他们往往表现为随意性和动摇性。他们也许昨天还能乐观地看待生活的一切,今天却可能因为一次挫折而对生活心灰意冷。尽管如此,大学生群体从整体而言是健康向上的,在生活价值社会化的过程中他们坚定地前行着,最终必然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现实的生活策略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社会化是大学生全面成才的一部分,是个人长期积累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内化为个人的品格和行为的过程,也是个人心理、社会能力再塑造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大学生的人格成长和社会适应特别重要,因此,大学生应当重视社会化问题,把它作为学涯中的主要任务来看待。

(二)学术化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