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三个教研员的一天
教研员的日常工作,是构成教研室形象最具体最真实的素材。本书刚刚开工,我请自己的三位研究生对教研员做了实际调查。在2006年的4月4日,经过调查对象的允许,三个年轻人分别在兰州、武汉、成都,全天候地伴随三个教研员渡过了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于是,有了下面的资料。就中国庞大的教研系统来说,显然这只是沧海一粟,不过,也多少可以收到窥斑见豹之功,获得一些原汁原味的感性材料。
一、“全能的”小学语文教研员
观察对象:甘肃省教科所小学语文教研员(YX)
2006年4月4日星期二晴
8:30—9:05该教研员向研究生回忆了前一天(4月3日,星期一)的工作日程
在回忆昨天(4月3日)工作日程后,YX老师谈了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感受:
上午
一、工作例会(初教室每周一的工作例会半小时到一小时)
初教室(包括学前和小学)人员构成:语文一人;数学一人;学前一人;艺术、体育一人;品德与社会一人(兼品德与生活);英语一人(外聘);有时请专家(如西北师大的教授)参与有关项目或活动。
会议内容:
1。总结上一周的工作。
(1)学前的会议:与教育厅合作评选优秀教师。
(2)考察社区中心项目。
(3)汇报北京新课程培训。
2。学习《中美教育》中《美国教育代表团对中国的报告》,其中提出的挑战,及其对政府的建议。
向北京人教社学习,从中发现思路,来开发新课程。3。本周工作计划:
厅里安排了有关2006年新课程改革的相关事宜
(1)设计评价工具。了解一线教师所使用的具体的评价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厅里给予帮助,再设计评价工具。
(2)争取一个项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成绩检测。
二、与两位中学的体育教研员约定4月5日(星期三)去小学听课
三、看书《学习和运用第二语言的策略》
下午
到某小学听课
13:30—17:30,连续听四节阅读课(2、3、4年级),全校语文教师全程参加。18:00—19:30座谈:听课后与教师们互动,讨论、交流。因为教师中有许多是这位教研员的同学,所以讨论时关系比较融洽,大家比较能够放开。
讨论交流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