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大学书法教学心得体会 > 第三节 小篆的临摹要点(第1页)

第三节 小篆的临摹要点(第1页)

第三节小篆的临摹要点

小篆虽属正书,但与现行正书在结构上还是有很大差异的,不能依楷书结构来写篆书,否则容易写错字。临摹时不能随便编造篆字,或以现行简化汉字拼凑写篆。

一、《泰山刻石》的特色及临习指要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始皇登泰山,丞相李斯等为歌颂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而刻石。《泰山刻石》(图7-8)字形工整严谨,笔画圆转劲健。笔线犹如食箸,故被称为“玉箸篆”。

临写《泰山刻石》时,起收笔都用藏锋,圆起圆收,行笔纯用中锋。用笔既要沉着稳健,又要写出流动的笔意来,否则会显得板滞,要力求风格上规整与天然的统一。

临习时,须细心揣摩,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日积月累,定有长进。

徐无闻先生评《泰山刻石》曰:“《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

乃是小篆书法的典型,它的确符合形式美的法则。从笔法上看,单纯齐一;从字形上看,它的长方形符合黄金分割的比例;从结构上看,很讲究对称均衡。整体章法秩序井然,很有节奏韵律。从甲骨文以来的古代汉字书法,到此已可叹为观止了。”

二、小篆的用笔特点及基本笔画练习提示

首先,我们可以小篆横画为例,从中领会其用笔方法特点,进而推及运用于其他笔画(图7-9)。

起笔藏锋——向左平势逆入,圆笔藏锋,避免重拙落笔(注意:落笔角度不是左斜上方;折锋不重按,力度要小,有别于楷写)。

行笔中锋——中锋运行,不可偏锋。

收笔回锋——笔锋自线中提起(不离纸)回收,平出平收,不可顿按(收笔回锋也即藏锋)。

小篆是以圆笔圆转为主调,并非方笔方折的用笔方法(图7-10)。

在练习时,需注意掌握如下几点要领。

(1)横、竖画总体要求横平竖直,粗细基本一致,线中腰或见稍细者,其他线画也同样,不可刻意绝对化。横或竖多画者,大体等距排列,即排档均匀。

(2)行笔中锋,这是无疑的。起收笔藏锋,也是必须遵循的总体规则。竖、曲、弧画笔端收锋可灵活掌握,不拘泥向左收,或可右收,或可采用线中稍停轻收,自然顺下,偶见“飞白”,只要笔意到位,线质亦佳。总之,要防止刻意的、重钝的收笔。

(3)左右弧接、圆圈接笔不必藏锋,避免停顿重按,以不露痕迹、接搭自然为佳。搭笔位置也非固定,只要不影响线质形态,顺适即可。圆弧形笔画的倾斜度要求对称。

三、《泰山刻石》主要笔画的写法及例字

《泰山刻石》笔画形态较为简单,只有横、竖、曲三种,或可说只有直曲两大类。在线条的变化上,只有长短或直曲而已。直画可分为横直画、竖直画、斜直画;曲画形态较多,有弧、弯、圆等不同的表现形式。长短曲直,随形变化。有些曲线回环过长,在书写时可分几笔连写而成,接搭处要做到自然,不露圭角。要在规矩中求变化,灵变中见规范(图7-11)。

其中,在练习时需注意如下几点。

挑以横或竖弯曲来表现,如去、功、御。

弧有上弧、下弧、左弧、右弧、连弧等表现形式,如曰、长、具。

框有围框与外框之分,围框以无棱角的方形来表现,如白、因,外框,如疾。

四、《泰山刻石》主要偏旁部首的写法及例字

小篆的大多数偏旁部首本身就是一个单体字。如:文、羊、竹、人、木、禾、言、心、玉、女、贝、日、水、斤、刀,等等。因此熟悉各种偏旁部首的形态及其在合体字中的变化规律,是十分重要的,不仅有助于克服篆书难识难记的困难,而且便于写好篆书(图7-13)。

五、小篆笔画的书写顺序

篆书属古文字,其书写笔顺不同于楷书,其字体构造与楷书有很大差异。下面附以双勾范字及笔顺示意图,以供参考,笔顺显见或重复相同者从略。

先上后下(图7-14)。

矣上部可作二笔写,第二笔横折接短竖与左竖弧相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