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爱明:《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新形势下的校园文学社活动》,载《教学与管理》1997年第4期。
盛风:《陶行知诗讽胡适》,载《江淮文史》1997年第4期。
曲铁华:《论陶行知对中国现代师范教育的杰出贡献》,载《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
赖德一:《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学法初探——兼谈查有良的〈大教育论〉》,载《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第4期。
陈仁发:《陶行知在香港》,载《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第4期。
龚思雪:《周恩来与陶行知》,载《党史博采》1997年第4期。
邬蓉桦:《相濡以沫在“育才”——记抗战时期陶行知先生与共产党人的友谊》,载《文史杂志》1997年第5期。
陈汉才:《试论陶行知的中西文化教育观》,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6期。
齐易:《陶行知与他创办的育才学校音乐组》,载《人民音乐》1997年第8期。
沈俊峰:《陶行知和吴树琴的患难之爱》,载《陕西教育》1997年第9期。
杨克贵:《略论陶行知教学思想的几个问题》,载《教育研究》1997年第10期。
胡国枢:《生活教育理论的当代价值与世界意义——兼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全”功能》,载《教育研究》1997年第10期。
梅汝莉:《让历史启迪未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对未来教育的天才构想》,载《中小学管理》1998年第1期。
孟维杰:《谈陶行知体育思想的启示》,载《松辽学刊》1998年第1期。
徐玮:《重视学校图书的陶行知先生》,载《上海教育》1998年第1期。
蔡勇强:《陶行知普及教育思想初探》,载《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遇桂敏:《陶行知师德学说浅论》,载《教育探索》1998年第2期。
马能源:《寓教于诗教人求真——谈陶行知教育诗篇的思想建构》,载《职教通讯》1998年第2期。
冯雪红:《陶行知女子教育思想刍议》,载《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朱子善:《毋忘求真——关于陶行知生平事迹的几点辨析》,载《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郑显银:《陶行知素质教育思想初探》,载《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第3期。
操晓林:《记先父操震球追随陶行知的一生》,载《江淮文史》1998年第3期。
江巧珍:《陶行知与施剑翘》,载《江淮文史》1998年第3期。
张典兵:《陶行知实践教育思想的表现与启示》,载《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
张彬:《陶行知教育思想探析》,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第3期。
谢瑞俊:《教师的楷模——陶行知》,载《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
阎广芬:《情感教育的典范——陶行知》,载《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
王世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初探》,载《合肥教院学报》1998年第4期。
李日仙:《陶行知在育才学校的美育实践述评》,载《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
杨平:《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述评》,载《北方论丛》1998年第6期。
李世峰:《陶行知人口论初探》,载《人口与经济》1998年第6期。
张国:《教育现代化与陶行知研究》,载《广州师院学报》1998年第12期。
陈福翔:《从陶行知的考试观看他的素质教育思想》,载《天津教育》1999年第1期。
张心龙:《论陶行知的德育思想》,载《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周昭坎:《爱满天下的陶行知》,载《海内与海外》1999年第1期。
王凤玉:《陶行知儿童创造力教育思想》,载《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马永霞:《陶行知的普及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启示》,载《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徐文武:《陶行知的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载《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沈慧伟:《论陶行知教育理论与师范教育》,载《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