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会碰到很多最值问题,如:最高利润、最少支出等,这类问题往往受到多种因素(数学中称为变量)的制约。尽可能减少制约因素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也是学生感觉到困难的地方;
3。本节课授课对象数学基础较好,具备将知识拓展延伸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体会并理解将多变量极值问题转化为单变量极值问题的一般步骤;
2。进一步地巩固利用等量关系和不等量关系列方程和不等式;
3。进一步理解校园思想在解决方程和不等式综合问题的应用,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消元;
4。进一步地体会不等式和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这一类问题有了较好的理解。在分析多变量问题时,都能够想到消元的思想,能够利用消元法将问题简化,从而解决类似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们对消元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切实的感受,也更有意识地去“用数学”。
本节课教学内容较难,如何快速准确地将多变量问题转化为单变量问题,如何正确理解单变量的多重约束条件,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备学生部分不是很充分,教学难点未能完全攻克,这一点将在总结反思部分展开说明。
二、课堂教学过程分析
续表
三、总结反思
(一)完成情况较好的方面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较好,有一定的原创性;教学内容较难,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解题方法比较典型,能够培养学生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
教学语言简练,不拖泥带水,与学生交流顺畅,能够及时给学生鼓励。课堂应变能力较强,出现问题时反应迅速,解决得当。
课堂板书工整,设计较为合理。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1。设计题目时,要明确题目设计的主要目的。如例1的目的是初步让学生学习这类求最值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练习计算。数据过大,不要让计算影响到主要矛盾的解决。
(三)致谢
备课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听完点评后收获的心情是愉悦的。非常感谢李爱民老师,她在选课题、教案设计、听课以及点评中都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帮助。李老师的点评,不仅准确无误地指出了我需要改进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她还给我指明了改进的具体方向和方法。整个点评下来,我受益匪浅。同时也感谢学校为年轻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发展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和同教龄的老师们相互学习,有机会聆听这些优秀教师的精彩点评。
方明老师常态课点评
数学组李爱民
优点
1。沉稳,有成熟教师风采,语言简练,不拖泥带水,与学生交流较好,基本功扎实。
2。教学设计有想法,符合实验班的实际特点,实现了从学数学到用数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升华,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3。应变能力较强,课堂调控得当。出现问题时反省迅速,解决得当。即使再高明的教师,也难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失误。出现失误时,不文过饰非、草草了事,应相机引导。不仅能体现教师勇气,又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
4。板书工整,设计较为合理。
5。可以发现方明老师在设计这节课时下了很大功夫,清晰地体现了自己改编题的痕迹,而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这是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不足
1。上课时没有起立,教师手部多余动作过多。
2。对教案不是很熟,应尽量少拿教案,照本宣科。
3。多让学生去思考分析,要教会学生研究数学获取新知的方法,不能过多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
4。题目设置时,应注意此题设计的主旨所在。如例1的目的是初步让学生学习这类求最值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练习计算。数据过大,不要让计算影响到主要矛盾的解决。
5。题目设计的铺垫过多。如例1是二元求最值,例2是三元求最值,例3是应用三元解决实际问题。在题目设计方面,例2可以不出来,只需把例1中为什么消元讲透,就可以直接应用了。
6。几个关键点没有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