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以促使人们注意到学生学习,体认学习才是核心。(2)不必专注学习内容,对学习过程及促进学习的作为(教导),可以增多说明。
2。缺点
名实不符,除学习内容外,其余有关学习事项仍未增多,进行学习的配合事项依然不多,造成实施时的困扰。例如日本公布的学习指导要领,名称虽用上学习,内容仍然与中国大陆的课程标准近似。
明显地,各种名称有其不同的优点及缺点。真正命名时,我们有两个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其一是在不易论断何种名称“绝对”与“肯定”的优于其他时,是否有稳定方式比较与选择出一种命名;其二是使用了任何一种命名,虽有其理论上的优点,但也要真正能发挥或把握住,尤其是理论上的缺点要真正能去克服。若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坚持一定使用某种名称,只是面子及观点争执,并不见得做到表里兼顾及名实相符。
六、结论:基础教育内容与活动规范的命名要点
经由前述学习、教育、教学及课程四项概念的分析、比较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名称与内容和使用不同名称的优缺点探讨,我们可以获致五点基础教育内容与活动规范的命名要点。
(一)自主决定
各国家和地区基础教育内容与活动规范的命名,并没有一致的看法,大家使用的名称不同,因此如何命名要尊重各国家和地区的自主决定。
(二)变动不定
各国家和地区基础教育内容与活动规范的名称,各自随时间流转会有一些变化,因此当前使用的名称并非永恒不变,我们不要以为目前见到的名称一定长存。
(三)标示观点
各国家和地区取用何种名称,含有自己的特殊考虑,因此名称上亦反映了特定的观点与主张。若要重新命名,除了学术观点可能更改,另外也要取决于政治情势之支持。
(四)各有优缺
各国家和地区取用的各种名称,严格地说都存在特殊的优缺点,因此一旦取用了一种名称,还要设法掌握其优点并且克服其缺点。
(五)名实相符
名称上会反映特定的观点与主张,若用上不同名称,却都叙述相似的内容,就会出现名实不相符的问题。因此使用了特定名称,内容上也要配合名称才是。毕竟名实相符后才易于名正言顺,名正言顺后事情才易于事半功倍。
基于上述五项命名要点,笔者虽然主张狭义的课程概念及传统的教学概念(教学指教与学二事),倾向采用教学来命名,亦不主张其他名称应立即更名。毕竟改名也要有一套机制和依据。本文仅抛砖引玉,目前来说命名的问题,还需要大家多投注心力研究以扩充有关的学理。
1。杨龙立、潘丽珠。教学的语言分析——兼述教学论和课程论之争论[J]。教育学报(北京师范大学),2006,(1):24~35。
2。﹝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台北:五南,1990:1。
3。杨龙立,潘丽珠。课程组织理论与实务[M]。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5:294,5。
4。王策三。教学认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2:3。
5。丛立新。教学概念的形成及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5):5~12。
6。杨龙立。论课程的本质意义[J]。教育学报(香港中文大学),2006,34(1):97~116。
7。施良方,崔允漷。课程与课程论[G]。课程·良方。华东师范大学,2007。
8。NationalResearalsceedustandards[M]。Washington,DalAcademyPress,1996。
9。G。J。Posner。Analyzingthecurri。Y。:McGraw-Hill,2004:41。
10。A。A。Glatthorn。Theprincipalascurriculumleader[M]。ia:Press,Inc,2000:42。
11。DepartmeioionalcurridbookforprimaryteaEngland[M]。London:HMSO,1995。
12。MinisteriumfürKultus,JugendundSportBaden-Württemberg。Bildungsplan2004Grugart:MinisteriumfürKultus,JugendundSportBaden-Württemberg,2004。
[1]作者简介:杨龙立(1957-),男,汉族,台湾人,台北市立教育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兼教育学院院长,主要从事教育学,课程与教学及科学教育研究。
[2]作者简介:潘丽珠(1959-),女,汉族,台湾人,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文学、新文艺、诗歌理论、诗歌教学及中小学语文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