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目标:年薪10万元。
3。2010—2020年
学历目标:攻读并取得博士学位。
职务目标:著名外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大学的外聘讲师。
能力目标:科研能力突出,在国外权威刊物发表论文;形成自己的管理理念,有很高的演讲水平,具备组织、领导一个团队的能力;与公司决策层有直接流畅的沟通;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有广泛的社交范围,在业界有一定的知名度。
经济目标:年薪20万元。
五、成功标准
我的成功标准是个人事务、职业生涯、家庭生活的协调发展。
只要自己尽心尽力,能力得到发挥,每个阶段都有切实地提高,即使目标没有实现(特别是收入目标),我也不会认为自己是失败的。给自己太多的压力本身就是一件失败的事情。为了家庭牺牲职业目标的实现,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在28岁以前一定要有自己的家庭。
六、职业生涯目标与自身条件的差距
了解自己的差距,并迎头赶上。
差距:欠缺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欠缺作为高级职业经理人所必备的技能;欠缺快速适应能力;身体适应能力不足;社交圈子太窄。
七、缩小差距的方法
1。学习与培训方法
(1)充分利用硕士研究生毕业前在校学习的时间,为自己补充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参与社会团体活动,广泛阅读相关书籍,选修、旁听相关课程,考取技能资格证书等。时间:2008年7月以前。
(2)充分利用公司给员工提供的培训机会,并争取更多的培训机会。时间:长期。
(3)攻读管理学博士学位。时间:五年以内。
2。讨论交流方法
(1)在校期间多和老师、同学交流,毕业后选择和其中某些人经常交流。
(2)在工作中积极与上司沟通,加深了解;参加校友联谊活动,经常与他们接触、交流。
3。实践锻炼方法
(1)锻炼自己的注意力,使自己在嘈杂的环境里也能思考问题,正常工作。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保证6~8小时睡眠时间,每周锻炼3次以上。
(3)充分利用自身的工作条件扩大社交圈,重视同学交际圈,重视同每个人的交往。
资料来源:陈碧华、许向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思考题:1。这位同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哪些优点和不足?如何修改?
2。请借鉴该同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一个自己的职业生涯五年规划。
案例二美国知名企业家比尔·拉福的职业生涯规划
背景:一个美国小伙子立志做一名优秀的商人。中学毕业后他考入麻省理工学院,没有读贸易专业,而是选择了工科中最普通、最基础的专业——机械专业。大学毕业后,这位小伙子没有马上投入商海,而是考入芝加哥大学,攻读为期三年的经济学硕士学位。出人意料的是,获得硕士学位后,他还是没有从事商业活动,而是成为公务员。在政府部门工作五年后,他辞职下海经商。又过了两年,他开办了自己的商贸公司。20年后,他的公司的资产从最初的20万美元发展到2亿美元。这个小伙子就是美国知名企业家比尔·拉福。
1994年10月,比尔·拉福率团来中国进行商业考察,在北京长城饭店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谈道,他的成功应得益于他的父亲的指导,他们共同制定了一个重要的生涯规划,是这个生涯设计方案使他功成名就。
第一阶段:工科学习
选择:中学时代,比尔·拉福就立志经商。他的父亲是洛克菲勒集团的一名高级职员,他发现儿子有商业天赋,机敏果断,敢于创新,但经历的磨难太少,没有经验,更缺乏必要的知识。于是,父子俩进行了一次长谈,并描绘出职业生涯的蓝图,因此,升学时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直接去读贸易专业,而是选择了工科中最基础、最普通的机械专业。
收获:比尔·拉福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四年,除了本专业,还广泛接触了其他课程,如化工、建筑、电子等,这些知识在他后来的商业活动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阶段:经济学学习
选择:大学毕业后,比尔·拉福没有立即进入商海而是考入芝加哥大学,开始了为期三年的经济学硕士课程学习。
收获:比尔·拉福掌握了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搞清了影响商业活动的众多因素,还认真学习了有关法律和微观经济活动的管理知识。几年下来,他对会计、财务管理也较为精通,在知识上已完全具备经商的素质。
第三阶段:政府部门工作
选择:比尔·拉福拿到经济学硕士学位后考取了公务员,在政府部门工作了五年。
收获:在环境的压力下,比尔·拉福养成了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由稚嫩的热血青年成长为一名老成、处事不惊的公务员,并结识了各界人士,建立起一套关系网络,为后来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便利条件。
第四阶段:通用公司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