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户冢廉:《陶行知送给孩子们的礼物》,载《生活学校》1935年3月号。
[日]陶行知述,牧野伊平译:《中华民国的“小先生”普及教育运动》,载《教育》1935年6月号。
[日]留冈清男:《应用同样程度的关心来注视邻邦中国的动向》,载《教育》1935年6月号。
[日]村田孜郎:《抗日中国的背景(陶行知与国难教育社)》,载《日本评论》杂志临时增刊《抗日中国的解剖》,1937年8月10日。
[日]中保与作:《抗日人民战线派的背后(陶行知与国难教育社)》,载《日本评论》杂志临时增刊《抗日中国的解剖》,1937年8月10日。
[日]牧野伊平、赵如珩译:《怎样看待小先生运动》,载《青年教师》1939年5月号。
[日]牧野伊平:《中国的生活教育运动》,载《训导生活》1940年2月号。
[日]《陶行知》,载《亚洲人名事典》,创元社1940年4月号。
[日]桥川时雄:《陶行知》,载《中国文化界人物总鉴》,中华法令编译馆1940年。
[日]国分一太郎:《中国的孩子——以其为主体的文化生活基础》,载城户幡太郎、波多野完治、百田宗治编《儿童文化》上册,西村书店1941年2月。
[日]大久保庄太湖:《近代支那的平民教育运动》,载《东亚人文学报》第2—3期,1942年。
[日]国分一太郎:《中国旧秩序下的儿童文化性格》,载《新儿童文化》第2册,有光堂1944年5月。
[日]海后宗臣:《近代中国儿童的特点》,载《近代中国文化读本》,光风馆1944年5月。
[英]陶露西·尼达姆:《育才学校》,载《育才学校手册》英文版,重庆育才学校1945年印。
[英]爱务华·罗波夫:《育才播种民主》,载《育才学校手册》英文版,重庆育才学校1945年印。
[美]赵冕:《为了民主中国的教育》,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博士论文,1946年5月印。
[日]小野三郎:《中国的民众教育家》,载《改造评论》1946年9月号。
[美]司徒雷登:《我所认识的陶行知》,载陶行知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印《陶行知先生纪念集》,1946年。
[美]毕莱士:《纪念陶行知博士》,载陶行知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印《陶行知先生纪念集》,1946年。
[美]傅里曼:《悼陶行知》,载陶行知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印《陶行知先生纪念集》,1946年。
[美]詹生:《念陶先生》,载陶行知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印《陶行知先生纪念集》,1946年。
[美]贤明大将军:《哀念陶行知博士》,载陶行知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印《陶行知先生纪念集》,1946年。
[加]文幼章:《悼念我的朋友陶行知博士》,载陶行知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印《陶行知先生纪念集》,1946年。
[加]文幼章:《陶行知:一个创造性的教育天才》,载陶行知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印《陶行知先生纪念集》,1946年。
[日]斋藤秋男:《重庆社会大学的设想》,载《新中国》1947年3月号。
[日]赤津益造:《陶行知先生》,载《教育》1950年1月号。
[日]国分一太郎:《评〈新中国教师之父——陶行知〉》,载《教师之友》1952年1月号。
[美]朱宕潜:《陶行知与中国教育》,1953年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博士论文。
[日]斋藤秋男:《陶行知——中国的政治抒情诗人》,载《东洋文化》1954年1月号。
[日]斋藤秋男:《从武训问题到陶行知的批判》,载《教师之友》1954年4月号。
[日]斋藤秋男:《反动势力支配下之中国知识分子先驱——陶行知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载《思想》1954年12月号。
[日]《陶行知》,《外国人名事典》,平凡社1954年。
[日]户冢廉:《世界的少年少女——中国的小先生》,载《小笠的少年少女报》第4期,1955年4月25日。
[日]斋藤秋男:《陶行知——中国教育史上人物的研究》,载《教育研究》1956年3月号。
[日]户冢廉:《生活学校》,载《学校教育》第2卷《日本教育之遗产》,明治图书,1957年。
[日]小林文男:《亚洲接受杜威思想的问题》,载砂泽喜代次编《杜威教育思想之研究》,1957年。
[日]新岛淳良:《中国教育之现状和课题》,载《中国研究所研究资料》,1958年。
[日]斋藤秋男:《陶行知》,载教育史研究会编《教育史研究》第3卷,东洋出版社1958年3月。
[日]斋藤秋男:《方明先生和上海教师运动》,载《教师之友》1958年3月号。
[日]《陶行知》,《中国近代史研究指南》,载《大安》1959年1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