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相关概念
一、职业生涯
从一个人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人生经历中,存在着不同的生命周期,有社会生命周期、生物生命周期和职业生涯周期。而其中最重要的、起作用时间最长的则是职业生涯周期。从任职前的职业教育培训,到寻求职业,再到就业从业、职业转换、逐步晋升,直到完全脱离职业工作,职业生涯周期占据了人的大部分时间。因此,它对个人、家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对职业生涯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界定。法国的权威词典将职业生涯界定为“表现为连续性的分阶段、分等级的职业经历”。美国学者雷蒙德·伊诺认为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经历的与工作相关的经验方式,这种工作经历包括职位、职务经验和工作任务。罗斯威尔和思莱德将职业生涯界定为人的一生中与工作相关的活动、行为、态度、价值观、愿望的有机整体。根据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的定义: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经历,它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我国学者李宝元认为,职业生涯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一生中与工作有关的经历和体验。职业生涯规划要求你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事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最初的专业选择和最初的职业选择最为关键。尽管不同的学者对职业生涯有不同的认识,但作为一种客观存在,职业生涯有其基本含义(如表1-3所示)。
表1-3职业生涯的几个维度的界定
二、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又称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如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制定有关个人一生中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也可以解释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根据个人现状和环境因素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通道,并采取行动和措施,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根据定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首先要对个人特点进行分析,正确认知自我,科学地剖析自我,再分析所处组织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生涯机会评估,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一个人的事业目标,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并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
对大学生而言,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个性特质,对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充分的认知,在对现在及将来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的工作做出方向性的计划安排。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尤其需要注意合理安排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
三、职业生涯管理
美国组织行为专家道格拉斯·霍尔认为,职业生涯管理是指企业帮助员工制订生涯计划和生涯发展的一系列活动。根据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的定义,职业生涯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企业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帮助其职业生涯发展的一系列活动。职业生涯管理是企业为实现每位员工自主开发精神资源的有效管理方式。职业生涯管理能够缩小企业和员工目标方面的差异,并避免差异造成员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等的丧失。
综上,职业生涯管理是指组织和员工共同对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和反馈的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员工和组织共同努力和协作,使每个员工的生涯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一致,使员工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相吻合。
职业生涯管理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个人主动进行的职业生涯管理,简称自我职业生涯管理(individualagement)。一般包括职业通道管理、员工职业生涯设计、能力开发、检查评估和反馈修正等步骤。员工是自己的主人,自我管理是职业生涯成功的关键。二是由组织主动实施的职业生涯管理,简称组织职业生涯管理(anizatiement)。这是由组织实施的旨在开发员工的潜力、留住员工、使员工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系列管理方法。组织协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教育、训练、轮岗等发展的机会,促进员工生涯目标的实现。
四、心理契约
心理契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运用在职业生涯管理中,主要是指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一种心理认同和相互承诺。这个概念最早于1960年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美国著名行为学家阿吉里斯在其《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提出。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则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即每一组织成员与其组织之间每时每刻都存在的一组不成文的期望。它虽然不是一种有形的契约,但它确实发挥着一种有形契约的影响。对心理契约的理解,可以描述为这样一种状态:企业的成长与员工的发展的满足条件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载明,但企业与员工依然能找到决策的各自的合意点,如同一纸契约加以规范。即企业了解和满足每个员工的发展期望,员工也因此为企业的发展全力奉献。如同曹威麟、朱仁发、郭江平所述,心理契约这种隐性协议也是当事人的合意,是当事人共同关切的问题中达成一致的部分,是一种隐性的协定。当事人明白这种隐性协议中各自期待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
【本章小结】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劳动者能够稳定从事的有酬工作。职业在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职业具有如下十个方面的特性:社会性、专业性、经济性、稳定性、规范性、群体性、同一性、差异性、层次性、时代性。
职业分类在世界上被视为国家经济以及劳动力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经济管理和国家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的一项系统工程。职业分类有国际标准职业分类等。
提高自身的素质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职业素质包括体能素质、智能素质与非智力素质三大类,每个大类又逐级划分为若干次级类别。职业素质的基本特性包括职业性、稳定性、内在性、整体性、发展性。
职业资格包括各种资格认证和证书。在寻找职业信息时,要注意职业信息的差别,多方拓展寻找职业信息的途径。
当代工作环境的新特点包括无边界职业生涯、新型工作契约等。
【复习思考题】
1。职业的概念是什么?职业有哪些特性?
2。职业素质与职业人之间有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