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陶行知研究学会 > 新兴国家的教育型 陶行知在中国的工作19171946节选(第3页)

新兴国家的教育型 陶行知在中国的工作19171946节选(第3页)

陶拒绝从古代以来被贤人和学者奉为“知是行之始”的理论。“行是知之始”的理论是陶的学与教的重要思想之一。行是学与思全过程最重要的因素。做是思的真正动力,全部知识来源于做。陶的“做”和“行”是什么意思呢?没有思考、机械的劳力活动以及思维活动与体力活动的分离都不能认为是完全的做。两者的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做。

基于陶的“身心一致”和“知是行之成”的思想,他自己进一步提出了在劳力上劳心。

根据“行是知之始”和“在劳力上劳心”的理论,陶提出了“通过试验和生活来学知”和“教学做合一”。这种合一的意思就是教的法子依据于学的法子,教的步骤和技术必须与学的条件密切相关,学生怎样做决定着他们怎样学。做是学与教的决定因素和核心活动。

传统教法是以心智的互相独立为特征的。教的主要形式是教授,教育过程包含机械地“传”与“受”;学是记忆、模仿和服从,学生之间不管学什么都没有合作性的学习。与之相反,陶强调个性的充分发展,应该发展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进取心、自我管理、责任感、道德自律和好奇心。他也注重小组学习和各种各样分享经验的合作性民主团队活动。

陶的教与学的概念在1927年是相当新颖的,此时他开始在晓庄成功地把这些理论付诸实践。

教育乃是社会改造的重要手段,这是陶的第四大主要贡献。陶对于教育具有崇高的信仰,他确信教育必须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影响之一。通过教育,可以发展个人的批评态度和社会意识;只有通过教育,人民才可以成为自己的主人。1921年始,他发起了全国性的新教育运动和平民教育运动。陶认为教育是重要的工具,通过它,国家可以达成其目标,保障其进步;通过教育进行社会改革是最佳的。学校是人类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之一。它必须为社会改革中心提供领导,并成为社会改革的中心。为了重建一百万个乡村,他想创办一百万个乡村学校。1927年,他创办了晓庄乡村试验区时,这些理论付诸实践。

陶把教学看作令人愉快的、有回报的经历;他特别相信教学是所有职业之中最重要的职业,它是一种社会工作,一种比商业高贵的服务。教师是社会顾问、人民的向导、道德与智慧的建筑师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工程师。教师必须在社会进步和农民问题上具有深刻的洞察力。总之,陶强**师必须是实现社会改革的思想领袖。他要培训一百万个乡村教师改造一百万个乡村。陶在晓庄创办乡村试验师范学校时,培养改革社会的热情和革命精神是他的乡村教师训练计划的指导性原则之一。

因为陶坚信教育,所以他主张儿童和以社会为中心的学校应该成为以教育为中心的社区组成部分和方向。对于以教育为中心的社区的发展——教育的终极目标来说,以社区为中心的学校应该只是前进中的下一步。

1927年以来,许多教育家放弃了通过教育改革社会的努力,而转向参加了政治和社会运动。他们总结道,在教育真正民主之前,必须首先改造社会。陶的思想与之不同。他相信教育是社会改造的最强大的武器,可以通过教育进行社会改革。从1930年到1946年陶去世,尽管他深深地卷入了几次政治改革运动,但他从未放弃过教育努力。

陶不仅是一位教育理论家,更是一位实干家。他热情从事了一系列教育试验,推行了一系列的教育运动。他把他的教育理论,即民主教育、生活教育、教与学的新概念和教育乃是社会改造的手段付诸有效的实践。以上,笔者归纳了陶思想的基本要素——陶所思考过的东西。以下,笔者希望总结陶所做过的事情,依时间顺序如下。

1917年,陶从美国一回国,就从事职业领导工作,担任了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教务主任。后来,该校改名为国立东南大学。在此时社会和文化革命的背景下,他在教法改革上做出了著名的贡献。例如,他提出了把“教授法”改为“教学法”的专门讨论。20世纪20年代早期,中国学校普遍采用了这一新术语。1920年,他创办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暑期学校。现在,中国教育工作者能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了;自那时以来,在教师教育制度上,许多省份设立了暑期学校。同年,陶也开始了平民教育活动,两年后,成为了全国性的运动。

1919年,陶发起了新教育运动。当约翰·杜威和保罗·孟禄正在中国访问时,他们和陶合作把新教育理论介绍到中国来。为了有效地从事新教育运动,陶和其他的杰出教育家组织了中华教育改进社,他当选为该组织的主任干事。从1919年到1926年,该组织作为国民政府教育部非官方的咨议团体。其间,新教育运动是最有影响力的。中国人对教育的信仰和兴趣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学校开始接受新思想。课程和教学中的心理学方法得到了运用,大学开始采用考试制,男女合校教育渐为人们所接受。

陶认为民主和文盲不可同日而语,两者之一必须走开。1922年,陶发起了平民教育运动。因此,他开始为千百万文盲翻开了知识之书,教民众成为自己的主人。对陶而言,平民教育意味着为特权之下的,主要是为成人的教育,可它的对象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们必须边学边工作。1923年,由于陶和同仁的努力,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创建了。后来,许多省份、县城甚至地方社区也创办了同样的组织。陶拒绝了给他的高官厚禄,而是组织同志走向店铺、餐馆、家庭、寺庙、监狱和其他有人的地方,教平民识字。为了推进该项工作,陶去过许多省份,包括以前叫作内蒙古的遥远的察哈尔地区。不管他走到哪里,都要把平民教育推行到那里。

他修订并编辑了《平民千字课》和其他的读物。他发明和使用了“小先生制”和教学做合一法。创办了数以千计的平民学校、平民读书处和平民问难处。后来该工作遍布至包括内蒙古的15个省份,几个军队也采用了陶的教材和做法。在全中国大规模教育群众方面,该重要运动是首次创建的、系统的和科学的尝试。

平民教育运动的成绩是伟大的。这种运动引起了许多教育家为了群众的更多教育,甘当普通老百姓的愿望。依据传统观念,对成人来说,学习是不可能的和不需要的。由于这种运动的结果,人民逐渐认识到成人需要学习,也能学习。这就是中国成人教育制度发展的真正起点。由于极大地受到陶使用的简易读物的影响,平民识字运动逐渐兴旺起来。平民教育运动也推动了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如乡村改造运动和乡村教育运动,陶也是这两种运动的杰出的先驱般领袖。

绝大多数中国人是村民,因此他们是中国的脊梁。陶认为必须在乡村为中国更伟大的民主教育战役而奋斗。他从平民教育运动的经历中,相信有效的乡村教育需要全体乡村社会上的、政治上的和经济生活上的共同推进。他在平民教育运动的经历中,认识到当时平民教育的主要计划即识字教育是不够的。他认识到需要重建日常生活和整个乡村社会的更广泛和更实际的教育。

1927年,陶亲自走向乡村,从事乡村改造又创办乡村学校。这就是中国教育采取的决定性的一步。他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和农民居住、工作在一起的教育家。对于一位带有传统教育和传统城市生活习惯的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来说,走向乡村和农民住在一起,工作在一起,是多么奇妙,多么困难啊!他在南京郊外创办了乡村试验区。它闻名全国,成了全国的指路明灯。

在试验区,陶创办了托儿所、幼稚园、小学和包括男女儿童、男女青年与男女成人的夜校班。所有这些教育组织成了社区中心和从社会上、经济上和文化上改善农民生活的“发电站”。

陶认为乡村教育应该教农民经济上自立,教农民改进当地政府,教农民保卫自身安全,教农民为自己和靠自己建设更好的生活和社会。因此,乡村学校的课程应不同于传统学校的课程。课程不只是基于单纯的知识追求,而应该基于农民生活的特定需要。改善经济的教育,如谷物种植法和树木种植法的学习;政治教育包括社会组织与社会改造;公民教育、识字教育、健康教育、文化教育和文娱活动都应包括在内。绝大多数社区生活问题引进了课堂,课程也反映社区的主要问题。

教的法子依赖于学生怎样学,而学是基于学生为了改进生活怎样实际运用他们的知识。传统对思维活动的尊重几乎导致了每个学生蔑视双手劳作。陶进行了一种学习计划的试验,该试验包含身心的共同活动。他强调手脑并用,平衡发展,提倡体力劳作。陶领导他的学生在村民之间,在阳光和尘土里,从事各种各样的体力劳动。这是从未有过的教育实践。

传统上,学校活动限制在学校建筑区之内。陶的做法是不同的。学校进行多种社区服务,学校也深入各个社区。比如像“农民咨询服务”“对村民开放办学”和主要由“小先生”执行的“送教上门”之类的工作,是唯一无二的和实际有效的。教师从事各种各样的社会改革活动,如帮助农民组织讨论小组,破除迷信,修建娱乐中心和解决家庭之间的纠纷。学校和社区,包括各个地方的其他组织,紧密协作。职业工人和门外汉既解决学校问题又解决社区问题。学校是整个社会统一体的一部分,社区是学校的巨大“试验室”。

为了培养有素养的乡村学校教师,陶提议,教师培训学校应该设立于乡村地区。因此,1927年,他在晓庄创办了乡村试验师范学校。陶在运用教师教育思想时,强调需要训练每一个学生不仅成为成功的教师,而且成为社会顾问与社区改革领袖;注重培养能工作和生活在乡村里的职业道德、较高素质和坚强意志,特别强调进行社会改革的热情和革命精神。

因为陶主张乡村教师具有重大的社会和文化使命,所以他提出了乡村试验师范学校的入学标准。新标准规定,该校的学生以前必须至少在初级中学修业两年。这之前,所有的师范学校接受小学毕业生。

陶认真挑选学生。为了考察申请人是否愿意和是否一生能忠诚于乡村教育,入学考试除了其他内容外,包括一天的农业劳动,或者参加别的体力劳动,如挖地、施肥和修路。这是中国教育史上崭新的和革命性的实践。

陶在师范学校里引入了新课程。该课程是以围绕着教儿童和民众学什么与怎么做,以及怎样实施学校和社会改革计划为中心的。做是所有计划的核心。生活、工作、学与教完全和谐统一;这些不是个体化的活动,而基本上是团体活动。课程内外活动没有明显的界限,学生和老师在“教与学”上享有更多的自由。

该校要求学生经常访问小学,就近观察教师的教学。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和实习教学是服务教育前的重要部分。离校后,学生必须在某个乡村学校至少成功地工作半年,才能颁发文凭;而且,师范学校还为学生研究社区生活和经常参加社区活动提供计划和机会。所有这些实践,一种所谓的田野法,基本上是当时中国的崭新事物。

大多数传统师范学校学生一毕业就同他们失去了联系。与之相反,这所在陶领导下的师范学校却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遭遇的困难;反过来,这些毕业生的经验又是提升更好培训计划的基石。

陶认为道德训练的最佳手段是教师行为。为此,他和其他人一起在教学中尝试运用生活法。他强**师和学生共同劳动、共同学习和共同生活的重要性,共同分享生活中的苦与乐。因此,师生之间相互影响,友谊共存。他们自由交换思想,精神真正共鸣,遵循“共同分享生活”的尺度。该校师生与农民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他们在学校和社区之间建立了友谊关系,其结果是非常成功地完成了学校教学计划和社会改革计划。

该师范学校进行了许多社区服务。例如,为成人开办了白校班和夜校班,帮助农民提高作物产量,组织合作茶社,使用茶社作为娱乐中心,促进健康服务和修建各村之间的道路。反过来,农民也在许多方面帮助学校。他们的帮助包括房舍的实际建造和捐献诸如学校要使用的桌椅之类的用具。如此的公众关系和该校展开的工作,中国以前从未出现过。

1927年,陶在晓庄开办试验活动后不久,大批教育工作者和政府官员都来考察他的活动;他的学校成了教育朝圣中心。1930年后,由于受到陶的深入细致的、全面的和进步的乡村教育试验的鼓舞,许多教育工作者走向乡村建立社区学校,从事乡村改造工作。正是源自陶的这种早期工作,才推动了乡村教育运动和乡村改造运动。到1936年止,有800家社团从事乡村试验,至少有69个较大和著名的社团分布于全国12省。事实上,20世纪30年代,陶的乡村活动是把中国改造的方向从城市重心转向乡村重心的一个重要因素。

陶的闻名于世的乡村试验师范学校被认为是中国教师教育史上的里程碑。1928年起,中国开办了更多的这种类型的学校,提出了乡村教师培养学校的标准。教育教师承担社会责任。许多师范学校和乡村教师培训学校都强调“实践教学”,并逐渐实施陶在晓庄努力实施了的扩展活动和社区服务。

从1930至1936年,陶在上海时,对民主价值的承诺使他参与了各种各样的有组织的保卫民主社会的教育和政治运动。因为这位伟大的教育家认为教育是社会改进的主要手段,所以那时,他把他的绝大多数时间矢志于发展他称之为“工学团”的组织。该组织简单、灵活、有效和独一无二,注重公民教育、生产教育和团体学习。陶强调计划安排的重要性,便于学校教育不会妨碍民众的工作。在提供群众教育的可能性方面,“送教上门”和“十分钟教育”效果明显。

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把其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甚至在严重通货膨胀和许多困难压迫下的战时,他也不知疲倦地从事了许多教育计划,包括战时教育运动和全民教育运动。他还创办了育才学校(天才学校),中国学者及其他国家的教育家无不知其鼎鼎大名。

陶的工作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国政府已经采用了他的许多思想和实践。现阐明如下。

1922年,中国政府进行了几项教育改革。其中之一就是采用新学制,规定小学修业六年,初中修业三年,高中修业三年和大学修四年。另一项改革就是教育目的的修订,确定了“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教育目的的两个基本要素。1922年的整个教育改革,实际上大部分是由陶和他的同志们促进的。

1928年以来,好几项学术研究和试验以及政府制订的有关成人教育的法规,是陶和其他教育家以前所做工作的产物。

1928年以来的政策促进了乡村教师教育的发展。1932年政府颁布的师范学校法提高了入学标准。1935年教育部颁布的师范学校章程规定应该在乡村设立尽可能多的师范学校,同样的章程也规定实习管理成绩低于最低标准的学生不能允许毕业。1936年初,教育部颁布了许多有关不同层次学校和其他机构之间合作的法规,特别强调师范学校和该区小学之间应该存在联系,以及在各社区所有学校与其他机构之间也应该存在联系。1930年、1940年、1943年和1944年,教育部颁布了几个章程要求师范学校有效地实施扩展工作和社区服务。所有这些影响教师教育的思想和实践,都是陶先前的试验产物。

中国政府采用了陶的乡村教育的思想。1939年,国民政府特别颁行了新县制。该制度包含的思想是试图在基层建立牢固的基础,从而达到从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和文化上改造国家的目的,主要通过教育达到这个目标。而且,新县制规定乡村学校校长必须担任乡村自治政府的行政领导和地方自卫队队长。1940年教育部颁布的章程要求每一区的中心小学有责任帮助当地村小。同年,国民政府制定了一项法规要求不同层次的学校,包括乡村学校,必须实施深入细致的扩展工作计划,这些计划包括成人教育、健康服务、家庭经济改善和农业发展。1927年至1930年,陶在晓庄已经为此奠定了基础。

最后,由于笔者和陶的亲密关系和对陶的个人了解,笔者希望对陶的人格表示特别的敬意。陶是一个具有洞察力的人,具有先驱精神,具有创造性思维,对平民满怀爱心。他是一位传统教育的批评家、一位独立的思想家、一位自由的民主教育家、一位行动的人和一位理论家。他实践了其哲学。在促进平民教育时,他遭遇不计其数的障碍,可是他毫不妥协地面对困难,成功地战胜了大多数困难。他忘我地、不知疲倦地和毫不畏惧地从事推行教育运动的工作,他希望通过该运动唤醒和启蒙同胞民众。和他一起工作的人们无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无不受到鼓舞。向他学习的老人或少年总是不断进步。他被认为是中国教育史上最鼓舞人心的进步教师之一。他的逝世并不意味着他的事业的完结。人们将记住他的一生,他的一生将影响着世世代代。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