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亲子沟通与儿童学业成就有关吗 > 一学业成就是否代际传递 量的研究(第2页)

一学业成就是否代际传递 量的研究(第2页)

1。父母受教育水平、亲子沟通和儿童学业成绩的关系

本书的基本假设就是:父母的受教育水平通过其亲子沟通各层次变量的中介作用而对儿童学业成绩产生影响。因此,本章首先要检验这一假设是否成立。被试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的基本情况如下:父亲受教育水平达到初中、高中和大学及以上的分别为18。2%、41。1%和40。7%;母亲在三种受教育水平上的百分比分别为24。1%、38。3%和37。6%;两者之间存在中等程度正相关(r=0。61,p0。001)。父亲和母亲受教育水平与儿童学业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和0。32(p0。05,无显著差异,但母亲和不同性别儿童沟通的类型分布显著不同,χ2(3)=8。70,p0。05。

具体分布情况见表4-7:半数以上母亲与女儿的沟通为高关系高问题型,其次是高关系低问题,人数和比例最少的是低关系高问题类型;而男孩与母亲保持高关系高问题型沟通的比例不到40%,按照比例大小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沟通类型分别是低关系低问题和高关系低问题沟通,三者比例差异不大。

这说明大部分(72。2%)女孩与母亲的沟通是亲密融洽的,三分之一以上(38。2%)母女沟通解决问题的效果不佳;而近三分之二(65。5%)的男孩与母亲的沟通表现出两极分化:要么关系融洽且能解决具体问题,要么两方面质量都较差。这与以往研究(Harris&Man,1991)所发现的亲子沟通的同性别原则部分一致。

表4-7不同性别儿童与母亲沟通类型的比较(%)

其次,三类儿童亲子沟通类型的比较。

采用卡方检验考察三组被试在四种沟通类型的分布上是否存在差异。检验结果显示三组被试在四种不同的亲子沟通类型中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父亲与儿童的沟通类型上卡方检验的结果为χ2(6)=25。72,p0。001,母亲与儿童沟通的检验结果为χ2(6)=23。77,p0。001。表4-8呈现了被试在不同沟通类型上的分布情况。

表4-8三组被试在不同沟通类型上的人数分布(%)

如表4-8所示,在父亲与儿童的沟通中,学习较差组被试大多集中在低关系低问题和高关系低问题两种沟通类型中(共66。7%),这两种类型的共同特点是亲子之间不能通过沟通成功解决其所面临的任务或问题,这可能是影响儿童认知和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与此相对的是,多数学习优秀组被试(70。3%)都属于最理想的高关系高问题类型。在母亲与儿童的沟通中,学习较差儿童表现出两种趋势,近半数家庭属于低关系低问题类型,另一部分(48。6%)分别属于两个高关系组,从而表现出其母子沟通的两大特征,或者不闻不问,或者疼爱为主。而作为对照组的学习优秀被试则表现出与父子沟通相似的类型,即多集中在高关系高问题类型中。

4。三类儿童在亲子沟通系统上的差异

(1)三类儿童在两种沟通关系层面的比较

首先,以被试类型、性别和年级为自变量,以父母在亲子沟通中的地位、沟通的平衡性、一致性得分为因变量,采用多元多因素方差分析考察三个分类变量对沟通系统的影响,结果发现被试类型主效应显著,F(8,664)=2。54,p0。05,性别和年级与被试类型、三因素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F(8,664)=0。72、0。85、0。61,ps0。05。因此,下面将专门比较三类儿童在沟通系统上的得分差异。

以被试类型为分类变量,以父母在亲子沟通中的地位、沟通的平衡性、一致性得分为因变量进行One-WayANOVA,结果发现三组被试在父母沟通地位、两种沟通的平衡性、一致性等四个指标上得分都存在显著差异,具体结果如表4-9所示。

表4-9三类儿童在两种沟通的关系分量表上得分的比较(M±SD)

Scheffe事后检验表明,学习较差组儿童父亲和母亲的沟通地位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尤其是学习优秀组(学习优秀组儿童两沟通子系统平衡性和一致性得分都最低)。这说明相对于学习优秀组来说,学习较差儿童父亲和母亲在亲子沟通中所起作用都较小。此外,研究还发现,学习较差儿童在两种沟通的一致性维度上的得分最高,说明其父亲和母亲与儿童沟通过程中存在较严重的观点、期望和做法的不一致现象,两种沟通的不一致可能也是儿童学业成绩较差的一个影响因素。

(2)三类儿童在两种沟通的关系层面的类型学分析

首先,两种沟通的关系层面的类型学分析。

以父子、母子两沟通子系统的平衡性和一致性两维度的平均分为标准,可以将亲子沟通关系划分为四种类型:平衡一致型(即平衡性和一致性得分均低于平均分,注:量表中分数越高表示越不平衡、不一致)、平衡不一致型(即平衡性维度得分低于平均分,而一致性得分高于平均分)、不平衡一致型(即平衡性维度得分高于平均分,而一致性得分低于平均分)、不平衡不一致型(平衡性和一致性得分都高于各自的平均分)。描述统计结果显示分别有114、105、56和96个家庭归入以上四种类型,相应比例分别为30。7%、28。3%、15。1%和25。9%,即在本研究中被归入不平衡一致型沟通的家庭最少、其他三种类型差异不大。这可能意味着平衡性是一致性的必要前提,即不平衡性家庭沟通,通常也存在沟通不一致的问题。采用卡方检验考察四种类型在不同性别和年级上的分布,结果表明沟通类型在不同年级和性别上的分布不存在显著差异,χ2(3)=1。25,χ2(3)=5。49,ps0。05。

其次,三类儿童在两种沟通的关系层面的类型学分析。

采用卡方检验考察三组被试在四种沟通类型的分布上是否存在差异。检验结果显示他们在沟通类型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χ2(6)=35。29,p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