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大学书法培训班 > 第三节 行书的临摹要点(第2页)

第三节 行书的临摹要点(第2页)

(1)点。

短点:一种是上挑点,即露锋向下入纸,稍顿后提笔向右上出锋;一种是下挑点,即向右下露锋入纸,顿笔后向左下出锋。

长点:回锋起笔右行,然后向右下渐按到收笔处,渐出锋。

(2)横。

短横:轻入笔,露锋向右下,转向右行,有时可以点代替。

长横:空中取势,笔锋向右下入纸,下按后提笔调锋向右行笔,至末端稍顿,或回锋连带下一点画。

(3)竖。

直竖:回锋向下起笔,稍顿后向下行笔,收笔顿或稍出锋。

弧形竖:顺势起笔,向右弧渐按行至线条中段,再向左下稍稍撇出。

(4)撇。

短撇:回锋起笔,向下行笔时稍按并向左下快速撇出。

长撇:下笔承上,向左下渐按行笔,行笔带弧意,末端回锋收笔或提笔出锋。

(5)捺。

在《祭侄文稿》中,捺画多以点代替,只有极少数字的捺画与其楷法接近。

(6)挑。

起笔承上势,右下驻笔,调锋向右上迅速提笔出锋。

(7)折。

横折:起笔承上右行,驻笔转锋向下。

竖折:露锋承上,起笔向下,稍按转锋右行。

(8)钩。

平钩:起笔承上,竖至末端蓄势向左钩出,钩脚较长;另一种形态是竖画行至笔画末端,稍顿,向左下拖出。

竖弯钩:起笔承上,行笔至竖末端调整笔锋向右行笔,末端轻顿,向上钩出。

三、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一)作品简介

宋代元丰年间,苏轼因“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其间精神上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困潦倒。于是作此二首寒食诗,抒发了作者对谪居生活的郁闷失意之情。此帖为纸本,纵约28。8厘米,横向75。5厘米,共17行,129字。通篇笔势奔放,沉着痛快,集中反映了东坡尚意书风的艺术特点,被后世尊为“天下第三行书”。

(二)临摹要点

临习《黄州寒食诗帖》时,开始行笔宜慢,充分表达每一点画起、行、收的技法要点,熟练后再加快一些,以加强速度的快慢对比,达到用笔迟涩而迅捷、凝重而秀逸的效果。

(1)点。

一种是上挑点,露锋向右下入纸,稍顿后即提笔向右上方出锋;另一种是下带点,即露锋向右下,入纸顿笔向左下出锋。

(2)横。

露锋向右下切锋入笔,稍按,即转向右行笔,至末端悄然收笔。

(3)竖。

此则《黄州寒食诗帖》最突出的就是悬针竖。书写时,回锋起笔后稍顿,向下行笔。行笔时伴有小幅度摆动,同时渐行渐收,速度由快至慢。

(4)撇。

短撇:露锋起笔,入纸后调锋向左下行,并快速提笔。

长撇:露锋起笔,入纸轻顿向左下行笔,略呈弧形,末端轻出锋。

(5)捺。

《黄州寒食诗帖》中的捺以反捺居多,偶见近于楷书的波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