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陶行知网站 > 附录 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文献要目03(第10页)

附录 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文献要目03(第10页)

肖起清:《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实思考》,载《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涂雪峰:《陶行知与近代中国的交通事业——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10周年》,载《克山师专学报》2001年第4期。

邓俊俊:《陶行知的德育观与当代德育》,载《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雷军平:《西部大开发与陶行知农村教育思想初探》,载《科学·经济·社会》2001年第4期。

李晓星:《陶行知师德教育理论与现代师德建设》,载《教书育人》2001年第4期。

石奇印:《陶行知的师德及其现实意义》,载《池州师专学报》2001年第4期。

孙景峰:《陶行知教材编辑出版思想与实践》,载《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金林祥:《日本陶行知研究的两位先驱》,载《教育评论》2001年第5期。

王维中:《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的启示》,载《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洪祥生:《陶行知的终身教育思想》,载《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张秀琴:《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及其意义》,载《青海师专学报》2001年第5期。

袁忠霞:《陶行知终身教育思想与教师的继续教育》,载《继续教育》2001年第5期。

陈丽:《论陶行知的德育思想》,载《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张秀琴:《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及其意义》,载《青海师专学报》2001年第5期。

金林祥:《20世纪90年代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综述》,载《教育研究》2001年第6期。

陶有峰:《解放孩子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学习〈陶行知文集〉之解放孩子的几点思考》,载《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年第7期。

李菁华:《浅谈陶行知的教学改革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载《教育探索》2001年第9期。

龙显均:《陶行知教育思想简论》,载《教育艺术》2001年第9期。

王子元:《借鉴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实施素质教育》,载《基础教育研究》2001年第9期。

陈鼎中:《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文选〉评介》,载《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年第10期。

梅汝莉:《陶行知与新世纪的教育》,载《民主》2001年第10期。

刘延东:《在纪念陶行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载《民主》2001年第10期。

邹国华:《有感于陶行知“喂鸡”》,载《江西教育》2001年第10期。

唐爱民:《陶行知成人教育思想述要》,载《成人教育》2001年第10期。

王荣成,胡清善:《陶行知与我国近代学制》,载《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1期。

梅汝莉:《陶行知与新世纪的教育》,载《北京教育》2001年第12期。

宋传庆:《“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学习、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载《人民教育》2001年第12期。

吴华钿:《论陶行知的考试观》,载《教育探索》2001年第12期。

游宇明:《学点陶行知的“心计”》,载《教书育人》2001年第13期。

张廷贵:《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载《教学与管理》2001年第16期。

刘艳慧:《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生物课堂教学改革》,载《教书育人》2001年第21期。

海巴根:《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第1期。

阮素莲:《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与儿童创造力培养》,载《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唐恒振:《做创新型教师,育创新型人才——再读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之启示》,载《丹东师专学报》2002年第1期。

王群生:《“天下第一关”——我所认识的陶行知先生》,载《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屠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上)》,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刘红斌:《创新·实践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载《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李庚靖:《中国陶行知研究80年概述》,载《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杨瑞清:《学会赏识——陶行知先生儿童教育思想学习心得》,载《中小学教学研究》2002年第1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