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陶行知网站 > 附录 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文献要目02(第5页)

附录 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文献要目02(第5页)

邝忠龄:《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使儿童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载《行知研究》1985年第4期。

孙传华:《陶行知的教育经济学思想》,载《行知研究》1985年第4期。

鲁永琦、王昌畴:《学习陶行知,改革乡村师范教育》,载《行知研究》1985年第4期。

大朋:《发扬新安旅行团的好传统好作风——回忆新安旅行团成立五十周年》,载《人民日报》,1985年6月9日。

董宝良、喻本伐、周洪宇:《陶行知生平求是》,载《广东教育学会通讯》1985年第8期。

夏德清:《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筒述》,载《职业技术教育》1985年第9-10期。

马朋人、宋之保:《“六大解放”的现实意义》,载《师范教育》1985年第10期。

刘季平:《试谈社会主义教育与陶行知教育思想》,载《教工》1985年第ll期。

聂荣贵:《纪念陶行知,学习陶行知》,载《四川教院学报》1986年增刊第1期。

胡晓风:《为中围教育觅曙光》,载《四川教院学报》1986年增刊第1期。

龚思雪:《伟大的人民诗人陶行知》,载《四川教院学报》1986年增刊第1期。

赵一明:《缅怀陶行知先生》,载《四川教院学报》1986年增刊第1期。

刘季平:《〈武训传〉批判对教育的影响》,载《行知研究》1986年第1期。

李炳均:《论陶行知提倡‘新武训精神’的积极意义》,载《行知研究》1986年第1期。

吕长春:《集体的新武训是一种斗争精神》,载《行知研究》1986年第1期。

陈文达:《陶行知与武训精神》,载《行知研究》1986年第1期。

慕光哲:《论批判〈武训传〉株连陶行知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危害》,载《行知研究》1986年第1期。

李榷:《学习陶行知的教育评价学说,加强中小学教育的教育评价》,载《行知研究》1986年第1期。

王笑伟:《陶行知办师范教育的基本特点》,载《行知研究》1986年第1期。

宣谛之:《关于社会大学的回忆》,载《行知研究》1986年第1期。

喻本伐:《陶行知艺友制师范教育理论述评》,载《湖北教院学报》1986年第1期。

高时良:《论陶行知》,载《福建师大学报》1986年第1期。

陆维特:《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当代》,载《陶研通讯》(闽)1986年第1期。

张瑞征:《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印尼的传播》,载《陶研通讯》(闽)1986年第1期。

谭兆鹏:《论陶夫子的“生活即教育”思想的五要义》,载《陶研通讯》(闽)1986年第1期。

丁明宽:《陶行知的教学论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载《南京师大学报》1986年第1期。

陶研室:《陶行知教学观》,载《教育评论》1986年第1期。

欧本谷:《试论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载《西南教育论丛》1986年第1-2期。

聂祖芬:《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论的哲学基础》,载《华南师大学报》1986年第2期。

何国华:《文化巨子南征的第一人——陶行知在粤、港的教育活动》,载《华南师大学报》1986年第2期。

张劲夫:《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座宝库——祝《陶行知全集》出版》,载《行知研究》1986年第2期。

王厚宏:《陶行知教育思想今天仍然有很强的针对性》,载《行知研究》1986年第2期。

杨应彬:《陶行知教育思想浅识》,载《行知研究》1986年第2期。

楼化篷:《论陶行知的革命转变》,载《行知研究》1986年第2期。

丁丁:《大众教育问题研究》,载《行知研究》1986年第2期。

潘冷云:《陶行知的教育哲学》,载《行知研究》1986年第2期。

吕景星:《陶行知的家庭教育观》,载《行知研究》1986年第2期。

季新如:《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落实义务教育法》,载《行知研究》1986年第2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