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 四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化和深化(第2页)

四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化和深化(第2页)

[3]李复新,瞿葆奎。教育人类学:理论与问题[J]。教育研究,2003(10)。

[4]王铭铭。人类学讲义稿[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5]科塔克。文化人类学:欣赏文化差异[M]。周云水,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6]王鉴。教育民族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民族研究,2008(2)。

[7]苏日娜。论教育人类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3)。

[8]张红霞。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9]钟景迅。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及其研究方法反思:质化研究在其中的作用和意义[J]。高等教育研究,2013(3)。

[10]Ogbu,J。U。。VariabilityinMinoritySaninSearExplanation[J]。Anthropology&EduQuarterly,1987。

[11]Giroux,H。。Ideology,dtheProcessofS]。Philadelphia,Pa。:TempleUyPress,1981。

[12]Apple,M。W。。EdudPower[M]。Le&KeganPaul,1982:94-95。

[13]Willis,P。。LearningtoLabour:HClassKidsgetW]。Farnbh:SaxonHouse,1977。

[14]Willis,P。。FootSoldiersofModericsofCulturalptio-turySLauder,H。,Brown,P。,Dillabough,J。andHalsey,A。H。(Eds)。Edu,GlobalizationandSoge[M]。Oxford:OxfordUyPress,2006。

[15]钟景迅。西方学生抵制行文和文化研究综述及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3(8)。

[16]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7]许传静。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发展及实质[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

[18]敖俊梅。田野调查与教育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7(2)。

[19]赵建梅。田野的选择、进入、退出研究——一项双语教育研究为例[M]教育人类学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5。

[20]诺曼·K。邓津,伊冯娜·S。林肯。定性研究:经验资料收集与分析的方法(第2卷)[M]。风笑天,等,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21]塞德曼。质性研究中的访谈:教育与社会科学研究者指南[M]。周海涛,主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22]格雷。文化研究:民族志生活与生活文化[M]。许梦云,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23]Frankenberg,R。。WhiteWomeers:TheSostruofWhiteness[M]。Le,1993。

[24]凯西·卡麦兹。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M]。边国英,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25]查马兹。扎根理论: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方法[M]邓津,林肯。定性研究:策略与艺术(第2卷)。风笑天,等,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26]王铭铭。二十五年来中国的人类学研究:成就与问题[J]。江西社会科学,2005(7)。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