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外在效度及其影响因素
(一)外在效度的含义
所谓外在效度就是指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性和代表性,即实验结果可以推广到其他对象或情境的程度。把实验结果从特定的研究样本可以推广到更大被试群体的程度,称为总体效度。把实验结果从特定的实验情境可以推广到其他情境的程度,称为生态效度。例如,用于初中学生的实验结果,只适用于初中学生,而不能推广到高中学生;在实验室里实验的结果,只适用于实验室环境,而不能推广到日常教学情境;在城市实验的结果,只适用于城市,而不能推广到农村。外在效度是衡量教育实验效果的标准之一。
(二)影响实验外在效度的主要因素
1。样本的代表性
实验所选样本的代表程度,决定了实验结果的对象推广程度。实验样本所代表的总体范围越广,实验结果推广的范围就越广。比如,在重点中学实验的结果,只能适用于重点中学,而不能推广到非重点中学;在名牌学校进行实验的结果不能推广到一般或较差学校;一般学校的前段班级实验结果也不能代表普通班的学生。
2。对实验处理的描述
实验结果的推广具有重复研究的特点。因此,要在推广过程中进行重复性研究,必须严格按照所记录描述的实验处理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如果实验处理的具体实验方法描述得比较详细、准确,在推广过程中的重复程度就高;反之,具体实验方法不清楚,就无法进行重复性研究,也就无法将实验结果进行推广。
3。实验者主观因素和被试者主观因素
在实验研究中,实验者的主观态度和情绪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普遍意义。如果实验者对实验抱有某种希望,就会将这种态度带到实验处理的过程中,使实验产生有利于研究者所希望的那种结果。如果实验者对实验的态度保持中立,实验产生的结果就比较中立,实验结果的推广就会顺利。
4。实验安排的效应
实验安排的效应是指实验情境措施对被试的影响,这就是有名的霍桑效应。这个因素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参加实验的被试觉察到他们正在接受一项实验研究,因此,为投实验者所好,他们可能改变所表现的行为方式,努力表现实验者所期许的行为。还有一种强亨利效应(theJoh),是指当实验组采用新方法或步骤时,控制组的被试不甘示弱,力图与实验组一较长短,则控制组的表现常在一般的平均水准之上,此现象又称为“补偿性对抗”。
5。多重处理干扰
如果某实验组重复接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实验处理,那么后一实验处理将受到前一实验处理的干扰,产生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因此实验所得到的结论只能推论到类似的重复实验处理的实验中,不能推论到非重复处理的实验中。
【案例】
作品分析法对提升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准实验研究[1]
一、问题提出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一直是一线教师致力奋斗的目标。而写作能力是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一个重要指标,笔者尝试运用作品分析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专门活动的作品的分析,来了解研究对象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在对作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作品背后隐藏的研究对象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实验设计
研究假设:作品分析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策略和加强学生的审题意识,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实验样本:被试为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第三小学六年级(2)、(3)班学生,共计80人,每班各40人,分别标记为实验组(n=40),控制组(n=40),确定总分85以上为优生,70分以下为中下生,男女比例持平,实验班和控制班使用的教材统一是人教版PEP教材。这两个班是平行班,分班时按照四年级的期末考试成绩,五年级和六年级时这两个班为同一教师任教。
实验时间:六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在六年级(2)班实施作品分析教学,实验一直持续到六年级第二学期的第十周,共30周。实验期间,对实验班学生实行作品分析法,对照班实行常规教学。
自变量:作品分析法,即通过对学生英语试卷的分析,判断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因变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转变写作策略;审题意识加强。
因变量操作性定义:英语学科考试成绩比较。
控制非实验变量的方法:由同一个教师担任这两个班的英语学科教学任务;在评阅试卷时,采用评分者不变,学生人数不变,评分标准不变,试题难度基本一样,都是由镇教办提供的统一试题,在检测学生写作能力时,采用的是“小作文”。
前测:六年级(2)、(3)班在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时成绩极为相近,因此把他们五年级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前测。
三、实验操作
本研究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readandwrite部分之后,进行小练笔写作。实验班运用分析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在写作前,会指导实验班的学生进行认真审题,学会圈注技巧,抓关键词,渗透写作策略。在写作过程中指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注重从基本句型到延展句型的转换。写作后,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发现其中常见的语法错误,并反思自己的教学。同时控制班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教学。
后测:实验后,利用五年级第二学期的期末试卷进行后测。
实验设计:不等组前后测设计:O1XO2
O3O4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30周的教学实验,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写作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表现为写作内容充实、审题意识增强、思路清晰,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班,实验班自身相比也有很大的提高。因此,可以初步推断作品分析法和普通的纠错法相比,作品分析法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