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年轻的地理教师表示:
“教研活动当然要参加。我们学校每个年级只有两个班,实际只有我一个人教这两个班,要想一起备课根本没有可能。教研室组织的各项活动都很实际。而且,教研活动时我还可以接触到其他同行,大家是教同一年级的,遇到的问题也都差不多,相互交流很有意义。”
当然,不同学校对集中教研活动在态度上存在差异。尤其是那些名校,与普通学校相比,要洒脱一些。
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这样说:
“我们重点学校的教师对区里的教研活动还是很重视的,一般都会去。当然与普通学校或者薄弱校相比,可能挑剔些,比如有些老师会打听一下,这次什么内容?谁来主讲?如果觉得内容或者主讲人不是太理想,或者认为要讲的内容自己已经很了解,就可能不去——偶尔的啊,哈哈。我们学校因为离教研活动地点比较远,学校每天会安排车子送不同学科教师去参加活动。
现在有些教研活动都是与继续教育挂钩的,如果不去就拿不到学分。不过一般也管得不是很严,有时候没去的老师请人代签一下到。最极端的,这个年级组5个老师只去了一个,就把其余几个人的名字都签上了,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啊。比如我就很规矩啊,一般是每次都到的。当然,比较而言,新教师会更积极,老教师稍微挑剔些。”
湖北省某地级市重点中学高中化学教师表示:
“我们学校对于区里的教研活动不是特别重视。讲到考试分析什么的那是一定要去参加的——得知道和别人比起来怎么样啊,特别是主要的问题,错误类型及原因,不同学校分别有哪些漏洞等。至于教科书分析什么的,我们有时候就不一定去参加。很简单,我们学校是本地区最好的学校啊。每个学科最好的老师一多半都在我们学校,许多人本身就是兼职教研员,教研活动的主讲还经常会找我们的老师担任。学校又有集体备课,我们自己的集体备课可能对老师帮助更大。你想,全区活动要面对各种学校,有和我们差不多的好学校,也有比较薄弱的学校,生源差距太大了,教师队伍水平也不同,所以全区的教研活动肯定要照顾大多数,这样针对性当然就不强了。我们自己的备课组活动就不用考虑那么多,就是我们自己的学生,就考虑他们的情况。对我们来说当然更有效率。”
在小学阶段,如前所述,自从取消“小升初”考试后,各学科的教研活动趋向式微。但仍然维持着一定基础。根据北京市西城区某位参加工作近两年的小学数学教师的经历,她所在区数学教研活动的情况大致如下:
“全区同一年级教师参加的活动大致每个学期至少会有三次,主要是这个年级的教研员的报告。比如教材分析,上个学期考试情况——基本情况啦、主要问题啦,还有这个学期的教学重点什么的。另外还有全区范围的活动就是研究课,题目由区里统一安排,但分片进行,我们区大致分为5个片,每个片有一所学校承担研究课,其他学校的教师根据地理位置分别到开课的学校去参加活动。
现在是没有全区统考,不过有北京市教学质量监测,会抽查某个学校、某个年级、某个学科。所以学校还是很重视教学质量。这些教研活动教师们都会很自觉参加。”
无论中学还是小学,语数外这样最基本的科目,还有中学的理化生史地政治等科目,教研活动比较强,音体美科目,以及比较新的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等科目,虽然教研活动频次相对会少一些,但集中的教研活动也是一定会举办的。
附录1:
时间:2008年10月10日下午2:00
地址:海淀教师进修学校
年级、科目:初中三年级数学
活动主题:期中复习指导
主讲人:海淀区教研室初三年级数学教研员
老师们好。今天,我们来进行关于期中的教学分析。在这个之前我想就这一段时间我听课的情况跟大家做一点汇报。
这一段时间呢我们经常到学校去听课,老师讲的比较多的是实数那一部分。有很多老师,比如(列举学校名和老师名,此处略),很多老师都提供了很多优秀的课。同时我也听到了一些年轻老师的课,因此,我在这里把我的一些想法跟大家汇报一下,希望能够引起大家一些思考。
第一,对于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的教学的处理。对于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明确下面几个问题。第一个,要明确为什么要引入平方根?为什么,老师们?为什么要引入?事实上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生活中的需要,对吗?换句话说,几何图形的展示,对吗?它的一个几何图形在数上的展示。那么另外一个就是数,数不够用了。那么由这两个原因,引起了我们必然要引入算术平方根。
第二,明确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它实际上是我们学习后面的——比如说,实数,比如说,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那么实际等于是在给后面打基础。
最重要的就是,您要体会后面这句话,如何理解人教版(教材)将算术平方根(这部分内容)放在平方根前面?这是老师们印象比较深的,因为大家都觉得特别别扭,大家之前都习惯了,那么现在一转过来,怎么办?把算术平方根(这部分内容)放在平方根前面。这个时候,两个体例,我觉得没有谁对谁错之分,只有呈现方式不同。在这里面呢,人教版(教材)搁在这个地方,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刚才说的现实性,就是体会实际需要,老师们想想看,算术平方根的引入是从一个生活实际引入的,对吧。那么第二个原因,就是降低对于概念的要求,所以在这儿我觉得您要体会一下,教材为什么这么安排。我现在觉得很多年轻老师真的特别努力,然后就按照教材去讲。但是老师们是不是也应该去深思一下,去交流一下,为什么这么安排。原来是怎么安排的。
另外一个,我们再看这一章的重点是什么?算术平方根作为教材内容应该讲到什么程度,是我们教师应该特别把握的。那么在这儿应该说这么一个事情,本章的重点应该在平方根,而非算术平方根。因此在这里面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我们站在全局的角度来看你这个局部的时候,这个局部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呢?实际上就是适可而止,过分强调算术平方根,容易导致什么呢,负迁移,是不是。
第五个问题,“算术平方根”作为人教版教材的起始课,应该注意哪些个问题?我觉得不光是一个平方根的问题,主要是涉及很多习题的难度,比如后面的知识的一个起始课的问题。
对于起始课我们应该注意这么几个问题。
1。引入。引入一定要恰当,说明它研究的必要性,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尤其一个好的引入情境,如果能够快速地让学生进入状态,进入主题的话,那么您这节课成功了一半。
2。概念本质。对此,老师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您再去研究教材、研究课标,然后研究我们的教材分析。
3。从特殊到一般。我在这儿单独说一下,也就是第三个问题,比如说你对于算术平方根也好,平方根也好,肯定是从特殊到一般,进行一定的抽象,那么也就是从数到式的这个变化,您是否变到位?也就是一个变字。
4。总结。总结归纳,我总觉得老师们在这个总结上缺乏一个提升,以及一个影响的过程。
最后一个就是特色,这个特色我们都知道,比如说您去听课或者其他人听您的课的时候,特别希望听您跟别人不同的地方。可能您能有特别的,但是前提是有道理,那么我觉得在这儿就体现一个创新。算术平方根作为人教版的起始课,您应该注意这几个问题。
下面,我想专门拿出其中的一个问题来强调一下,作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我们怎么去理解它。老师们您看我这儿写着一个根号a,那么首先第一个,关于根号a,您了解多少?我去听课的时候,包括我最开始的研究,不说您,就说我个人,最开始的时候,备教材的时候,我的认识,也是一个初步的。虽然不同的教材有差异,但是知识本身,它应该是不变的。所以我们在这儿强调对概念本身的理解。老师们想想看,算术平方根您应该了解到什么程度?一个一个地说,好吗?周老师,您给起个头吧。不用说全,您了解多少,就说多少。
(老师发言)正的,非负的。双非负。(教研员)您看,老教师就是老,能说出双非负。(教师)是一种运算,也是一种结果。是一个二次根式。(教研员)那么您看我对老师们说的进行一个总结,看您是否对它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首先第一个,根号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这是它的定义。第二个,X的算术平方根平方等于a,那么X应该大于等于0对吧。要求我们是非负数对吗。那么它的结果是什么?唯一确定的。结果的唯一确定性。另外一个,咱们原来学的是什么,X的平方等于a了,X是什么数?是任意实数对吧?那么这个X是不是还算底数?现在是已知底数要求一个什么,一个幂对吗?现在翻过来要求什么,已知幂,求底数。接着就是刚才谈到的那句话,叫双重非负数,根号a,a本身大于等于0,根号a也大于等于0。接着再往下走,就是老师们提到的,加减乘除都是什么,两个数,是不是都是两个数运算的一个结果,那么我们最后呢,现在平方根开方是什么,是一个数。比如根号4,根号4是不是由一个数以及它的运算符号引起的这么一个结果啊。那么再接着认识,它就是一个运算符号对吗?所以我觉得我们对于根号a的认识,到一个归纳提升的时候,在这儿必须到位。所以我在这儿列了一个表,1、2、3、4,您是不是在这儿也能让学生提升到这样,也这样列表列出来,哦!原来是分散学的,现在弄到一块了。
今天不能讲的太多,今天主要是期中的复习。我主要是针对老师们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跟大家交流一下)。然后呢,我们请八一中学的于晓静老师给我们做关于期中的复习交流,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来欢迎于老师。
附录2:海淀区八一中学于晓静老师:“八年级(上)期中复习建议”
附录3:初三某数学教研员难题分析(未参加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辅导的教师)
留下的老师来看一下,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我们可能到这儿就结束了。但是我总觉得大家来一次不容易,所以我想跟大家做一些交流。最重要的一点,老师们咱们来做一下下面这道题好吗?(具体讲题以及板书过程省略,可参见附录4)
最后,教研员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